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Chiao Tung / Jiao Tong University)历史渊源(权威版)》
“交通大学(Jiao Tong University,旧名Chiao Tung University)”在中国一直以来是个特定名称,并不是类别名,这和工业大学、理工大学、科技大学、师范大学、农业大学、矿业大学等的称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属于行业名称,尽管现在很多的行业大学都是多科性大学,但总是以本行业学科或相关学科为主。而交通大学却不是行业大学,这个从交通大学一直沿用的英文名(Jiao Tong University)就可看出,而尤其对于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是两所不搞交通的交通大学。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交通”两字一旦和“大学”组合在一起,是一个特定的名字,这和清华、复旦、同济等名称是一样的。因历史渊源沿用交通大学并同属交通大学大家庭的共有5所: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台湾新竹交通大学,这5所交大都被海内外校友广泛认同,尤其一些海外的校友会,很多都不直接分哪个交大,直接称为交通大学校友会,各所交大校友情同手足,这也是交大校友会在全球颇有影响力和人气的原因之一。”
稍稍对中国高校有些注意的人恐怕都会知道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但中国冠以交通大学名的却决不止这两所,至少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也同样引人注目。北大未名BBS里有一个交大国际论坛,由这四所交通大学,加上亚洲名校台湾的新竹交通大学共同组成。那么,这五所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相信大多数人并不很清楚。因为交大的历史太复杂,条理太乱,以至便是交大学生也不一定能说清楚。
交通大学前身之一南洋公学诞生于1896年(世界交大校友较认可的交大总起源)(编外语:NANYANG College @ Xujiahui Shanghai)。津海关道、太常寺少卿盛宣怀筹款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了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校址),隶属招商、电报两局,与同为一人创办的北洋大学堂同为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大学。从此南洋北洋交相辉映,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新篇章。客观公正地讲,中国第一所具有高等学府意义的大学是北洋大学堂。但北洋大学堂由于战乱等原因,发展并不如南洋公学,特别是抗日迁到西安联合北平其它院校成立北洋工学院后,备受抗日战争战火摧残。南洋公学虽几经易名,由于地处租界,早期免受战火侵袭,成立后发展很快,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之前一直是中国第一高等学府。南洋公学学生也灿若星辰,出名的有黄炎培(后为共和国第一任政务院副总理)、李叔同、王安等。其中李叔同是历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文词歌赋,样样精通。
交通大学前身之二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被认为西南交大起源)1896年创建于山海关(编外语: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也是我国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为中国土木、矿冶工程和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策源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铁路学堂曾被迫停学。1905年,在唐山复校为唐山路矿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7月,学校奉命更名为唐山铁路学校。1912年9月22日,孙先生曾到唐山铁路学校视察,并发表讲话。他说:“国民革命需要两路大军。一路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平等自由之中国;一路学习世界科学技术,改变祖国贫穷落后之面貌。在座诸君不投身于锋镝之间,学习采矿、筑路、建桥,也是为了革命。” “要中国富强起来,就需要修建铁路十万英里,公路一百万英里。希望大家努力向学,以身许国,承担起历史责任。”
中山先生的讲话,最终结出硕果。杰出校友茅以升(公认的交通大学老校长)便是其中之佼佼者。1916年,他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原唐山路矿学堂)。1920年,获美国卡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回国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1926年,任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他修建了闻名遐迩的钱塘江大桥。抗战中为了不使大桥落入敌手,毅然炸毁了亲手设计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建国后,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历任铁道部研究员、科学院学部委员、武汉长江大桥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主持成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委员会任主任委员。校长才华横溢,我曾为之倾倒!
