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看看澳洲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前言
最近两个月,有6、7个朋友相继回国了,心里五味杂陈特别不舍。
加之,最近看到很多文章在写当今国内发展的有多好,
而在澳洲的生活,
歧视无处不在,
甚至落后,
还不如国内。
在纽约,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叫:
If you can make it here,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
如果你在这里能成功,你在哪里都能成功。
我觉得这句话放到澳洲,同样合适。
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
生活就像围城,但凡你认真的去看所有状态的转换,去体会墙内外的两个样子,
你就会知道,
没有什么是去澳洲
或者回中国就能解决的问题。
01
澳洲的一切仿佛是一场梦
在悉尼没有稳定身份地摸爬滚打了2年时间,感觉心好累。
看着身边的同事,都有亲戚啥的在这边很是羡慕,至少周末节假日都可以跟亲人聚聚。
而我在悉尼什么都没有,想家又很远,也没有遇到心仪的那个ta。
那段时间感觉很孤单,生活没有依靠,加上工作遭遇天花板,心里压力很大,有时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对生活有点失去信心吧。

刚好那时患难与共的闺蜜也回国了。
一样收入的情况下,回国不再做“外国人”,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果断收起行囊,挥别土澳。
其实,两年后回首,才发现这个围城
跳得有些草率、心急。
当年太怂,如果当时能咬牙留下,或许也会收获不错的发展和爱情。

回国后,我在北京找了份工作。
薪水还不错,时常和闺蜜小聚,淘宝天天买,
还不用被排挤歧视。
感觉踏实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从此不再孤身一人跨着2小时时差,漂泊异国。

但久了发现,在这里,再也没有陌生人朝我微笑打招呼了,
公交车上也没有人对司机说谢谢了,走在前面的人
也不会帮我hold门了。。。。

周末没有哪个park哪个lake可去,都是商场商场商场……

澳洲的生活是孤独而自由,
国内的生活却是喧嚣而冷清。
一拨接一拨的雾霾把我着实折腾的够呛。。。。高烧了一周。。。。

后来我去了南方,在一所大学任教。
每日往返校园,仿佛一夕间回到了在澳洲的时光,但那一切,
仿佛已经跟一场梦似的遥远。
离开澳洲的重点不在于‘澳洲’,而在于‘离开’,
是要离开对澳洲的“迷恋”。
在回国的围城里,许多人遥望着大洋彼岸,
每当被国内无处不在的价值观所“胁迫”,无时不在的judge所“压抑”时,
都想着重新出国,
冲出城门杀回一条血路。

在城外的海漂们呢,却陆续回了国,直言在外作为“外国人”的艰辛和不易。
这个围城,
城内的人想出去,
城外的人想回来。
所以不要觉得别人比你好多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只愿把握当下,但求无愧于心。
02
感恩澳洲的时光,让我收获了内心的宁静
做出彻底回国这个决定,我挣扎了半年多的时间。
嘴里说着也许未来会杀回来移民,但是心里清楚,
也许再也不会踏上这块土地。
在澳洲,我见识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你可以排除一切干扰,
专心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变了,不是变洋气了,而是变踏实了。
但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习惯不同,文化差异,种族歧视,信仰挑战,生活成本昂贵。

我的英文不算差,可即便同事话里的每个单词都能听懂,
我还是无法在他们爆发出哄堂大笑的一瞬间 get 到笑点,觉得自己被隔离在外。
澳洲很好,但在那,我始终没有归属感,一直在漂泊,
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空虚。

最难跨越的门槛不是pr,
而是认同感。
每当想起日渐老去的父母,回家的心情犹如离箭,于是,我毅然决然回国了。

回国的飞机降落的那一刻,我的心才真正的踏实下来。
如今回国已经一年多,在上海一家公司做金融,工作还是挺喜欢的。
去年也找到了另一半,一切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感恩在澳洲的几年时光,让我更加独立,内心坚定,自信,成熟,热爱生活,健身,旅行。
退去幼稚虚荣的外表后,
更多的是内心的平静。
最重要的还是
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了解自己幸福的来源,
这样,尽管在不同的环境中,仍然能内在有激情,外在从容不迫。
03
回不去的澳洲,融不进的故乡
澳洲的生活太安逸悠闲了,在这里生活太久,
担心失去竞争力,
所以坚定地回国了。
从澳洲回来后,在一家跨国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是我在澳洲工作时间的两倍,几个月下来身体严重透支。

和澳洲相比,我的确在国内实现了事业上的抱负,
但在中国
工作时间长,
强度大。
在这里,人人都抱怨工作压力大,可是人人都争当工作狂,
好像生活的全部意义
就是工作挣钱。
而在澳洲,如果问100个澳洲人,工作和家庭哪一个更重要?
99个会回答,
当然是家庭重要,
没有特殊情况,
下班时间绝对不允许被工作占用。
澳洲文化强调个体的重要性,个人利益第一,偶尔老板让加班,会很抱歉地对员工说,

