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及增加的条件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人口红利及增加的条件

 

 

 

人口增加的条件,具体包括:第一、结束战乱;第二、奠定工业化基础,为石油及农业奠定基础;第三、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第四、制定婚姻法,结束一夫一妻多妾制,使育龄人群能找到配偶;第五、普及基本医疗,赤脚医生下乡,灭绝多种传染病。

尤其是结束战乱,工业化,兴修水利,妇女地位提高,医疗条件改善,都是人口增加的重要条件。

什么叫战乱?民国时期,军阀之间保持一种军事平衡,彼此地盘由军事实力决定。为了争夺地盘,军阀之间摩擦、战争不断,这叫战。因为军阀割据,在广西杀人,跑到云南就没事了。甚至在华区杀人,跑到租界就没事了。所以,刑事案件居高不下,这叫乱。

许多人认为化肥不绿色。不用化肥,解决不了农业粮食产量的增加。改革开放初期农业增产的根本原因是毛泽东时代大化肥项目陆续投产,加上十几年来人民公社集体化兴修的水利以及集体化后对生产资料的公共积累等重要因素。而不是几个农民半夜按手印,搞分产到户! 例如人民公社时期办的副业工厂都是成型了,  改革开放后就被少数人拿来占为私有后即可投入生产的。而农业作为主业的粮食产量从解放初期的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到改革开放后的现在都在千斤以上己很常见。中间的差距,难道不是二十多年的人民公社集体化积累的,  难道不是人民公社的大修水利还加上主要是化肥工业化的结果。

附中国的耕地面积:  我国耕地面积排世界第3,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人均耕地仅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儿。加拿大的人均耕地是我国的18倍,印度是我国的1.2倍。目前我国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全国的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8亿亩。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190多个国家中排110位以后。除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外,草地面积排在76位以后,森林面积排在107位以后,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28公顷,人均占有量在全世界排名居80位之后。

许多人提出二战以后,人口增长是全球大趋势。他们忽视了毛泽东时代:第一、中国人均寿命延长的幅度和平均寿命,远远高于同期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第二、中国的人口增长,是在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下实现的。第三、其它亚非拉国家,如果按照中国的发展路线,人口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工业化过程很艰难。有人理解不了其中的艰苦。工业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工业设备从无到有,劳动者从文盲到具备中学以上知识水平,都要成本。这些成本怎么来?在已经完成工业化的今天,这笔成本不是小数,何况在生产力远远不及今天的农业社会!西方国家对外掠夺,对内压榨,发动殖民战争,爬到金字塔顶尖,压榨其它国家。有人看到西方国家,觉得世界就文明了。他们以为不省吃俭用积累,天上掉馅饼,也能和他们一样文明。这些人怎么不上天呢?

至于人口有用没用,很长一段时间的宣传是人口是包袱。这些宣传忽视了,庞大的人口数量,是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改革开放后不就是占了人口红利的便宜,   让大量的廉价的几代十几亿的农民工的血汗堆积了今天的经济,  加上卖地和私分二十多年来的公共积累先富了少数人吗?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让实践来证明还能维持多久呢?  中国历史上有过所谓的"盛世",  怎么都没有长久维持下去,  都是随着私有化的历史怪圈在转圈。今天的改革开放不是将中国冲破这个怪圈,  而是重新复辟回这个怪圈。

如果当年德国人口数量翻一翻,那么二战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如果苏联没有足够的人口,那么美国和苏联的合作,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说。抗美援朝,是中国出人,苏联出枪,联手对付美国。结果,中国获得了宝贵的战略空间,苏联势力从东北撤出,中苏开始工业化合作。人口(尤其是可以动员的青壮年)是国家安全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是重要的战争资源。

人口也是大国博弈中重要的筹码——美苏都担心对方和中国结盟,出现中国出人,对方出枪,对付自己的局面。无论是1950年代的中苏合作,还是1980年代的中美合作,中国的资本,都是人口,要价都是工业化。

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储备的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力,那么也就没有改革开放时代的人口红利——大量农民工。如果控制人口,减少青少年劳动力储备,短期看生活水平是有所提高,但是长期看人口老龄化,无以为继。都是短视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