交通大学前身之三交通管理传习所(被认为北京交大起源)1909年(清宣统元年)创建于北京。由邮传部尚书徐世昌,为提倡路政,培育铁路管理人才,上书清廷,在北京中心位置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1910年,为加强邮电事业,学校增设邮电班,并更名为交通传习所。1917年,交通部就原有各班,充实课程,并依铁路、邮电的不同,将交通传习所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
1921年,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合并,定名为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但随即因时局混乱再次分裂。1928年6月15日,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宣布全国南北统一。国民政府为了加强交通建设和教育,9月重组国立交通大学,归交通部管辖。本部设在上海,依次称第一、第二、第三交通大学,后两所后来又称交通大学唐院、平院。
据说正因为叫交通大学,后来唐文治校长确定校庆的时候,就定于4月8日(上海、西安二校校庆之日),取自交通是为了“四通八达”的意思;另外有种迷信说法,是“四分五裂”,后来交大确实是四分五裂的命,分成了五个交大,院系调整的还不算数。话说回来,自从归交通部更名为交通大学后,就把交大定位于理工科大学了,交大发展的方向那时候就基本确定了。
在二三十年交大著名校长辈出,叶恭绰、凌鸿勋,还有黎照寰,交大也因此蒸蒸日上。交大的老师大部分是留美博士,水平非常高。那时大学教授社会地位非常高,全社会对大学教授非常崇敬,工资几百个大元是当时普通公务员平均工资的十几倍。交大当时教学用的全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原版教材,被世人称为“东方的MIT”(编外语:现上海交大学子亦因其校1980年代末起新建之主体闵行校区而自我戏称“MIT”,“Min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ies / 闵行技术学院”)。要求非常严格,有硬性的不及格率,能进交大都是千里挑一,能拿到交大文凭意味拿到了金饭碗。可惜到现在五所交大恐怕已经无人敢再提当年之勇了。百年沧桑变化,真是令人感慨万千。钱学森去美国加州理工时,发现许多东西跟在交大学的一模一样,要求免修得到批准;茅以升从交大唐山工学院毕业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时,由于学习特别优秀,名列第一,校方决定从此对中国交大的留学生免试入学;王安去哈佛时,由于抗战没有带交大毕业证书和成绩单,哈佛知道是交大毕业的,决定破格录取。因为之前去哈佛的交大学生都非常优秀,那时交大治校有方,在世界享有盛誉,成为有志于工程的学子的最高学府。在抗战前交大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顶点。当时中国的名校格局大体是中央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平起平坐。中央大学是当时国民党的最高学府,由蒋介石亲自任校长,学科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交大则是专注工程、管理类,是工程方面的最高学府。清华由于二十年代是留美预学校,在短短十几年间也名声鹊起,也日渐成为综合性大学,理、工、文都有很强实力。此时的北平大学经历了五四的荣耀,除了人文方面实力很强外,整体实力已经稍逊。当时交大南有交通大学上海本部,擅长机电类;北有交大唐山工学院,执全国土木之牛耳,交相辉映。当时的唐山交大(即今西南交通大学),水平之高,名气之大,人才之多,绝对可以和交大上海本部匹敌。现在从校史博物馆列出的一百三十多名交大出的院士,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出自唐山交大。
1938年,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交大本部迁至重庆,而平、唐两院一起迁至湖南湘潭。1942年1月,教育部令平、唐两院改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下设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44年,迁至四川璧山,至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当时的中国大学格局是中央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平大学。交大仍是工程类的最高学府,但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都已经成为综合性的大学。当时交大的名教授也明显少于上述三校。1946年,平、唐两院迁回原址,更名为独立的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及国立唐山工学院。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局已定,开始把交通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带去台湾,如凌鸿勋、李熙谋等,正是他们后来在台湾“恢复”了国立交通大学(即今新竹交通大学),现在已经是亚洲知名学府,实力远超大陆四所交大(注:此篇作于2006年建校110周年期间,年岁久远,待到2016建校120周年时上海交大已跃居五交之首,并跻身世界百强)。1949年,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唐山工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成中国交通大学,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桥梁专家茅以升院士为校长。学校下设北平管理学院和唐山工学院。1950年,为区别上海交大,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1951年,毛泽东主席为北方交通大学亲笔题写校名。
