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434223/answer/5237459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更里写了关于石凯唱的费加罗咏叹调的分析。有点长,感兴趣的孩子可以看看。
———《声入人心》开播了,廖老师当评委还是比较稳的。看了第一集,怎么说呢,感触很多,心情很复杂。
美声是个什么东西?传统和非传统的优缺点分别在那儿?如何判断歌手的水平?音乐剧式唱法和歌剧唱法的区别在那儿?传统美声的出路在哪儿?美声在国内该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存在?这个节目对美声艺术的发扬和传承有益么?等等等等,很多问题都很复杂。
一个个来谈吧。
《声入人心》这个节目怎么说呢,并不能作为美声的指标,因为大多数歌手其实不是美声歌手,而是音乐剧歌手。像石凯这样的传统美声歌手,水平又太差了些。
在这样的录制厅,使用麦克风的情况下,毫无疑问是音乐剧歌手占有巨大的优势。
美声好不好听,在技术层面上,共鸣占了至少四成。但是美声歌手的共鸣是个很难的课题,想要做好和维持需要很强大的身体机能,保持适合自己的口腔造型。除此之外,特定的音乐厅才能发挥出美声共鸣的特性。像这样的录播厅是不可能的。这样就用到了麦克风。
但是麦克风对于美声而言是一个debuff,因为麦克风收录不完人的声场,而且美声向前的声音力量会使麦克风过于尖锐。所以美声唱麦克风,必须要做技术上的调整,即是弱化向前的力量,把位置收在面前,共鸣也不能放开,而是留在口腔里。
这样的声音对于美声而言是不自然的。
但是音乐剧不同,唱音乐剧不需要靠自己把声音填充满整个音乐厅,同时压过管弦乐队。音乐剧使用麦克风的技巧是必修课,所以它的声音技巧要求和美声不是一个量级的。所以在录播厅的效果上来看,音乐剧歌手显然要好的多。当然,这次节目里优秀的音乐剧演员要多得多。
因为有廖老师坐阵,所以男中音歌手得到了重视。这很好。男中音不是因为上不去下不来才唱男中音的,而是音色使然。
在专业角度上来讲,一个人能发出多高的音没有意义,能把音站得住,发得美,比一个瞎叫唤的高音值钱+1再乘以一万倍。因为瞎叫唤的高音一文不值。
这次节目还是很难指点出美声的发展趋势。传统曲目欣赏的门槛太高了。比如这次石凯唱了费加罗的不要再去做情郎。
石凯显然对歌词和自己在唱的角色一无所知,所以廖老师听了石凯说的话显得惊讶和无语。这也是几乎所有的中国听众面临的问题。即是对费加罗的婚礼这个剧,和意大利语一无所知。所以石凯在上面瞎唱,也没人能说什么。只是懂行的人会觉得不忿。
费加罗的婚礼剧情不细说,但是这个咏叹调讲的是什么呢?讲得是少年凯鲁比诺被伯爵发配去参军,情窦初开又花心的少年很沮丧。于是费加罗以长辈的身份安慰他,男子汉就是要参军,跨过山峰河流不畏险阻,为自己赢得胜利的荣誉。祝胜利伴随着你。
所以这个咏叹调的基调不是石凯说的花里胡哨,而是乐观的劝解。费加罗是个乐观而机智的人,他以他的乐观来感染凯卢比诺,指引少年成长。咏叹调第一部分是教育凯卢比诺,你现在是男子汉了,不要去当一个追着姑娘屁股转的“情郎”,所以声音应该稍平稳,语气直接一些,情绪上是相对严肃的。第二部分,给凯卢比诺描绘了军旅生活,垮过高山河流不畏险阻为自己赢得荣誉的景象。对应的语气应该相对激昂,一半描述想象中的场景,一半鼓舞,情绪乐观。(本段是对于基调的简述,并不严谨。详情见三更)
这些石凯还差的远。
其他几位音乐剧演员在演唱上都有可取之处。只不过都还年轻,不懂“唱歌”,只浮于技巧。这也是现在美声歌手很难感染人的原因,水平不够,不知道音乐是什么,玩弄技巧去了。好像唱高音就能吸引观众过来跪拜。看老子唱多高,你们这些听众来崇拜老子。这就是行业学生的现状。
这都是作死行为。观众需要接受熏陶,而不是来跪拜的。生活够艰辛了,还花钱来找罪受?到底谁是傻子呢。
然而什么是唱歌?
