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被焚毁前的十年(违约、修约、及鸦片贸易)

圆明园于1860年秋季被英国军队焚毁。悲剧由一场极其愚蠢的人质外交引起。这个被称做'巴夏礼事件'的人质外交的决策者咸丰皇帝,是在十年前的1850年3月即位的,那时他才19岁。然而这位19岁的青年在见识与性格上堪比90岁的老翁,甚至比老翁还固执保守。他对外部世界极端地无知,徐广缙煽起民众的排外情绪使英国人不能入广州城的成就,深深地打动了他。

在他即位的同月,英国人因徐广缙违反条约而在天津给穆彰阿和耆英递交了抗议书。这位年轻皇帝以屈服于英国人的罪名斥责和贬抑他父亲所信任的这两位满州大员。此后他支持徐广缙及其亲密同僚广东巡抚叶名琛坚决不同西方交往的政策。他下令上海、南京和天津当局把一切外事活动移交给广州,亦即只要有外国使节想同中国官员见面,全打发他们到广州找叶名琛碰钉子去。到1854年距离《南京条约》签署已12年,英国使节一直连广州的门都没进去,这可是白纸黑字答应的好好的要赋予他们的权利。人都进不去,货就更别提了。这12年英国对中国的出口每年依然只有一百多万英镑,和鸦片战争之前没什么两样。英国人饱尝被拖延耍弄拒绝的痛苦,这一口气憋了12年,怎么也要找个由头再敲开你大门一次,先用和平手段争取,不行的话也不排除诉诸武力。

英国人最过分的地方在于,非要死气白咧让人买你的东西。就象现在这位中国驻加拿大大使。"你加拿大要是敢不用华为的5G你等着!",风水轮流转,终于迎来中国人彪悍威胁老外的时代了。你东西再好,我没需求你也不能强买强卖吧。当初英国人被林则徐逼到海上,断水断粮地流浪,都没能阻止他们非要进军中国市场的热情。接着的十几年继续碰钉子,为能进城做买卖命都不要了,十多年间死于广东乡勇团练之手的有数十人。面对惨淡的出口额,英国人不反省自己的东西不合中国人的胃口,而把所有的原因归结在市场不够开放上。假如中国能开放更多的地区进口他们的产品,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就能永久保持繁荣昌盛,世界老大的地位当仁不让。所以1854年英国提出修改《南京条约》,把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作为首要条件,不仅上回那五个口岸保留,还新增了十个内地的城市,大部分在长江沿岸。

他们甚至还提出了结构性改革和监督中国履约的条款。这使得发生在1854年的那场交涉越发象今天这场贸易战---同样的要求,同样的异想天开。无论是百年前的大清,还是现在这个政权,在可能会触及到她的政治体制有所变动的时候,都是'不该改的坚决不改',最多挑一两个城市搞特区,对其的管束松动灵活一点而已,如八十年代的深圳和清朝时的上海。上海由于租界人口膨胀走向自治纯属偶然,英国人竟然以为那个过程可以复制。他们要清政府改革集权体制以达到更多的地区象上海那样自由发展经济,不受皇权制度下小农经济的摆布。为了不象上一次那样被愚弄,他们提出了在北京派驻大使,以便于监督你履行条约的程度 -- 一旦发现你有什么猫腻,可以立即向最高元首也就是皇帝面对面交涉,绕过那个难缠的广州官府。长达12年的拒绝、敷衍、阳奉阴违,他们受够了。

英国人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是很荒谬的,因为这个条约里根本没有到期修订的条款。有这项条款的是中国和美国签的《望厦条约》,还有和法国签的《黄埔条约》。这两个都签于1844年,是美、法两国借着英国打赢战争的东风,一股脑和吓破胆的耆英签下的。由于这两国都是借英国的光,没出一兵一卒,所以自然没资格要求赔款,也没资格要殖民地,所以这两个条约又叫《中法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仅仅围绕着通商来制定,其中就有一条,"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候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也就是规定了12年后可以“修约”,而英国的《南京条约》由于签的早,忘了这一项了,到如今后悔万分。不过英国人十分狡猾,竟然以《南京条约》里片面最惠国待遇,也就是你给别人的好处我也有一份的待遇,对清政府大言不惭地说,虽然我没有修约的权利,可他们有,所以我也就自动有,现在刚好12年了,修约吧!为了更加理直气壮,英国拉上了美、法两国,一同提出这个请求,尽管这两国的条约还没到修的期限,还差两年呢。