到了1952年,由于中央实行对苏联一边倒的政策,在教育上也采用苏联单科分类别大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第一次院校大调整。在当时的几所顶尖大学中,北京大学(由北平大学吞并燕京大学并占了燕大的校园)、清华大学由于位于首都,得于重点加强,从全国各大学抽调精英壮大实力,成为院校调整的受益者。中央大学由于是国民党的中央学府,自然没有好果子吃,而被强行拆成南大、南工、南医、南农等几个学校,从此消亡。交大则成了下蛋的老母鸡,由具有相当规模的理、工、管理的多学科大学被拆成单一工科大学,实力大损,但比起中央大学来血脉还得以保存,已是庆幸。著名的交大唐山学校唐山工学院(唐山交通大学)的建筑系调整到天津大学;该校的矿冶系,连同所有师资、学生、设备、图书等调整组建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部分调整到原北京地质学院和中国矿业学院;该校的化学工程系调整至天津大学;该校的材料工程系调入北京铁道学院;电机系电讯组调整到原哈尔滨铁道学院;该校的土木系水利组调整到清华大学;种种调整之后更名为唐山铁道学院。北方交大则变成了北京铁道学院。1959年上海交大分裂成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文革对唐院打击惨重,以致1971年10月,交通部决定,唐院迁至四川峨眉。1972年3月,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9月,西南(唐山)交通大学迁往成都,峨眉成为校区。2003年北方交通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几代人用毕生精力铸就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特色,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自强不息的意识境界、团结拼搏的工作作风”。在遍布全国和世界的数十万名毕业生中,有茅以升、竺可桢等老一辈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有百余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知名社会活动家,有在中国历史上用鲜血写下光辉一页的革命烈士,有国家著名建筑勘测设计大师,也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
“交通大学(Jiao Tong University,旧名Chiao Tung University)”一直以来是个特定名称,并不是类别名,这个从交通大学一直沿用的英文名(Jiao Tong University)可以看出,而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根本就是两所不搞交通的交通大学。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交通”两字是一个特定的名字,如同清华、复旦、同济等名称是一样的。因历史渊源沿用交通大学并同属交通大学大家庭的共有5所: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和国立交通大学(台湾新竹),这5所交大都被海内外校友广泛认同。
现在,五所交大已经联合成立“交通大学校友总会“(Jiao To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其宗旨是:加强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团结和合作,发扬交大的优良传统,共同为振兴中华,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交大海外校友近万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巴西,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并且都成立了当地校友会,定期举行校友活动。美国交大校友最多,校友活动也最活跃,在纽约、华盛顿、南加州、北加州、休斯顿、中西部、纽芬兰等地均建立了校友分会,每5年举行交大校友大团聚活动。
上海交通大学(1959.9-)
西安交通大学(1959.9-)
北京交通大学(1970.6-)
西南交通大学(1972-)
新竹交通大学(台湾)
交大百十,天下一家……
但是我们看到分布各地的五所交大,给人感觉总是在互相攻击、贬低,为的均是一个名份问题,给我感觉突出的有两点:
第一是贬低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我觉得这是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没有对另两校有完整的介绍,使很多人不了解所致,解放前交通大学的鼎盛是交大各分校共同努力的结晶,比如交大唐山学校(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出了茅以升、周惠久、张维等著名学部委员,为中国近代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第二是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的矛盾和北京交大、西南交大的矛盾。西安交大的问题在于过于强调交通大学迁校西安,给人感觉全过去了,事实上彼时由于经历了全国院系大调整,交通大学在西迁前,已丢失了文、理、经、管学院,老蒋又带走一部分,实力已去三分有一,但保住了强大的工科(这也是西交在20世纪基本保持工科第二的关键原因)。上海交大的问题在于:回避西迁史,学生大多不清楚怎么回事,混淆交大和上海交大的概念。西南交大在交通教研方面至今雄居中国一流地位,没有哪一所中国科研院校能够超越,依靠自身科研力量研究出来的磁悬浮技术就是来自西南交大,但仅仅因为偏居西南,偏重工科,也不注重于学校宣传,其品牌效应逊色于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北京交大占据地理优势,又是建国之初中国交通大学的本部所在。因此谁也代表不了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因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才得以兴盛。交大不要内讧,应团结互助。校牌都是一样的“交通大学”,有着共同的历史,拥有一个共同的交通大学校友会,这都表明交大是一家,是不可分割的。
最后想用交大美洲校友会会长(注:2006年建校110周年校庆时任,已是前任)的话表达我对交大的感情:交大一定要统一!
文章来源: 交大.org
作者:Bin 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