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住下来的第二天,按行程我们要去南靖看客家土楼,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四菜一汤”。没曾想,半夜里外面风声骤起,后来干脆下起大雨来了。天亮之后雨还在下,打着雨伞都走不出住的世茂双子楼,我们只好放弃了去看土楼的打算。
土楼看不成,呆在52层公寓里的我们能看的就只有雨景了。雨景看过无数次,海边的雨景也有过多次经历,但高处看风雨自海而来还是头一次。右边窗外,大海深处云气一波又一波潮涌而来,漫过下面的厦门大学校园,然后再涌上左边的南普陀山。刚才还能看见的校园和南普陀山,不到一分钟之内全罩在雨幕中,白色的雨点密密麻麻从天而下,也在窗外玻璃上留下长长的雨痕。云气过后校园重又出现了,到处湿漉漉的,树更绿,建筑整洁如新。然而没过多久,海上又涌来一波云气,窗外的一切又没入了雨幕,眼前只有玻窗上的雨痕,和雨点的击打。
所以那天虽然我们没看成客家土楼,但意料之外看到了海山间的风云变幻。不过要让选择,还是愿意去看南靖土楼,因为那里既有土楼这样的人文景观,也有闽南的乡村景色。可惜旅行不总是满足,时时也有遗憾。
上午十点过暴雨终于停了,但剩下的时间不够去南靖看土楼,我们改变计划,提前一天去鼓浪屿。
从厦门大学到乘船去鼓浪屿的厦鼓码头有公交直达,走了大约一刻钟。港口建造很高大上,里面人不少,看样子都是去鼓浪屿的。去鼓浪屿的轮渡班次多,半小时一班,我们上了11点那班。
轮渡离开码头后,岸边的厦门城市天际线慢慢进入了视野。总的感觉是厦门城区的发展很分散,看不出一个中心,几栋高楼形成一个小区,旁边是低矮的城市轮廓,然后又是几栋高楼。后来还看到我们入住的世茂双子楼,像两面立着的风帆,又像两把矗刀,取决于天色和观者的心境。
然后鼓浪屿进入我们的视野。小岛像海上堆起的沙滩,中央最高处是日光岩,绿树,红房顶,和心目中的形象很契合。背后青紫色的远山是大陆,右边天边是金门,再远就是台湾。鼓浪屿之波,八十年代初很有名的一首歌: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鼓浪屿就在眼前,但歌声不再。37年是很长一段时间,轮渡上大多是比我们年轻快两辈的少年男女,对于他们来说,鼓浪屿不过是又一处休闲之地。
轮渡靠码头后我们先去鼓浪屿背后面海一面。根据游览图,背后一面是沙滩,建筑不多,安静。一路上住家房屋不多,但海鲜餐馆和小吃店不少,即使在沙滩边,也不少人在吆喝,拉人进餐馆。再加上海对面开发了漳州港,岸边到处是吊车,集装箱,忙碌但画面零乱。
沙滩不错,但周围的环境不适合久留,我们走小路去岛中央的日光岩。雨后还是很湿热,我们全身冒汗,到了日光岩入口时发现要门票,50元。一上午就没顺过,南靖土楼没去成,鼓浪屿海滩又很杂乱,上日光岩还要收票。天热心烦,我们仨都说不上去了。外出时天气和心情很重要,天气不配合,心情又烦,就没多少心思细看了。
鼓浪屿前摊是一片商业小街,开着小吃铺,咖啡店,和卖小玩意的小商店。LP和儿子俩人很感兴趣,一个是有买的,一个是有吃的。我兴头不是太高,一个家在厦门的公司同事以前给我说起过鼓浪屿。他说那里是中国的普吉岛,红房,绿树,白沙,走在小巷里有时会听见琴声从路边的房舍里漂来。眼前所见和预期有不小的差距,有些失落。
从鼓浪屿回厦门大学附近的住处,正好赶上下班,见识了厦门交通的拥挤程度。公交车站排着长队,车来后一拥而上,男女老少都往车里挤。那个画面在内地其它城市有十来年看不到了,而对厦门平民百姓来说,还是家常便饭。厦门只有一条地铁,从郊外很远的火车北站通到厦鼓码头附近,一头一尾都是厦门的脸面。而交通最忙的市内,只有其中短短的一段,远远不够用。
下午剩下的时间,我们去了住处附近的沙坡尾,以前的避风塘。
以前那边的房屋,应该是前面是店面后面是码头。前几年作了改造,后面填起了人行道,所以有些家把后院改成咖啡馆或酒吧。这样白天前面开店,晚上后面酒吧开张,两班倒。
我们还去了当初在Booking订的那家民宿探看了一下,白天前面店面买服装。女店主说她知道房主在做民宿,但具体情况不清楚,她也是租的店面。那间民宿的后面有一个后院,和沙坡尾避风塘中间隔一条走道,看起来不像网上照片上那么舒适。我们庆幸房主拒绝了我们,虽然那天晚上弄得我们手忙脚乱,深夜两点还在网上找住处。
晚上去了附近的餐馆一条街,几乎全是海鲜酒家,就餐的很多年轻人,应该是旁边的厦大学生吧。我们点的全是海鲜,烧鲍鱼,水煮皮皮虾和炒竹蛭。都是第一次吃,味道不错,算是一个尝鲜吧。
晚饭后我们又去了沙坡尾避风塘,夜色掩盖了破败,再加上高楼的霓虹灯,避风塘有了一种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