有必要多说几句这个《望厦条约》,可以从中看出美国人对待中国人,从一开始就和其他列强不一样。这个条约全称《美利坚合众国与中华帝国,和平,友好,通商条约》(Treaty of peace, amity, and commer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Chinese Empire)。1844年7月3日,美国特使顾盛和两广总督耆英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经美国国会通过后,美国总统约翰·泰勒于1845年1月17日批准。

这个条约最与众不同的有两点:第十八条的《文化条款》,“准合众国官民延请中国各方士民人等教习各方语音,并帮办文墨事件,并准其采买中国各项书籍”。也就是给予了美国人合法采购中国书籍,废除禁止外国人学中国话的命令。另外第33条明文规定禁止贩卖鸦片。违反这个规定的美国人受中国司法机关判处。这点上比起英国可是强太多了。中英南京条约虽然没让鸦片合法化,但也没规定禁止英国人卖鸦片,而且那个条约规定不论英国人违反了哪条法律,都由英国领事自己裁决,不受中国司法的管辖;而美国人单单把走私鸦片这项提出来,只要涉及鸦片的案子都由中国人自己处理,美国领事不准包庇。(原文“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

由于美国在华传教士长期坚持反对鸦片贸易,使得这项主张被写进条约里。

不知是不是长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令中国人一看见'鸦片'二字就如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进而产生创伤心理,进而联想到东亚病夫,进而感到无限的丧权辱国。其实鸦片远没有这么多附加涵义。除了虔诚的天主教徒,19世纪时世界各国人民看待鸦片,和现在人看待阿士匹林(Aspirin)或扑热息痛(Paracetamol)的感觉一样,没有任何好恶的联想。说说鸦片在中英两国的使用情况,所有资料出自Wiki:

17世纪的英国医生、临床医学的奠基人托马斯·悉登汉姆(Thomas Sydenham)歌颂道:“我忍不住要大声歌颂伟大的上帝,这个万物的制造者,它给人类的苦恼带来了舒适的鸦片,无论是从它能控制的疾病数量,还是从它能消除疾病的效率来看,没有一种药物有鸦片那样的价值”。“没有鸦片,医学将不过是个跛子”。

除了从印度(后来从中国)进口鸦片,英国医学协会还设立奖章推动国产鸦片的培育。在1831-1895年间,英国国内鸦片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4%。在鸦片无害的假设下,英国国民将鸦片上瘾的副作用,当作是解脱病痛的代价。此外,当时英国市场亦出售含鸦片成分的“婴儿保静剂”,为了减轻育儿的负担,英国贫民窟的母亲、保姆、甚至育婴堂都乐意对孩子喂食。下流社会的妓女、酒鬼用鸦片鬼混、代替酒精;上流社会的贵族、学者用鸦片享乐、激发灵感;身为英国国王的乔治三世嗜食鸦片,导致疯狂,即位的乔治四世同样具有鸦片瘾。

在维多利亚时代,几乎每个英国人都在他们生命的某一段时期服用过鸦片,服食鸦片就像喝酒抽烟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想像当时鸦片在英伦三岛的泛滥程度。

即使有因鸦片中毒致命的事例,当时英国也极少有医生愿意作证把死因归于鸦片,因为这会牵涉到他的同行,或者会令鸦片药制品的销量减少。医生和药商支持对华鸦片贸易的言论,只不过是他们在对本国同行包庇纵容的延伸。

中国的情况:清朝中叶,罂粟种植遍及全国。1729年雍正皇帝颁布《惩办兴贩鸦片烟及开设烟馆条例》和《申禁售卖鸦片及开设烟寮上谕》下令禁止鸦片,为世上第一份对鸦片的禁令。此后多位皇帝皆有禁鸦片烟命令,但未严格执行。道光帝在任亲王的时候就喜欢抽鸦片,其余亲王、郡王、公主、高级官员、高级文人都吸食鸦片。19世纪,英国为平衡对中贸易逆差,由印度进口鸦片至中国,除了国民健康问题外,清政府更在意进口鸦片造成的银漏(作为货币的白银流失至外国)问题,1839年6月道光帝颁布了《钦定严禁鸦片章程》39条。林则徐等在广东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英国政府没有强迫中国开放鸦片贸易,也就是说鸦片在英国是合法的,在中国依然是非法的,那么只要你卖就一定是走私,清政府依然缉私,只是如果抓获英国国籍的鸦片贩子,要将其移交给英国领事处置。

