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同学坏同学总是以功课来划分的。功课好的是好同学,功课不好的是坏同学。
学校称好同学为先进生,称坏同学为后进生。先进生后进生就成为好同学坏同学的学名。虽然有了学名,但平时大家不怎么用,坏同学称他们自己还是坏同学,好同学则不称自己是好同学。好同学是用来让人家这样称他们的。
坏同学除了功课不好,思想作风、行为品德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那年代已经过了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讲究,要不然,得说八德有亏。
好同学除了功课好,政治上还要求上进,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在家里顺爹娘的心。好同学是那种让人看了心疼的孩子。那年代,家长不兴去相互比孩子,做一个好同学和做一个坏同学并不是一件严重的事,要不然好同学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了。
好同学的品行好是因为先有功课好。功课好的孩子被大家贴上了一个“好同学”的标签,好同学必须是正派的。于是好同学被“好”绑架了,他只能哪儿都好。
坏同学是因为功课学不进去,失去了做好同学的前提。如果功课不好,其他样样好,人家也不会将他归入“好同学”的,因此就破罐破摔,那心思意念不放在功课上,就索性放在学坏上。“坏”成了坏同学进入他们的生活方式的一张“入门券”。
那时候,家长既没时间也没有兴趣去相互比孩子,做一个好同学和做一个坏同学并不是一件严重的事。不管是好同学还是坏同学,一出中学校门都是一样的了。
一样的毕业证书,一样的分配工作。功课的好坏,品行的端正对走上工作岗位,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都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学校里你是好同学我是坏同学,一走上社会大家都抹平了,如果分配在同一家工厂,那么大家都从学徒开始,跟的是同一个师傅。如家里还没有人上山下乡,那么不管是好同学还是坏同学,毕业后一律先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好同学坏同学如果毕业以后分配的工作有好有坏,有的进入大型国营企业,有的在街道房管所当泥水工,不是由于“好”“坏”所定的,多半是家里有那么点关系,托了点人情所致。
然而,好同学毕业后去往好单位的概率要比坏同学大一些,好同学家里社会关系一般要比坏同学的社会关系多。大部分坏同学的家里没有任何人脉资源可用,他们的父亲往往被人称为“李师傅”“张师傅”;好同学的家长则被人称为“李主任”“张科长”。这称呼一出口,双方就高下立判了。
好同学坏同学住的地点也有区别的,坏同学大多住三角地、棚户区,人员杂环境差,周边是废品集散地和公共厕所,蚊蝇飞舞。好同学住的地方一般会整洁一些,住大宅门,住深巷大院。尽管这些宅院也同样挤满住户。
好同学们大多住在相近地区,物以类聚,父母之间都是熟悉的,或是同一个单位的,或是同一个系统的,二商局、卫生局什么的。下班过后,父母们碰在一起聊聊市里局里的政策。邻里气氛和谐了,好同学和好同学的距离也就近了。
坏同学们也都住在相近地区,父母也是一个单位的,比如建筑施工队、水泥厂砖瓦厂什么的,晚饭时间,碰在一起,喝着二锅头,甩一把扑克牌。这样,坏同学和坏同学也玩到了一起。
好同学坏同学也不是绝对的,在体育课球场上主力队员往往是坏同学,在校运动会上,帮班里出成绩拿分数的大多是坏同学。这时候坏同学成了班里的明星主角,获得老师同学的宠爱,而好同学则常常被边缘化了,成了配角,他们在球场上没人愿意结合,在运动会上只有给人看管衣服的份。这时候,好同学变成了坏同学,而坏同学也就是好同学。
好同学坏同学之间有一个中间过渡带,那是不好不坏的同学。这些同学功课同样不好,但至少他们每次都会准时交作业,作业本也还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他们与坏同学保持一定距离,不愿滑落坏道,但却也进入不了好同学的圈子。他们对好同学敬而近之,但好同学未必把他们当做同类。
这些不好不坏的同学大多为人老实本分,脾气温敦,翻不起大浪,闯不出大祸来,着实让人放心。他们为自己受到老师的每一次表扬,或得到好同学的每一次有意无意的亲近的示意而欣喜。他们常常受坏同学的欺负,逆来顺受。偶尔他们也会反抗,他们一旦反抗起来,就会以命相拼。到了这份上,好同学坏同学看了都怕。
那时候的课堂作业比较简单,好同学一般不将作业带回家。课间休息十分钟,好同学用前五分钟做完了上节课的作业,用另外五分钟时间跑去教室外撒疯。不好不坏的同学用前面的五分钟站着等好同学做,用后面的五分钟接过好同学的本子来疯抄。这样好同学和不好不坏的同学在放学前,作业就都完成了。
坏同学一般也是交作业的,这是学校的规定。坏同学的作业天晓得是怎样完成的。他们交的只是一个写上了自己名字的作业本子而不是作业,那些本子残缺不全,稀烂如抹布一样。
