大院里,少年时

想起什么就写下来吧,不需讲究什么形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那天,我打开博客看到了一个留言,说是我小时候的朋友,是我《美丽的夏威夷,可爱的花园岛》一文中提到的小时候一块儿在海边游泳的小孩。我先是惊讶,继而激动,再而质疑:会不会又是那个骗子?!因为曾有个无聊之辈,从我几篇童年回忆的文章中得到我的乳名和我住过的地方,自称早就认识我,结果被我戳穿。我心想,你这把戏玩一回就行了,还没完没了了,于是把留言一删了之。第二天,留言又出现了,为了保险起见,我也玩了把“防冷涂的蜡”,我说:“你如果是那个小孩,那你弟弟叫什么名字?”  没想到第二天我得到了我要的答案。啊!艾文华,真的是你,怎么会真的是你!我真是又意外又激动又高兴。

      我问她是怎么找到我的,她说她喜欢看同龄女人的博客,无意中进到了我这里,读到了我小时候的习作,觉得内容十分熟悉,再读,又看到了她的名字。幸亏我与女儿的那张合影还没有老到面目全非,得以使她在那张徐娘的脸上找到了我小姑娘时的影子,就这样,地球两端的我们,于分别三十年后,在博客里相遇,在网络上重逢了!

       接下来当然是“互诉衷情”,从小学说到初中,从初中说到高中,从高中说到各自考上的大学,再说到参加工作,说到结婚生子. . . . . . 。如今,我们的儿女比我们分手时的年龄还大。

       通过艾文华,我还找到了一直想找而无法找到的刘然明,我早听说然明也在美国,但不知道她在哪里,当得到文华辗转帮我从然明父母那里要来的电话号码时,我立即抓起了电话. . . . . .

       惊呼、兴奋、激动,三十年的话,电话里说的完吗?那情、那景、那山、那海、那人、那事、那个让人梦牵魂绕的大院儿. . . . . ,这些日子,我满脑子都是从前. . . . . .

       一九七二年冬天,我刚满十二岁,妈妈把我从嘉兴外婆家接到了大连。直到我高考的前一年,才又告别了那里的伙伴,离开了大连,离开了那个生活了六年的大院儿,重新回到了我的出生地北京。

       多少次梦里回大连,多少次梦里在海边. . . . . . .。多少回,我梦见那湛蓝的海、白色的浪和那一片片黑色的礁石;多少回,我梦见那长长的,每天上学都要走过的,沿山坡而建的水泥台阶;多少回,我梦见那条通往学校的小路,两边起伏的丘陵和远处翠绿的山峦;多少回,我梦见自己挤在礼堂门前的长队里,等着进去看电影,常常是刚找到座位,醒了;又有多少回,我梦见我的小邻居,我的同学加好友,那个勤快善良的小姑娘杨晓慧,不知道她是否也曾想起过我?

 

大院

       我说的大院儿,不是山西的那种大宅院也不是北京的那种四合院,它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居住形式,是新中国建国以后,各党政机关、部队、大专院校为干部职工建立起来的生活区。大院中最牛的当属中南海,接下来是总政大院、海军大院等,再下来是外交部大院、外贸部大院、文联大院什么的,到了地方上,就是省委、市委大院和各大专院校、部队、厂矿的家属大院了。我在大连那些年住的是辽财大院------辽财,辽宁财经学院也。现名东北财经大学。

       一进学院大门,沿马路往山上走是学院教学区,若往右侧走就是家属区了。校园最西头的山坡上也有一片平房,住着院长和学院的一些老教授和老职工,校医室也在那里。家属区内有六栋毫无特色的红砖楼房,楼与楼之间是空地,也是孩子们疯闹玩耍的地方。三栋与四栋之间还有一排平房,原来是“少年之家”,后来也住进了职工,何华家就住在那里。平房前不远是垃圾场,管它叫垃圾场是因为去倒垃圾的大都是小孩,小孩子懒,不肯把垃圾倒进水泥砌成的垃圾池里,还没走到跟前就把簸箕里的炉灰、菜叶往前一泼,撒腿就往回跑,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臭烘烘的垃圾场了,我也是垃圾场的缔造者之一。

       住在大院里的大人们基本上都是这个学院的教职员工,上班在一起,下了班还是在一起。同去一家粮店买粮,同去一家煤店拉煤. . . . . . ,抬头不见低头见,见面说声:“吃了吗?”便是打了招呼。孩子们呢,同在一个学校读书,同在一个大院儿玩耍,谁都知道谁的爸妈叫什么名字,谁都知道谁家住在哪栋哪层哪个门儿。要是大院儿里来了个陌生人问路,被问的小孩一准儿把你带到你要找的那家人门口。