我们小时候,五六七八岁,特别喜欢唱歌,尤其是高兴的时候,马路上一个人蹦蹦跳跳哼着歌就回家了。长大了,追姑娘两三年终于追到了,情不自禁地就唱起来了。
所以唱歌实际上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我们高兴,所以要唱歌。或者我们悲伤,也要唱歌。
这点很多流行歌手其实都能做的很好,但是美声歌手反而不懂,或者忘了。唱歌的本质是唱情绪。用优秀的技巧,高超的音乐性,把这个情绪唱好了,那才叫艺术。
这些选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年少有为,也算很优秀了。
像传统美声,我们要在国内这个环境下欣赏,真的太难的。没有足够多优秀的歌手和演出机会,传统剧目欣赏门槛太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美声在国内的发展。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如何正确的欣赏美声?这个问题需要排在如何正确的欣赏音乐之后。因为不懂音乐就很难抛开美声技巧上的东西,欣赏它的内涵。
然而对音乐的赏析,我们还需要从基础教育重新做起。所以很复杂,对于我而言是没有办法在知乎上用一个简单的回答来说明的。
只不过这个节目还是很正面的,至少它让这样的一个事物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它可以带动起很多我们预料不到的发展方向。感谢廖老师为中国推动美声发展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二更——————————
美声学生圈里有这样一种声音,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也拿出来作为一个代表谈谈。
反对这个节目,把它批评的一无是处,顺便指望我等啪啪打脸的。
这种学生有两种心理,一种是生怕丢失了美声的话语权,自己也就丢了饭碗。全民都懂美声了,再像现在这样骗傻子似的骗学生的钱就难了。
二种就是单纯的傻。看不清现状,还在做自己的“艺术家”梦。好像美声是多流行,有多少人崇拜,有多少人来跪捧,有多少人人傻钱多急于给美声做贡献似的。
说实在的,廖昌永在我国圈内这么大名气。你倒是走上街问问,是知道廖昌永的人多还是知道随便哪个三流歌手的人多。廖昌永不懂艺术还是没有水平?但是国内知道他的人有多少?知道某些流量小生的人又有多少?
看不清状况还是自有小心思?所以这些人不是傻就是坏。
而且往往水平越烂的人越见不得美声流行起来。还是那句话,大众学聪明了,钱就不好骗了。
所有音乐门类里面,学美声的半罐子比例是最高的。因为这玩意入门门槛太低,拦不住蠢材。在音乐学院里面横行装逼,走路鼻孔朝天,不学无术,自负自傲,半灌水响叮当的九成九都是学美声的。
我再强调一次,我国的美声发展水平还在启蒙阶段。就像幼儿园的孩子,能认几个字不错了。而且大家还不见得愿意来学这个字儿。现在来讲艺术?别笑人了,装得一副懂艺术的样子干嘛,又没人跟你罐子里丢硬币。
————————三更——————————
最后一更了,评论区还是很和谐的,能看出业余爱好者和大众对美声的兴趣有显著增加,很好,那这个节目就达到目的了。
我补充一些东西,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没兴趣的话看到二更就可以了。
石凯这次演唱的曲目叫Non più andrai ,你不要去做情郎。莫扎特《Le nozze di Figaro》费加罗婚礼中的第一幕最后一首咏叹调。
这个剧大概讲了个什么故事呢。故事要从几年前说起。