“不好意思让你加班了,做完赶紧回家吧。”
但在国内,
强调集体的重要性,
个人服从集体。
平时和国内同学聚会时,感觉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
大家都在谈论房子、教育、医疗,谁买了豪宅,谁买了名车,
而在澳洲,大家谈的多是如何让人生变得有趣,如何充分享受生活;

亲戚、朋友、邻居、同学都在问我:“你在澳大利亚,融入他们社会了么?”
我心里默默地说:
“我在澳洲比在中国融入得好”。
在澳洲时,总以为自己的中国情结很深很重,自己的中国本色很纯很正;
回国后,却发现,自己身上被移植的西化因子如此活跃,
以至于和中国情境格格不入。
04
“最后悔的就是没有留在澳洲”
待在澳洲的不开心,也许只是一阵子。
离开澳洲的不甘心,
却是一辈子!
回国后,我回到了家乡南京,却对这座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城市不习惯了。
在澳洲司空见惯的蓝天白云,在南京却成了
翘首以待的奢望;
马路上的车多得晃眼,还总和行人抢道,每天走在街上都有提心吊胆的感觉,

不像在墨尔本,汽车总是很有风度地礼让行人;
回家一周时,还没开始找工作,但是跟身边的人讨论的话题已经
只有工作和买房。
只要不是同样的爱好的人,就是"关心我的未来",听到我还没开始找工作
已经默认我内心焦虑,
热情的帮我规划求职买房甚至小孩在哪读书了,可是我还没结婚呀。
在澳洲时,习惯了说话夹带英文,实在是习惯了,脱口而出。

回国以后发现,不管是客户还是朋友,都不喜欢我说话带英文,
我正在努力改掉这个习惯。
说实话,领导、同事的素质和格局也无法让我欣赏,更谈不上自我提升,
看到他们仿佛
看到了自己以后的生活。
国内的确是高楼多了,马路宽了,
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澳洲,甚至可能看起来比澳洲更发达。

但还是很大概率看到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插队、公众场合吸烟这种事。。。。。


时常会怀念起在澳洲的生活, 这个国家承载了我青春的梦想和感情的牵绊,最终带不来也带不走。
感谢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我选择来到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更感谢父母的支持让我在这里度过了美丽的时光,
当然也要感谢在大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用下诞生的这个美丽国家。
吾心安处即吾乡,选择没有对错。
我很喜欢一句话,叫“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没有哪条路是白走的,
虽然可能走错了路,
但是你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风景,认识了你一辈子都能交心的知己,收获了温暖的回忆和弥足珍贵的经历。
这点点滴滴拼凑起来,成就了今天的真实的你,也让人生变得更加丰盈圆满。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最近两个月,有6、7个朋友相继回国了,心里五味杂陈特别不舍。
加之,最近看到很多文章在写当今国内发展的有多好,
而在澳洲的生活,
歧视无处不在,
甚至落后,
还不如国内。
在纽约,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叫:
If you can make it here,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
如果你在这里能成功,你在哪里都能成功。
我觉得这句话放到澳洲,同样合适。
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
生活就像围城,但凡你认真的去看所有状态的转换,去体会墙内外的两个样子,
你就会知道,
没有什么是去澳洲
或者回中国就能解决的问题。
01
澳洲的一切仿佛是一场梦
在悉尼没有稳定身份地摸爬滚打了2年时间,感觉心好累。
看着身边的同事,都有亲戚啥的在这边很是羡慕,至少周末节假日都可以跟亲人聚聚。
而我在悉尼什么都没有,想家又很远,也没有遇到心仪的那个ta。
那段时间感觉很孤单,生活没有依靠,加上工作遭遇天花板,心里压力很大,有时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对生活有点失去信心吧。

刚好那时患难与共的闺蜜也回国了。
一样收入的情况下,回国不再做“外国人”,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果断收起行囊,挥别土澳。
其实,两年后回首,才发现这个围城
跳得有些草率、心急。
当年太怂,如果当时能咬牙留下,或许也会收获不错的发展和爱情。

回国后,我在北京找了份工作。
薪水还不错,时常和闺蜜小聚,淘宝天天买,
还不用被排挤歧视。
感觉踏实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从此不再孤身一人跨着2小时时差,漂泊异国。

但久了发现,在这里,再也没有陌生人朝我微笑打招呼了,
公交车上也没有人对司机说谢谢了,走在前面的人
也不会帮我hold门了。。。。

周末没有哪个park哪个lake可去,都是商场商场商场……

澳洲的生活是孤独而自由,
国内的生活却是喧嚣而冷清。
一拨接一拨的雾霾把我着实折腾的够呛。。。。高烧了一周。。。。

后来我去了南方,在一所大学任教。
每日往返校园,仿佛一夕间回到了在澳洲的时光,但那一切,
仿佛已经跟一场梦似的遥远。
离开澳洲的重点不在于‘澳洲’,而在于‘离开’,
是要离开对澳洲的“迷恋”。
在回国的围城里,许多人遥望着大洋彼岸,
每当被国内无处不在的价值观所“胁迫”,无时不在的judge所“压抑”时,
都想着重新出国,
冲出城门杀回一条血路。