       东北的冬天来的早,每年到了入冬时节,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就是储存萝卜和大白菜,白菜可以码放在楼道里,可萝卜就得给挖个窖子了。住在一楼的就把菜窖挖在窗户根儿底下,住楼上的就要把菜窖挖在山坡上了,我家住在六栋,楼西边就是个山坡,冬天那坡上都是菜窖,快赶上冉庄的地道了。买白菜萝卜也是大院里的一景,从后勤处借来的手推车,你家用完我家用,我家用完他家用,人口多的家庭一买就是几百斤甚至上千斤,一趟一趟往家拉,还没拉回来的就一堆堆放在路边,由自家的孩子看着。有的人家还忙着腌萝卜、积酸菜。男女老少都忙得不亦乐乎,那情景,现在再也看不到了。那时候日子过得虽清苦,可人们的精神面貌却一点不比现在的差。

       平日里一听见有人喊:“黑石礁来鱼啦!”大点儿的孩子们就会纷纷跑回自己家,拿着网兜和爸妈给的钱,结伴到黑石礁去买鱼。我已经记不清排过多少次队,买过多少次鱼了。排到了,不说买几斤,只说:“来一块钱的。”或“来两块钱的。”东北人干什么都是那么痛快。鱼像小山一样堆在地上,卖鱼的用撮子一撮,放到称上,再用手里的铁钩子扒拉下一两条或加上一两条,然后往你撑开的网兜里一倒。那时候,像样的鱼都出口换外汇了,老百姓能买到的都是些小杂鱼,一网兜里的鱼有十好几种。鱼买回来,我就和我家对门儿的晓慧一起,在搂门口坐在小板凳上清洗,有老板儿鱼、小黄鱼、青鱼、偏口鱼、兔子鱼、皮匠鱼、鲶鱼、乌鱼、带鱼. . . . . . ,还有有毒的鲐鲅鱼,看见鲐鲅鱼千万要拣出来,我们院儿有一个小孩的姥爷就是用这种鱼下酒,死了。那是个物资及其匮乏的年代,隔三差五能吃上一顿烩杂鱼是一件很令全家人高兴的事儿。别说,至今我都认为烩杂鱼是最好吃的,甚至一直在想,等哪天去超市,每样鱼都挑一条最小的买回来,再那么炖上一锅,就着烤馒头片儿吃。唉呀妈呀,那叫一个香,想着都让人咽口水。

        有一回大院里来了崩爆米花的老头,还没等他把小炉子生起来队就排得老长,记得好像是一毛钱爆一锅。大部分孩子爆的是苞米,也就是玉米,还有的爆高粱米,也有拿黄豆来爆的。爆大米的不是很多,那时候大米的定量是每人每月一斤,连熬粥都不够。而我拿去的东西,让所有的大人和小孩包括那个崩爆米花的都傻了眼,我拿的是干年糕片儿!是从嘉兴老家带到大连去的。在老家,用这种干透了的年糕片放到爆锅里去爆,出来的大片片儿又香又脆又甜。当我把年糕片拿去爆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围了过来:“这是什么东西呀?”有人拿起一块闻闻,有人抓起一块咬咬,没人知道我拿的是什么东西。那崩爆米花的说的更干脆:“这东西不能爆,回家换别的。”我跟他说:这是米做的年糕片,能爆,我爆过的。我把年糕片递给他,再递上两片糖精,最后递上小半碗油。老头不明白我给他油干什么,我跟他说这样不粘锅,年糕片也不会粘在一起。那人将信将疑地照我的话做了,当他把锅上的铁盖子拧紧的时候,冲我说了一句:“要是我的锅坏了,找你家大人赔钱。”所有的人都围着看,刚爆完的也站着不走,十几分钟后,老头把那西葫芦形状的爆锅塞进长条麻袋,猛地掰开阀门,随着“砰”的一声,所有的人都围拢过来。老头用他那黑乎乎的手翻着那堆白花花的年糕片,顺手抓了一块塞到嘴里:“唉呀,香!南方人真会吃。”这个头可开坏了,先是有个人问我:“能尝一块儿吗?”我很大方的说:“吃吧吃吧。”结果围着的几个男孩都伸手来抓,最后几乎是哄抢,我一看不好,眼看快没了,一下子扑了上去,就像英雄王杰扑向炸药包,终于保住了剩下的小半盆儿。