《费加罗的婚礼》是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现在流传的《理发师》是罗西尼版的,但是第一版是Paisiello写的,作品本身不坏但是风格平庸,后来被罗西尼版的取代了。罗西尼为了不使费加罗风格脱节,在宣叙调和旋律风格上大量地模仿了莫扎特。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显然就是主角费加罗。他帮助伯爵Almaviva,阿尔玛维瓦,把Rosina,罗西娜,从她心怀不轨的监护人眼皮底下,将两人撮合在一起。费加罗第一幕第二场第一次亮相的时候,唱了咏叹调largo factotum,快给大忙人让路。也是廖昌永的成名曲目。费加罗是一个理发师,但他不仅理发,还干些其他小勾当。比如卖点假药,打探消息,解决家庭矛盾,给骑士太太们传纸条(偷情)等等。所以他自称本城的管家。
他就是这么一号人物,既不正面也不负面,聪明爱耍滑头的,从解决一些羞于见人的事中间赚钱的人。就是周星驰电影里常演的那些人。
《费加罗的婚礼》发生在阿尔玛维瓦伯爵和罗西娜结婚以后。费加罗从理发师变成了伯爵的仆人,他和女仆Susanna,苏珊娜相爱,并准备结婚。但好死不死,伯爵对苏珊娜起了打猫儿心肠,一边对罗西娜热情不再,一边想把苏珊娜打来吃了。但是离婚娶苏珊娜是不可能的,在自己的领地上又要维护自己贵族形象,用强也是不行的。
所以伯爵想了第一个办法,就是恢复领主的初夜权,还把他们的新房安排在离自己屋不远的地方。这样就能吃到苏珊娜,又不必负责,苏珊娜又在自己家里,日后再说,且来日方长。
聪明的罗西娜深知伯爵图谋不轨,和伯爵想恢复初夜权的想法,她将这些告诉费加罗,让他想想办法挫败他。于是费加罗决定发动人民和舆论的力量。他找来村里的老老少少,来到公爵面前,大家感谢公爵罢除了领主初夜权,才让咱们村里的年轻人生活得如此快乐,大家准备借费加罗的婚礼,也同是为伯爵搞个宴会。如此一来公爵再说要初夜权的事就打脸了,于是只能当众宣布,除夜权这种没人权的事,像我这么优秀的人是必须罢除的,我的口号是,替天行道!
然后公爵面对人民的热情,愉快地挥手致意。然后一转身脸就垮下来,初夜权没戏了我要另寻他法。诶,不如找茬不准他俩结婚,刚好老女仆Marcellina,玛妾莉娜一直觊觎费加罗,不如把玛妾莉娜嫁给他,又羞辱了费加罗又有机会吃掉苏珊娜,一举两得好办法!
时间往回倒流,玛妾莉娜跑到苏珊娜屋里来扬言要给俩人下绊子,两女人勾心斗角口唇相讥一番后,玛妾莉娜被气走了。这时候Cherubino,凯鲁比诺出场了,他从窗户外面翻进屋里,见到苏珊娜就开始抱怨。
凯鲁比诺是个青春期的少年,也在伯爵府上打杂跑腿,伯爵夫人是他的教母,小伙子长得挺漂亮但是情窦初开有点控制不住。他在跟伯爵的另一个女仆Barbarina,巴巴莉娜谈情说爱的时候,但是被伯爵发现了,要不是伯爵夫人求情,伯爵就要让他收拾铺盖滚蛋了。
这小子跟巴巴莉娜在谈恋爱,但是对伯爵夫人又有幻想,对苏珊娜有幻想,甚至对玛妾莉娜有幻想。他对府上每个女人都有幻想!他跟苏珊娜说了他的烦恼,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他渴望爱情,但他又说不清爱情是什么,只知道自己心里有一种复杂的冲动和渴望。他无处排遣,只能对花儿,小溪,山谷,微风述说自己的情絮。
话音未落,他们听见伯爵的脚步,要是再被逮见和女仆不清不楚,那伯爵就铁定把他打出去了。慌乱间凯鲁比诺躲在了床上,拿被子把自己盖住。
伯爵进屋来了,趁费加罗不在又来尬撩苏珊娜。他说自己要去伦敦出差,问苏珊娜以及费加罗乐不乐意陪他一起去,又问苏珊娜有没有什么生活上的需要。苏珊娜拒绝了,他干脆明说了,你知道我爱你,我晚上在花园等你,不见不散哦。
