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的原标题是:读许地山落花生的女儿自传体回忆录《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先介绍一下许地山: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 期新文学运动
先驱。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琨
字地山,
笔名落华 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
“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有《花》
《落花生》等。
(介绍来自度娘)
许燕杰的母亲为大学毕业,专业数学,回国后经画家徐悲鸿和他女儿的关系介绍在南京一所中学任教,职务是副校长。
落花生的女儿许燕吉, 小时候生长的香港,家境殷实,她和哥哥在香港念小学,香港是西方体制的教育,自然跟教会相关联,她哥哥喜爱英文,为了练口语常去帮神父做事,他们俩成了天主教徒。父亲突然病故,又遇抗战艰苦岁月,于是举家从香港迁入大陆,在大西南地区继续上学,许燕杰跟歌星陈方圆母亲还是南开附中的同班同学。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对哥哥和妹妹都考上了在北京的大学,继续深造。许燕杰在读的是北京农业大学畜牧专业。
大学毕业以后,遭遇上了政治运动,由于信仰的缘故,许燕杰和她的哥哥都被判为反革命份子和右派。大大咧咧的许燕吉判进监狱并劳改了六年,刑期满了以后无法被社会接受安置工作,又选择留监狱工作了一段时间。最后根据政策不得不下放农村安置。同时,她的哥哥也被下放农村改造。
开初下放到河北偏僻农村的时候,跟大学的同班同学有短暂婚史,她心灰意冷并不打算再婚,出狱以后落户到了河北的农村,可村里也是太贫穷了,粮食都不够吃,她想到哥哥陕西汉中相对要好一些,于是试图改去那里的农村“插队”,而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嫁给当地的农民才有资格移民。
于是,就有了一个大学生嫁给文盲老汉的故事。
老汉人真诚,本意就是他和他唯一的独生儿子需要一个女人来照顾他们的生活,许燕吉一开始也是讲好条件,即要有各自独立的空间,并尊重在不同生活环境中养成的习惯,互不干涉和抱怨对方。
老汉有一个儿子,儿子的妈因为贫穷也跑掉了,这个儿子学习不错,加之许燕杰这个后妈对他的辅导,在农村也算是鲤鱼跳了龙门。许燕杰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还是真用了功夫的,举一列:老汉儿小时候,学校叫写作文,那时兴过抄报纸。许觉得不对,这样抄下去不会有真才实学,她就另外布置家庭作业要孩子独立完成作文,比如题目“我的父亲|”,这孩子把自己逼出颗粒大的汗出来,不晓得咋个来写,老汉虽然没有文化,但知道心疼儿子,从来不打骂,当时老汉就看不下去了直喊:“我受不了啦!”,学校老师也批评该作文题目政治水准不够,如果改写为“我贫下中农的父亲”,则优啊。
但是许燕杰这样逼下来的结果不错,儿子成绩好,还在县里中考中获得了第二名,后来读师范毕业当了老师,再后来,因为照顾父母关系又调入了南京工作。
( 科科就是老汉的独儿子 )
1970年代底和1980年代,文革结束,右派平反,许燕杰在农村根本不知情,好在这个儿子的英文老师询问过这孩子的英文水平为什么好,老师才知道在乡村的畜牧站有个右派反革命的后妈存在,当即,这个同样当过右派的英文老师就把许燕杰叫到学校,赶紧借钱都得返回原单位和原地方法院去申请评反, 那个时候平反的专案工作差不多都快要结束了。就因为这个消息,改变了许燕杰和她农村家属的后半生命运。
评反以后,因为南京的老母亲需要照顾,许燕杰又被调回到在南京的江苏省畜牧研究所,这样老汉也跟着进了城,并在她所在的畜牧所里面当园丁。有人开玩笑问老汉: 你用许燕吉的钱吗?老汉回答:我自己能挣。人家又开玩笑问:你回老家探亲总得花许燕杰的钱吧。老汉答曰:用儿子哒。
老汉自尊,把许燕杰说得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样子,咳咳。
村里人都很羡慕老汉,其实也是这个老汉有眼力当初敢接纳许燕吉这样一个落难的知识分子,也是本性为人诚实正直,因果互为的转换吧。加之儿子也是上进好学,最后调入南京全家团聚。可算不幸中的圆满结局。
评反以后,许燕吉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中,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发展畜牧业也受到重视,公私企业共进,她做出了贡献并多次获得国家部级省级的嘉奖。从文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改革开放初期那段日子,知识分子,真是国家的脊梁,发挥了科学即是生产力的作用。
许燕杰封底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