 

上学路上  

       那时候,我们上学都爱结伴而行,几个关系较好的总是先在某个同学家集合,然后再一起出发。我们不走大路偏走小路,不走大门偏翻墙头。学院的围墙又高又大,我们穿过校园走到学院最西边,蹬着墙缝,有时候还需要下面的人帮着推一把,从南边稍矮的地方爬上去,然后熟练而平稳地从南头跑到北头,再找块较低较平的地方跳到墙外,甭管男孩女孩,个个都是“墙头飞”。有一天我一个人去上学,可能是不想自己在墙头上走吧,爬上墙后直接跳到了墙外。跳下去的地方比平日跳下去的地方高很多,我一跳下去就觉得左脚脖子一阵抽痛,当时疼得我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在那儿蹲了半天都没站起来,几天以后才慢慢好的。最近几年,左脚踝处常常一阵阵抽痛,不用说,三十五年前留下的纪念。

       翻墙是最捷径的,但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还是乖乖地走该走的路,一栋到三栋的孩子喜欢出学院正门,沿着二尖山脚下向西,翻过一个山坡,路过奶牛场南侧,就到了学校。住在四栋到六栋的,则喜欢爬上那长长的、沿山坡而建的水泥台阶,穿过学院校园,出北门,沿着大沟往西,经过一片庄稼地,路过奶牛场北侧,就到了学校。路过饲料库时,调皮的男孩子会趁着奶牛场的人没注意,从饲料库紧锁着的门缝伸进手去,掏出一把榨油榨下来的豆饼皮或几块花生饼,有时还会分给我们一点。那花生饼比石头还硬,根本啃不动,要放在地上用砖头砸,砸下一小块放进嘴里嚼,越嚼越香。家里的东西从没觉着好吃,可偷吃牛的东西却奇香无比。

       放了学我们一般都不急着回家,路上悠哉游哉,东游西逛的。夏天,路两边是玉米地,我们天天从那里走过,看着小苗慢慢长高,变成高高的青纱帐,四周安静的时候,还能听见“咔咔”的拔节声。玉米叶子上有很多乌黑发亮的金龟子,有时候一抓就抓到正在交尾一对儿。碰到漫天飞舞的蜻蜓,我们更会停下脚步,脱下外面的小褂,追着蜻蜓狂扑乱打一阵,可怜那掉了头的蜻蜓被弃在地上,而断了尾的、折了翅小生灵还被带回家,放进蚊帐,坚信它们能吃掉蚊子。

       路过学院大操场,我们喜欢看大学生们上体育课或看他们打篮球。赵寅红她妈就是教体育的,我还记得她妈妈喊“稍息,立正!报数!”的样子。那时候的大学生不是考上来的,而是从工厂、农村、部队推荐上来的,称之为工农兵学员。他们当中很多人基础不是很好,但学习却异常刻苦,校园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到他们用功读书的身影。放了学,我还常常会去学生宿舍找妈妈的学生玩,她们都很喜欢我。每次考完试,总有人悄悄求我帮着看看考了多少分。我妈改卷子的时候我总是在旁边帮她登记分数,所以谁考多少分我都知道。有些学生就等在我放学的路上,而调皮的我还故意卖关子,吊他们的胃口,急得他们直跟我说好话,我成了地地道道的间谍分子。好在我那时候看不懂他们的考题,要不然不泄题才怪呢。

       冬天,漫天下着鹅毛大雪,地上的雪有一尺来厚,上学路上用的时间要比平时长些,有时要走四五十分钟,也不能翻墙了。要是轮上做值日,还要比别人提早到学校去生炉子。我记得轮到我做值日的时候总是天不亮就得起床,摸着黑走在空旷的山路上。呼呼的北风夹着雪花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四周一个人影也没有,只听见棉鞋“咯吱咯吱”踩进雪里的声音。回头看看,天是黑的,地是白的,脚印是长长的. . . . . . 。

 

玩儿

  那时候我们功课不忙,写作业无非就是一个生字抄两行,造几个句、组几个词,做几道算术题而已。后来到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时候,干脆放了羊,所以玩的时间很多。说给现在的孩子听,不把他们馋死才怪。  