在城外的海漂们呢,却陆续回了国,直言在外作为“外国人”的艰辛和不易。
这个围城,
城内的人想出去,
城外的人想回来。
所以不要觉得别人比你好多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只愿把握当下,但求无愧于心。
02
感恩澳洲的时光,让我收获了内心的宁静
做出彻底回国这个决定,我挣扎了半年多的时间。
嘴里说着也许未来会杀回来移民,但是心里清楚,
也许再也不会踏上这块土地。
在澳洲,我见识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你可以排除一切干扰,
专心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变了,不是变洋气了,而是变踏实了。
但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习惯不同,文化差异,种族歧视,信仰挑战,生活成本昂贵。

我的英文不算差,可即便同事话里的每个单词都能听懂,
我还是无法在他们爆发出哄堂大笑的一瞬间 get 到笑点,觉得自己被隔离在外。
澳洲很好,但在那,我始终没有归属感,一直在漂泊,
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空虚。

最难跨越的门槛不是pr,
而是认同感。
每当想起日渐老去的父母,回家的心情犹如离箭,于是,我毅然决然回国了。

回国的飞机降落的那一刻,我的心才真正的踏实下来。
如今回国已经一年多,在上海一家公司做金融,工作还是挺喜欢的。
去年也找到了另一半,一切都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感恩在澳洲的几年时光,让我更加独立,内心坚定,自信,成熟,热爱生活,健身,旅行。
退去幼稚虚荣的外表后,
更多的是内心的平静。
最重要的还是
了解自己想要什么,
了解自己幸福的来源,
这样,尽管在不同的环境中,仍然能内在有激情,外在从容不迫。
03
回不去的澳洲,融不进的故乡
澳洲的生活太安逸悠闲了,在这里生活太久,
担心失去竞争力,
所以坚定地回国了。
从澳洲回来后,在一家跨国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是我在澳洲工作时间的两倍,几个月下来身体严重透支。

和澳洲相比,我的确在国内实现了事业上的抱负,
但在中国
工作时间长,
强度大。
在这里,人人都抱怨工作压力大,可是人人都争当工作狂,
好像生活的全部意义
就是工作挣钱。
而在澳洲,如果问100个澳洲人,工作和家庭哪一个更重要?
99个会回答,
当然是家庭重要,
没有特殊情况,
下班时间绝对不允许被工作占用。
澳洲文化强调个体的重要性,个人利益第一,偶尔老板让加班,会很抱歉地对员工说,

“不好意思让你加班了,做完赶紧回家吧。”
但在国内,
强调集体的重要性,
个人服从集体。
平时和国内同学聚会时,感觉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
大家都在谈论房子、教育、医疗,谁买了豪宅,谁买了名车,
而在澳洲,大家谈的多是如何让人生变得有趣,如何充分享受生活;

亲戚、朋友、邻居、同学都在问我:“你在澳大利亚,融入他们社会了么?”
我心里默默地说:
“我在澳洲比在中国融入得好”。
在澳洲时,总以为自己的中国情结很深很重,自己的中国本色很纯很正;
回国后,却发现,自己身上被移植的西化因子如此活跃,
以至于和中国情境格格不入。
04
“最后悔的就是没有留在澳洲”
待在澳洲的不开心,也许只是一阵子。
离开澳洲的不甘心,
却是一辈子!
回国后,我回到了家乡南京,却对这座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城市不习惯了。
在澳洲司空见惯的蓝天白云,在南京却成了
翘首以待的奢望;
马路上的车多得晃眼,还总和行人抢道,每天走在街上都有提心吊胆的感觉,

不像在墨尔本,汽车总是很有风度地礼让行人;
回家一周时,还没开始找工作,但是跟身边的人讨论的话题已经
只有工作和买房。
只要不是同样的爱好的人,就是"关心我的未来",听到我还没开始找工作
已经默认我内心焦虑,
热情的帮我规划求职买房甚至小孩在哪读书了,可是我还没结婚呀。
在澳洲时,习惯了说话夹带英文,实在是习惯了,脱口而出。

回国以后发现,不管是客户还是朋友,都不喜欢我说话带英文,
我正在努力改掉这个习惯。
说实话,领导、同事的素质和格局也无法让我欣赏,更谈不上自我提升,
看到他们仿佛
看到了自己以后的生活。
国内的确是高楼多了,马路宽了,
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澳洲,甚至可能看起来比澳洲更发达。

但还是很大概率看到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插队、公众场合吸烟这种事。。。。。


时常会怀念起在澳洲的生活, 这个国家承载了我青春的梦想和感情的牵绊,最终带不来也带不走。
感谢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我选择来到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更感谢父母的支持让我在这里度过了美丽的时光,
当然也要感谢在大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用下诞生的这个美丽国家。
吾心安处即吾乡,选择没有对错。
我很喜欢一句话,叫“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没有哪条路是白走的,
虽然可能走错了路,
但是你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风景,认识了你一辈子都能交心的知己,收获了温暖的回忆和弥足珍贵的经历。
这点点滴滴拼凑起来,成就了今天的真实的你,也让人生变得更加丰盈圆满。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