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开放派有两类,一是全面西化,但这类人较少。第二类只是倡导改革开放。
倡导改革开放,具体实行上其实西化采纳也很多,如整个经济思维和语言都是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政策也是西方的,商务法、合同法和公正地执法,更关键的,是认可私有财产。
私有财产成为一个问题,是中国“引进”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才发生的,对于弘扬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来说,是个过山车似的,而这其恰恰说明两代洗脑就能带来的结果。然而正是从这强制性的灌输带来的后果给改革开放派指出了为什么必须改革。
其实逻辑很简单,就是皇帝的新衣,没人敢说。
毛泽东(=专制)+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经济)=》国家落后,温饱无保证
邓小平(=不那么专制了)+市场经济=》繁荣、强盛
如果说第一轮改革是出于生产危机,那结论已经出来了:改革是对的,而且改革指出了要改什么:市场经济和适当的自由。对于改革开放派来说,其它都无关紧要,甚至一党执政,只要不那么专制,都行。然而,必须坚持市场经济,必须允许企业、民间有发言的空间。
如果你要给中国政府找个引导到今天国进民退和专制的理由,大概是如何认识前苏联的后果。苏联解体后,西方基本控制了整个区域,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就是美国掌控的(要是说不干涉内政,那时鬼话)。西方的方案是什么?
民主+市场经济。
结果呢?
俄罗斯整个沦为二流国家,东欧大都处境艰难,如今更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民粹思维高涨,国家人民难说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改革开放派说,这说明仅仅经济改革是不够的,政治体制也得改。
中国的统治阶层呢?中国的统治阶层觉得如果实现了民主,同时市场改革必定导致国家衰退,国家失去对核心领域的控制,也许老百姓生活能提高,但只能是在西方的框架之内的,连产权都未必能保,属于二等公民,真正的翻身只是空话,崛起更无可能。
这是统治阶层的认识。对他们来说,专制只是国际斗争的必要手段。
在中国封建的时候,国家的意义是政府指定的,也就是皇帝一人指定的,国家的意义就是国家这么一个整体,任何成员(除了皇帝)都只是成员,是可以替代的,所以其个人利益是无足轻重的。换言之,国家强大就是国家的意义。然而今天这已经是举世拒绝的了,任何政权,包括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政权,都是建立在人民的利益的基础上的(参见《中国共产党新闻》科学发展观渊源中的中华文化传统引用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泰誓》“以民为天,实际上把君权天授看成君权民授”),起码的,是社稷民生,老百姓的生活不仅仅是解决温饱,而且必须不断提高。过去40年证明,只有改革和改革采纳的政策才能实现这一基本要求。“岂有百姓困穷,而国家自求富强之理?”
民主未必是灵丹妙药,但专制只能把整个社会窒息,这种非民主即专制180度的方案只能是为少数利益集团服务的,不是个站得住的观点。所有制度都有问题,但即使你站在同情政府的立场来考察,专制本身是个矛盾,也就是社会必将引出无可调和的冲突,是个不稳定的结构。中国不仅需要改革开放,也只有在政治上有相应的空间才能继续发展。
【注】
【1】类似的观念属于“西化”、“引进”也是一种奇特的感觉。此类观念中国老早就有了,尤其是市场经济,私有财产、信贷战国改革以后就有了,货币更早(秦只是统一而已,中央集权的必要条件),只是没有那么“现代化”而已。只要有市场经济,就有竞争、创新;只要社会有足够独立的空间,相应的法律规矩也就能建立起来。中国古时“国企”也极其发达,中国的炼铁业一直超过全世界中国之外的总和,这一纪录知道英国工业革命才被打破。除了炼铁,中国的瓷器也是按照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方式运作的。如果中国的中央集权不是那么强大,未必是资本主义,但市场经济、工业革命未必不可能。西方的启蒙、科学对中国文化是陌生了点,相对难,但未必不可一试。过去十几年中外都有研究为什么工业革命没在宋代发展起来,宋代除了有目共睹的经济文化的成就,还是个弱国,尤其是南宋,在外在强敌灭国的威逼下,整个经济才全面开放,开放产生了传统机制下得不到的结果。可是最后宋朝被灭,是内因,还是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