        攒糖纸是女孩子们喜欢干的事,找本旧书,把糖纸一张张夹好,如果是玻璃糖纸,要先放到水里泡洗一下,然后贴在窗户的玻璃上,等半干的时候再揭下来,放在书中夹好。糖纸都是一套一套的,有时为了凑齐一套,要拿几张跟别人换一张,所以我们常常拿着自己的糖纸到同学家交换。也许我家经济条件稍好一些,吃到的北京糖和上海糖比别人多,所以我的糖纸是最多、最漂亮也是最齐全的。在收集糖纸的基础上,我还玩比别人更高级的,那就是收集邮票,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集邮的,至今的藏品已占了我书柜的两层,只是没有时间去整理和欣赏,等以后退了休,我想我还是会钻回到邮票堆里去的。和我一起集邮的是我的隔壁邻居孔宇,她比我小半岁,现在也在美国。记得有一次我和孔宇都感冒发烧了,没去上学,等大人一去上班,她就溜进了我家,我俩在家整整玩了一天的邮票,可惜第二天我俩烧都退了,只好乖乖去上学。

       那时候的游戏一个人是玩不起来的,至少也要两个人一起玩。抓尕拉哈(尕念ga)也是女孩子喜欢的游戏,这种游戏在北京叫“抓拐”。东北叫管这个“拐”叫“尕拉哈”,据说是从满语而来。 它是猪或羊关节里的一块骨头,有四个面儿,我这个年龄的人小时候都玩过。猪尕拉哈不稀奇,要是谁有一副羊尕拉哈就很让人羡慕了,当时我做梦都想拥有一副,可始终没能如愿,直至今天,每次从超市买回来羊腿,我都会在剁开的时候十分留意,可从来也没找到过一个。

      还有就是抓杏核,将吃下的杏核用钢笔水一面涂上红色,一面涂上蓝色,玩的时候也是要计分的,最后凭积分多少决定胜负。用同样的规则还可以玩抓波螺,这“波螺”是一种跟杏核差不多大的海螺类生物,壳很硬,吃掉里面的肉,把壳洗干净就可以抓着玩了。估计只有生活在海边的孩子才会想出这样的玩法。

       捏“船油子”是海边孩子玩的另一样东西,黑黑的一块,质地像嚼过的口香糖,用手抻开,再搓卷起来,然后一捏,就能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现在想来真不知那有什么好玩。可当时谁要有一块新“船油子”,那可神气了。

       咬“咕鸟”也是东北女孩子爱玩的东西,“咕鸟”是音,我想应该是植物“菇娘”二字,“娘”字上面应该有个草字头的,可电脑里没这个字,读三声。如果没有“菇娘”,用葡萄粒也可以,先把葡萄揉软乎,把肉从小眼儿里慢慢掏出来,剩下的空葡萄皮就可以咬了,眼儿朝外放到嘴里,一嘬,葡萄皮鼓了,一咬,空气被挤出来发出“咕咕”的声音。咬“菇娘”是需要技巧的,我年年咬,可直到离开大连也没咬出花样来,笨透了。不知除了东北,别的地方玩不玩这个。

        还有一种很无聊的玩法叫“挤暖和”,绝对具有东北特色,但一般都是在学校里玩。大冬天太冷了,什么户外活动也玩不起来,下课的时候大家就挤成一堆,外面的人使劲往里挤,把里面的人挤出来,被挤出来的再回头往里挤,大家一边挤一边嬉笑着喊:“挤,挤,挤暖和!挤,挤,挤暖和!”

        当然了,除了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玩法,大众化的游戏我们都玩,跳皮筋、跳房子、踢包儿、藏猫猫. . . . . . ,大院里的孩子没有什么是不玩的。

       后来还有一段时间时兴钩东西,材料是白棉线,工具是钩针,钩出一个直径一尺左右的、上面有着对称图案的圆形,用来盖茶盘。或者钩出一个个小圆片,然后再把它们接起来。用来盖收音机或箱子什么的。其实我手不笨,但不知为什么,总也没钩出过一件像样的成品。后来又兴用玻璃丝编东西,编蝴蝶,编花蓝,编水杯套子,编钱包,我还是不行,只会编桑椹,一共编了一个,不是一串。再后来又兴织网兜,用织渔网的梭子织,这个我觉着挺好玩的,也用竹片做了把梭子,共织了两个网兜,一个给家里卖菜用,另一个是可以斜挎在肩上的,去游泳的时候装游泳衣和大毛巾。

       男孩子玩起来好像都是成群结队的,撞拐、骑驴、煽烟纸盒、还有打弹子、打瓶盖什么的。有时可能嫌人太少玩起来不过瘾,他们就会到处招兵买马,比如在我们楼底下喊:“一二三,六栋小孩儿出来玩!一二三,六栋小孩儿出来玩!”