话音未落,又有人来了,是伯爵夫人罗西娜的音乐老师Basilio,巴西利奥。伯爵害怕罗西娜也在,就躲在椅子后面。巴西利奥进屋来找伯爵,没找到,开始跟苏珊娜说些不正经的话。他不仅说自己对罗西娜心存幻想,还八卦苏珊娜跟凯鲁比诺有一腿。一旁的伯爵听进去了,马上跳出来,自己老婆被觊觎的事都不管,开始追究苏珊娜和凯鲁比诺的事。一番相互争辩中,伯爵不小心把凯鲁比诺从床上揪出来了。
这下凯鲁比诺一定得滚了。
这时恰好费加罗带村民来“感谢”伯爵。费加罗趁大家为伯爵鼓掌的时候,趁机为凯鲁比诺求情,伯爵心情恶劣,他决定让凯鲁比诺去参军。伯爵当然是不怀好意的,这样既把凯鲁比诺赶走了,又让费加罗求情求到了一个仅次于滚蛋的结果。
费加罗对凯鲁比诺如同弟弟一样,他非常生气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必须要听从贵族老爷的指示,进军队为他们打仗。他只得对凯鲁比诺这样说,Non più andrai farfallone amoroso你再也做不成多情的花蝴蝶啦,不能整日围着女人打转。你再也没有漂亮的装饰,漂亮的头发和女人般的脸蛋。你将加入行伍,背着枪拿起剑,带着头盔,挣很多荣誉,挣很少的钱,跨过高山,冒着寒冬和酷暑枪林弹雨前进。你要前进,为了胜利和荣誉。第一幕结束。
怎么理解这个咏叹调呢,主体基调是,伯爵把凯鲁比诺发配去参军,是很令人愤怒的事情。凯鲁比诺只是个青春期的少年,就得服从贵族老爷的命令去打仗了,同时还是为了使费加罗感到挫折。这俩个原因使费加罗很恼怒,但是他的方式是用讽刺的语言,讽刺伯爵和贵族阶级。费加罗在当理发师的时候就是个熟用双关语的高手,所以这段歌词明暗有两个意思。凯鲁比诺,你再也当不成花蝴蝶啦(因为贵族老爷发配你去参军你就得去),你再也不能打扮得漂漂亮亮和女人鬼混啦(因为你因此得罪了贵族老爷),你将面对的是严酷的军队生活,吃很多苦挣很少钱(伯爵很乐意看到这点)。同时,费加罗也给凯鲁比诺做了这样的思想工作,你既然不得不参军,那你就只能当个男子汉了。前路险阻,但是你要胜利。最后一句歌词是Cherubino, alla vettoria,凯鲁比诺,向着胜利。alla gloria为了荣誉(你的荣誉),Alla gloria militar为了军队的荣誉(贵族的荣誉-讽刺伯爵)。
这才是费加罗作为一个聪明人想要说的全部。
在表演上如何处理呢,想象自己面向两部分就可以了。面对凯鲁比诺的时候要按字面意思去唱,我是在教育你,给你打气,要你成长为男子汉。旋律中有许多滑音,所有的滑音和诙谐调都是面对伯爵的,语气做足,够了不要再多,继续回到字面意思上。这样唱出来才有两面性。
为什么要强调基调呢?因为要一步把人物演到位是不可能的,这时候需要一步步来。先把主体情绪演好了,这咏叹调就可以听了。然后再处理音乐中的细节,比如明讥暗讽,是通过诙谐调来完成的。如果不把基调铺垫好,就去做滑音,戏谑,那整个咏叹调听起来就欢快而滑头的,好像费加罗在为凯卢比诺的参军而高兴似的。这就不对了。所以咏叹调的情绪基调非常重要。
古典主义歌剧的人物是相对浅薄的,这个时期对细腻的情感并不是很注重。但是莫扎特为什么是大神,他在那个音乐家都跟风追着贵族跑的时代,已经开始关注小人物的世界了。上个世纪70年代,歌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解读,整体表演趋势是把所有的剧都朝浪漫主义后期调整,既是尽量表现出人物足够多的情感,把脸谱人物真实化复杂化。这样观众看起来,才不会有刻意的肢体表演和一板一眼走台步的感觉,这样才会入戏。
以上。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