说到政治进步,好同学在学校里早早的就加入了红卫兵,一进校门,胳膊上箍一个红袖套。不好不坏的同学晚两年也都解决了组织问题,他们胳膊上也有一个红袖套。只有坏同学直到毕业什么也没有,他们压根就没有提交过申请,他们对这样的荣誉兴趣不大。
好同学除了和自己班的相处,一般不和外面结党。如有和别的班的好同学认识,也是因为学校举办的各样班干部集训才走到一起的。集训活动一旦结束,好同学回到班里,各班还是归各班。
坏同学是结盟的,他们非但跨越班级,还跨越年级,在学校里结成几个圈,每个圈再和校外的社会青年相互渗透。他们有头儿有马仔,有核心人物,有外围群众。他们的“坏”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其实也没什么,只是扎堆的靠在街边旮旯抽香烟喝小酒,议论女同学。见着面前走过的大姑娘小媳妇吹个口哨打个响指,哼哼几句:啊---- 小妹的脸孔是多么圆圆,小妹的眼睛是多么明亮……
他们更像是一群青春期的叛逆者,要说行为有出格,也都是让身体内的荷尔蒙激素给憋的。
课外,他们中有人爬墙头看医院妇产科女人生孩子,上课的时候就埋头在课桌上专心致志的画男女生殖器。那时候没有生理课,他们无师自通兴致勃勃的相互传授生殖知识。那些喜欢画生殖器的,他们画过的生殖器比他们认得的汉字还要多。
当坏同学在使“坏”的时候,好同学就忙着写黑板报和墙报。他们在黑板报上写批判稿子 “警钟长鸣----和平演变就在我们身边” “警醒吧,资产阶级在向我们招手”“从一支烟看阶级敌人的糖衣炮弹”……
坏同学不仅是男同学,也有女同学,虽然人数不多。坏女同学也抽烟,也喝酒,因着她们的存在,坏同学的圈子里就多了份香艳,也多了些暴力。他们为她们打架,一打就打成个动物世界。
那些打完了架,脑袋上缠着纱布,手臂上了绑带的,在校园里晃着膀子走两步,便有了硬派男子汉的形象,个别进了局子又出来的,像是在八卦炉里炼过一样,成为一种资本,赢得芳心一片。
坏同学的桀骜不驯无拘无束,成为一种诱惑,刺激着好同学的心境。好同学一旦持守不住,就投向了坏同学。那些投向“坏”的同学,变本加厉的实践着各样的“坏”,他们要把浪费的时间补回来。好同学一旦变坏,就会变得比坏同学更“坏”,他们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上升为坏同学里的核心人物。他们的“坏”也是高智商的。
好同学的名声也同样吸引着坏同学。其实坏同学心里明白,做坏同学终究不是个事。坏同学心里想明白的时候就对好同学说,他知道做坏同学不好,他自个也看不起自个,但这辈子想改已经改不过来了。他决定改变他的下一代,他的下一代决不允许像他那样,一定要做个好同学。
个别的坏同学厌烦了他们的“坏”,发奋要变成好同学,在学校受老师的夸,回家后受家长的赞。于是他努力完成功课,远离坏道。每天早晨第一个到班里,把每张课桌擦拭一遍;每个下午帮值日生一起打扫完教室再走。这样的改变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同学,黑板报上将他作为一个后进变先进的典型来表扬,悬崖勒马浪子回头金不换,班委会开会也让他一同列席。但是这样的改变往往持续不了多久,做一个好同学太辛苦,一段日子之后他又变回了坏同学。
有一天,好同学坏同学一起长大了,他们离开了学校。
他们离开学校的时候,班级散了,散成了几个圈子。好同学几个圈子,坏同学几个圈子。圈子里的人,既是同学,又是哥们姐们死党铁杆,常聚常散,一年又一年,圈子外面的人是死是活谁也不问谁的信。
好同学毕业后又报读了夜大职大电大函大,他们努力想跟上时代的脚步。坏同学没有那心思,他们毕业后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好同学坏同学都忙碌在同样的人生轨道上:工作、恋爱、成家、立业、养儿、育女……又都经历了不同的沧桑故事:家庭兴衰,感情得失,生意起落,职场沉浮……
后来,好同学坏同学的儿女长大了。再后来,儿女的儿女也上学了。大家终于有了空闲的时间,开始想起大家都曾是同班的同学,于是有了怀旧的心绪。大家都在想,那时的我们是多么年轻,那时的我们是多么清纯,那时的天空是多么的蓝,校园是多么的宁静……
于是大家找到一起,吃饭,喝茶,偶尔也叙旧,好同学坏同学各自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坏同学大多变得憨厚谦恭,内敛本分;好同学却变得嬉笑张扬,个性奔放。个别坏同学说话腻腻歪歪,也是极力想让人相信他这一生做人是有底线的:白粉不沾,大牢不蹲。
大家组成同学会---- 建立微信群。在“群”里问早晨好,说各样的话,发各样的帖子。
过了起初的阶段,好同学坏同学发现他们的话语兴趣总也拢不到一起,坏同学说的话转发的帖子,好同学不怎么理会。好同学说的话发的帖子,坏同学也不怎么回应。
不久之后,在全班同学的微信群之下又出现了两个“群”---- 好同学一个“群”,坏同学一个“群”。他们在各自的“群”里,开开心心的说各自的话,聚各自的会。
笔者中学同学和老师的毕业照(19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