       实在没什么玩的时候就同学之间互相串门,或三三两两地瞎逛,有时还会干些恶作剧的事情。比如爬到学院教学楼顶的平台上,从上往下看过往的行人,看谁不顺眼,就把楼顶上的小碎石头子扔到下面,待行人抬头看时,调皮的孩子早就缩回了脑袋。有时还会钻到学院的花园里,偷掐一把绽放的迎春花或含苞欲放的桃花,拿回家插到水里养着。现在想来实在是调皮过了头,很是不像话。(未完待续)

 

      

    

      

     

 

 

  

 
 
 
阅读(1215)| 评论(61) | 编辑 |删除 |推送 |置顶
转载
 
 
2013-04-17 23:57

再次来看姐姐的文章总会有  欣喜和快乐在心头,童年往事好亲切啊!想说一句:俺们这里“挤暖和”叫“挤压油”嘿嘿~

回复| 删除
2013-04-18 11:35
是啊,那种所谓的游戏,如今的孩子不再玩了,哪像我们小时候,不玩挤香油玩啥?
回复| 删除
2013-01-05 00:40
欣赏佳作
回复| 删除
2012-07-27 03:42
我记得是羊的 后腿才有···我姨家屠宰场 那尕拉哈多了去了···
回复| 删除
2012-07-27 10:31
小时候谁要是有一付上好的尕拉哈可风光了!你就是那风光的孩子吧?
回复| 删除
2012-07-27 21:16
可不嘛·各种颜色的···
回复| 删除
2012-01-03 05:45
姐姐小时候的生活真丰富多彩!到你这里才想起那“花生饼”,俺小时候也吃过,感觉一样。呵呵,你记忆真好,若不是你的提醒,我都忘记了!
回复| 删除
2012-01-03 08:11
你这年龄的城里孩子也见过花生饼?
回复| 删除
2012-01-03 17:30
俺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当然小时候吃过滴!只是人家给过一块,俺没啃动,沾了沾牙缝,感觉挺香的!嘿嘿~~
回复| 删除
2012-01-03 22:43
用石头砸,砸成小碎块再吃啊。
回复| 删除
2011-06-06 00:25
幸福的童年!幸福的得回忆,值得!
回复| 删除
2011-06-02 15:25
童趣,童真,童乐!童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耐人寻味。但是,当我们沉醉于回首往事的时候,说明我们已经慢慢老了!
回复| 删除
2010-09-18 03:49
童年是快乐的。
回复| 删除
2009-12-02 00:04
童年的玩法很相像!留在我们童年记忆里的都是玩儿,可是现在孩子们将来的童年记忆也许只有做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培训班----当然,这是国内。
回复| 删除
2009-11-28 23:11
值得回忆!
回复| 删除
2009-11-06 21:39
看到您写的这篇文章,也把我带到了童年的美好时光,那时的我们都一样哦。直到现在我一吃猪蹄,就对女儿说,我小时候就想凑够一付尕拉哈,但还是没有凑够,现在看着这个还是亲切的了不得。
回复| 删除
2009-11-07 10:49
我这次回国,我表哥竟然给我凑足了一副羊尕拉哈送给我。快五十岁的人了,终于得到了。呵呵呵。
回复| 删除
2009-08-01 08:23
一堆孩子的妈
蓝色的跳跃

地球两端的我们,于分别三十年后,在博客里相遇,在网络上重逢了!

看着看着~~我也走了进来~~你让我联想起类似的往事~~一幕幕~~挥之不去~~

那就写出来吧,老了以后会忘记的。
在你之前就已经开始写了~~没有你那么细腻~~因为需要写的太多了~~
回复| 删除
2009-08-01 07:56
蓝色的跳跃

地球两端的我们,于分别三十年后,在博客里相遇,在网络上重逢了!

看着看着~~我也走了进来~~你让我联想起类似的往事~~一幕幕~~挥之不去~~

那就写出来吧,老了以后会忘记的。
回复| 删除
2009-08-01 02:36

地球两端的我们,于分别三十年后,在博客里相遇,在网络上重逢了!