鸦片在中国不合法,带给了粤海关及水师官兵天文数字的财富,当然,全都落入自己的腰包。与当年赖昌星的华远案一模一样,政府官员和本应保家卫国的军队,不遗余力地为走私商船护航。根据《番禺县志》记载,广东水师一个副将,每年就可以走私鸦片4-5万箱。以每箱500元计算,每年至少获利2000万银元。当然这些钱不能独吞,除了手下众将要打赏,还要孝敬领导,也就是两广总督邓廷桢。邓廷桢每年从走私鸦片上得到的抽成,大约3.6万两白银。这就是我们课本里出现的协助林则徐禁烟、共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正面人物邓廷桢。而林则徐对广东官场上上下下的腐败一清二楚,可他毫无办法。有意思的是他对外国人那么严厉,却没有处置一个广东官场上的高官。官场的潜规则,他也是必须遵守的。这些都使得他和后来的中国人指责鸦片泛滥全是英国人造成的说法,显得那么无力。

鸦片不仅令广东一省的官员发财致富,在全国范围内也养活了大量的人口。到1860年以前,黄河和长江之间的土地上都布满了罂粟田,广大农民靠提炼、制作和销售给医馆和鸦片馆赚钱盈利,安居乐业。1845年英国驻印度的总督看到中国种植鸦片的增长势头,担忧印度的产量早晚会落后于中国,到那时印度就没有优势了,于是决定向中国人学习种茶叶。1858年清政府将鸦片贸易合法化,归属于药类,贩卖和种植都不再违法。鸦片在中国的价格顿时一落千丈,人们不再需要走私,粤海关及水师官兵从此失去了饭碗,但清政府却是鸦片合法化的最大赢家。仅上海一地,政府通过颁发经营许可证和征税两种办法,每年的财政收入就达白银五万两,这仅仅是鸦片烟馆这一个行业对财政的贡献。合法化以后中国迅速由鸦片进口国变为出口国,英国鸦片商人被迫离开中国,因为已经不再需要他们从印度进口鸦片给中国了。那个有远见的印度总督挽救了印度的经济--印度已经学会了种植茶叶并向全球出口,印度因此避免了由中国经济转型而带来的损失。1882年起中国成为鸦片第一大出口国,源源不断地向全世界输送着这类'阿片药物',每年赚取大量外汇(西班牙银元)。

但这样的好日子没能持续多久。1907年鸦片在中国又被禁了,自然也就不能再向别国出口。这一次是为了响应全球的禁烟运动。1906年9月,光绪皇帝发布上谕禁烟,在此之前英国政府开始立法禁止将鸦片使用于非医疗用途。1909年2月,万国禁烟会在上海外滩汇中饭店召开,来自中、美、英、法、德、俄、日、意、荷、葡、奥匈帝国、暹罗、波斯等13个国家的代表通过决议案,“实开国际协作禁烟之端”。1911年1月23日各国政府通过《海牙鸦片公约》,非医疗用途的熟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从此被禁止在各国间进行贸易。

最近川普接连不断地指责中国对芬太尼管理不善 : "令人愤慨的是,有毒合成海洛因芬太尼正通过邮政系统从中国涌入美国","中国是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的主要芬太尼供应地!"…中国网民戏称这是21世纪的鸦片战争,只不过双方的角色掉了个。中国成为被指责的对象,而用来反击的话语也和当初英国面对林则徐指责时的辩解一模一样:"你们国家自己不管好自己的毒品贩子,关我什么事!"。川普发出了当初林则徐面对鸦片泛滥束手无策的哀叹,中国也尝到了当初英国被骂为'邪恶地纵容毒品、处心积虑地毒害中国人'的委屈和冤枉。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先要感谢博主的好文。 因为看到后面的圆明园一篇所以吧前面的几篇也找出来看。

鸦片战争所处的时代是英国称霸世界的时代; 也是清政府完全不了解西方的时代。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可恶;清政府不当的抵制可笑,并进而给中国自己造成巨大的损失。

弱了就要挨打就要被欺负。 希望中国永远不要再有这样的时候。
HBW 发表评论于
烟酒鸦片等毒品所带来的产业链、利益链从来没有人在公立的角度加以描述。同样的毒品是否对华人伤害更大呢?同样合法化的鸦片对英国和中国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华人成瘾比例更高才造成国家必须管制。看看烟民比例,就发现西方烟民比例少于国内烟民比例。
绿树青山 发表评论于
长知识。 谢谢。
小酒虫 发表评论于
很好的历史教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