看着看着~~我也走了进来~~你让我联想起类似的往事~~一幕幕~~挥之不去~~

回复| 删除
2009-05-07 01:07
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往事
回复| 删除
2009-01-08 18:45
冰点纯
瓜豆
一堆孩子的妈
冰点纯
呵呵,好有情趣的往事哦。你说的那些游戏有很多我们小时候也玩过,“挤暖和”我们叫“挤香油”的课间游戏,常常玩的又高兴又暖和。
对对对,好像有的地方就叫挤香油,你不说我都忘了。
我们叫“挤油渣”,一排孩子分两边,一边使劲往中间挤,一边起劲地喊着“挤哟挤油渣渣!”有的人被挤出来了,就又跑到最后加进去再挤!最后人人挤得热乎乎的,上课铃也响啦!
呵呵,就是这样玩儿的,有时候上课铃都响了,老师还没来的时候还要赶紧的挤两下。
点起回忆的点火了,这些游戏小时真是做过,一挤就挤得混身冒汗了,现在小孩子可就享受不到了,恭喜你能通过博客找到自己的伙伴啊,真是太神奇了!
回复| 删除
2008-12-26 09:28
光妮子
攒糖纸、“抓拐”、钩东西、跳皮筋、跳房子、踢包儿、藏猫猫. . . . . . 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挤暖和”,你们是左右夹挤,我们是上下叠压,又叫“摞宝塔”,小时候差点要了我的命!
我看到你写的摞宝塔了,太吓人。
回复| 删除
2008-12-10 20:06
好玩! 你让我把小时候的事回忆起来了. 非常真实. 我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和你写的几乎是一样的. 
回复| 删除
2008-12-09 03:52
瓜豆
一堆孩子的妈
冰点纯
呵呵,好有情趣的往事哦。你说的那些游戏有很多我们小时候也玩过,“挤暖和”我们叫“挤香油”的课间游戏,常常玩的又高兴又暖和。
对对对,好像有的地方就叫挤香油,你不说我都忘了。
我们叫“挤油渣”,一排孩子分两边,一边使劲往中间挤,一边起劲地喊着“挤哟挤油渣渣!”有的人被挤出来了,就又跑到最后加进去再挤!最后人人挤得热乎乎的,上课铃也响啦!
呵呵,就是这样玩儿的,有时候上课铃都响了,老师还没来的时候还要赶紧的挤两下。
回复| 删除
2008-12-04 14:04
吉祥雏菊
感觉真好,我也是六零后,所以看着很有几分亲切感。人到中年,真的是很留恋曾经流失的岁月和岁月划过的痕迹。能够细细的回忆感觉像吃小时候吃的关东糖,又甜又有嚼劲儿。
回不去的童年,那就让我们在回忆中再享受一次吧。
回复| 删除
2008-11-30 20:49
网易博友31
一堆孩子的妈
老疙瘩
问好,曾经的大连人。你曾经走过的路还在,东财的大门还是那个样子。物是人非也。惟有记忆还是那么的美好。
可我听说那里变化挺大的。
变化很大的,文中描述的那个大门已经不在了,家属区内楼房密集了很多。
回复| 删除
2008-11-30 19:27
每次来都能读到兴致勃勃的博文,海边的孩子买杂鱼一节最有趣,就是想像也能知道那一定是最香的!
回复| 删除
2008-11-30 10:11
找到了老同学,勾起了美好的回忆!在没有电视电脑的时代,孩子们更有机会玩在一起,小小的自创游戏就玩得很开心很满足了!!我也玩过很多你上述的游戏,可早就忘了叫什么名字了,亏你还记得那么清楚!!
回复| 删除
2008-11-29 00:40
xwwyylyy@126

您说的跳墙、集糖纸、抓尕拉哈、抓杏核、咬菇娘等,俺都玩过,可惜都不精

真是美好的回忆呀,虽说和您有年龄的差距,可是以前孩子们玩的花样基本都差不多

现在的孩子只会打电游了。
回复| 删除
2008-11-29 00:37
独舞清秋
国际友人真有才啊,记忆力也好,文笔流畅.情感朴实.美国人一般不吃菜团子吧.哈哈哈哈
不是一般不吃,是压根儿没听说过。
回复| 删除
2008-11-27 02:03
你记忆真好,小时候的事还记这样清楚。我佩服你!
回复| 删除
2008-11-26 06:28
加兴小勤
写的真好,就像看到了我们的童年,我们小时候是在医院的大院里长大的,我和姐姐还有医院其它的小朋友都做过你所说的事,就好像过了没多久一样,前段时间我们去了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变了都不认识了,只找到小时候每到夏天,我们医院大人小孩子都去游泳的地方,山边小溪的水坝,那时候真的好开心
回复| 删除
2008-11-25 19:38
小小青青草
真为你高兴,找到这么多的同学。看着你的回忆真的好像自己也回到了那个年代,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有点相似,所以都有共同语言和相似的性格。期待着看你的续,在这里能享受到这样的文章还是很开心的,你可以写小说了,你在文学城不是有博客吗,应当能上首页吧,我看那里很多这样的文,不过都没有你写的这么生动。好好享受你找到这么多同学的快乐吧!我说最近没有见你呢。
我是把“文学城”的博客当storage用的,但的确常常被那里的编辑放在首页或置顶的位置上。偷乐,嘻嘻。
回复| 删除
2008-11-25 17:54
俺的心也随之激动起来,网络真的很神奇哦!俺小时候也攒过糖纸耶!好亲切的语言,好文风!
回复| 删除
2008-11-25 16:13
三十多年前的事,被大姐这么写出来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佩服佩服!
回复| 删除
2008-11-25 14:27
网易博友202
你的记忆力真好,赶快写下集,一定把我也写进去呀,只要不揭露我做的坏事,就用我真名吧,说不定还真能找到好多朋友呢。哈哈!
我的文笔不好拜托你也帮我写写, 嘿嘿。好了,不浪费你的时间了。有时间再聊。叶子
放心吧,我会给你留面子的。可你有什么好的地方让我写呢?
回复| 删除
2008-11-25 09:23
掉进儿时的美妙回忆之中了......呵呵,回忆快乐!
回复| 删除
2008-11-25 08:35
安琪尔
好久没有读到这么令人高兴的文章了. 儿时的回忆依旧那么清晰.........估计鬼子是不知道那冉庄的地道哦......爆米花那段尤为精彩. 因为我也有类似炸年糕片的经历. 不过我可没你大方.每次炸好.拎着篮子或抱着大钢精锅,快步跑回家.......当然也没忘先把自己的口袋装满了.嘴里还塞着.........
好像看到你当年的样子了,呵呵。
回复| 删除
2008-11-25 08:34
老五他娘(北京):
你这么能说会写的人居然玩不好菇娘?那踢毽儿扔毽儿都会吧?看了你的文章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一些游戏了,真是怀念哪,可惜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个年龄了,只能在回忆中享受一下了。感谢你写的好文章,让我们都回到了童年。
就让我们在回忆中享受童年的欢乐吧。
回复| 删除
2008-11-25 08:32
痴妈咪
一向喜欢你的回忆录,今天看的更是有些激动,跟我小时候的生活太相似了,这样的大院太熟悉了,一切仿佛就在眼前。我曾经攒了好几本糖纸呢。我们捉蜻蜓时举着大扫帚,嘴里还念叨着:蜻蜓蜻蜓高,老鹰叼;蜻蜓蜻蜓矮,我不逮。同时,看到有朋友在联系你,替你高兴。抽空写下集啊!
我们都是红孩子。
回复| 删除
2008-11-25 08:31
开心
你讲的故事俺特爱听。祝贺你通过博客找到了一大堆儿时的小伙伴、小学同学和中学同学。你的亲和力这么强与你的乐观、开朗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你表妹可能也受到了你的影响,你转载的她的那篇《美国游记》,我一边看,一边乐个不停。急着看你的下一篇,不过身体要紧,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
喜欢回忆从前可是老了的征兆啊,嘻嘻。
回复| 删除
2008-11-25 08:19

她是谁呀?你给我的信息后两条我打不开
给你发电邮了。
回复| 删除
2008-11-24 20:33
老五他娘
你这么能说会写的人居然玩不好菇娘?那踢毽儿扔毽儿都会吧?看了你的文章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一些游戏了,真是怀念哪,可惜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个年龄了,只能在回忆中享受一下了。感谢你写的好文章,让我们都回到了童年。
回复| 删除
2008-11-24 20:02
一堆孩子的妈
ppmmaattzz
记忆力真好,小时候的事情记这么清楚。

下集会不会有这几个名字:洪伯生,周建平,哈哈
下集会出现一个的,别急。你是哪位?请报上尊姓大名。
是丛国庆?是洪柏生他媳妇儿?如果是丛国庆,我妈妈说问你好。
回复| 删除
2008-11-24 15:30
网易博友57
唉! 给了你一个晚上你想起我了没有?唉!看了我们还是有距离,你现在是大名医了,忘了我,没关系,只要你幸福。我只想知道你的关节炎病好了没有,天气开始冷了,多注意保重!不要受凉。
你呀,肯定是在呼悠俺呢。多少也得给我点范围嘛,抓嫌疑犯还得逐一排除呢,你让我排除谁啊?我能一口气儿叫出几十个人名,肯定能有你。不过,先谢谢你的关心。
回复| 删除
2008-11-24 12:22
网易博友31
网易博友31
一堆孩子的妈
一堆孩子的妈
网易博友31
一堆孩子的妈
网易博友31
一堆孩子的妈
网易博友31
一堆孩子的妈
网易博友31
一堆孩子的妈
网易博友31
网易博友57
我也是你们那嘎拉的,黑石礁那一代的,猜猜我是谁?
杨晓慧身材苗条,皮肤白净,大眼睛,高额头,长头发,对吗?
你就说你是谁吧,别卖关子了。我已经三十年没见到杨晓慧了,不知道她现在什么样子。你知道我是谁吗?你是北沟的?
没有啊,说出我是谁你也不认识我。

你家是住一楼吗?
没错!
那就是跟小慧家对门啦?你是79年搬走的?
79年之前先搬到黑石礁大楼,79年回北京的。
失之交臂
说清楚点儿行吗?我想我可能认识你,至少知道你。
见文学城QQH
好,这就去。文学城也把我这篇放置顶了。
是博客名叫QQHua的吗?
注册你自己的ID,然后查悄悄话
说错了,用你的ID和密码登录你自己的帐户,然后查悄悄话

呵呵,天才!在网络大院里相会,棒极了!:
“黑石礁来鱼啦, "今天阴天有小雨,今天商店卖咸鱼"的故事记得没有呀
你可来了,就等着你呢。有小雨,卖咸鱼。不记得了呀。
回复| 删除
2008-11-24 09:15
网易博友57
我也是你们那嘎拉的,黑石礁那一代的,猜猜我是谁?
北沟的?上过群英小学?上过辽师附中?别卖关子了,快告诉我你是谁。
回复| 删除
2008-11-24 07:47

ppmmaattzz ,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SHA 他是特意为你注册的博客.
到底是谁啊?急死我了!!!!
回复| 删除
2008-11-24 07:46
网易博友31

ppmmaattzz ,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SHA 他是特意为你注册的博客.
魔是谁?
你是谁?你问魔是谁,去魔家看相册就知道了。
回复| 删除
2008-11-24 07:45
我前几天也收到个电话说是我老同学,要来马鞍山玩,后来知道是个骗子(说路上撞车了要我去付钱)。
回复| 删除
2008-11-24 04:01
呵呵,天才!在网络大院里相会,棒极了!:
“黑石礁来鱼啦, "今天阴天有小雨,今天商店卖咸鱼"的故事记得没有呀
回复| 删除
2008-11-23 19:02
记忆力真好,小时候的事情记这么清楚。

下集会不会有这几个名字:洪伯生,周建平,哈哈
回复| 删除
2008-11-23 18:06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作为平头百姓人家的孩子,本无大志,嬉戏玩耍当为要旨——只要高兴就行。那是一个伟大的年代,特别是对红色激流中的孩子来说,比现在的孩子更清纯,更无拘束。往昔不再,只得话当年了。
 
回复| 删除
2008-11-23 16:18
至今我都认为烩杂鱼是最好吃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楼下有个“杨嫂鱼锅饼子店”,就是锅底炖杂鱼,锅沿上贴玉米豆面小饼子。我和同事经常到店里解馋。三、四个人一锅就够了,只用三十八元,玉米格子粥是免费的。你儿时的许多记忆跟我一样,比如:你玩过的所有游戏。
回复| 删除
2008-11-23 15:57
记性真不是一般的好啊!
说实话,我儿时的事情有很多都已经想不起来了.

世界有的时侯真的很奇妙,通过那么一根细细的网线就联系上了几十年从未联系上的老朋友,那该是一件多么惊喜的事情啊!!!
回复| 删除
2008-11-23 06:17
哈哈,看小妹的博文就是过瘾,有吃有玩,五花八门,花样百出,太过瘾了,让我们都再次回到了虽然贫穷、却是无忧无虑幸福欢快的儿时。 
回复| 删除
2008-11-23 02:03
JGZ
上个月回去居然在亲戚家见到了姑鸟,不过那东西现在都变成水果来吃了。本来也想再做一个重温旧梦,可惜一来嫌麻烦,二来发现就算做好了,能把它发到嘴里也是需要勇气的。都捏软了还是决定嚼碎吃了,发现居然很甜的。。。小时候绝对不舍得这么奢侈拿来吃的,好像那时候是按个卖的,现在都称斤了。
回复| 删除
2008-11-22 23:35
每次回到北京都会去看看小时候常玩和常去过的的地方!
回复| 删除
2008-11-22 21:58

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了,儿时的回忆像潮水一般喷薄而出,真为你高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