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对,也不对。发光是要发光,但是看在什么地方发光,如果在偏远的穷乡僻壤发光,谁能看见?当年韩信在项羽军内,仅任炊事兵与守门官。韩信肯定是金子,他的光芒没人可以看得见。后来到了刘邦的营中,职位也是名不见传的“连敖”。还是混得不得志,不得不跟着逃兵逃跑。这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后来经过萧何的鼎力举荐,刘邦终于才登台拜将,让韩信成为汉朝的开国重臣。
韩信是金子,在刘邦和项羽的手下都没发光,只有经过了萧何的举荐,才成就了一番事业。所以对韩信这金子来说, 发不发光关键在萧何。他命好遇到了萧何。才被人认出了是金子。如果没有萧何,那次逃跑也就跑了。后来还会在谁谁的手下,还会是干管粮草,做饭,守门之类的事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可能是金子,只是没有遇到像萧何那样有能力的举荐人,结果不知道在那个格里旮旯暗自发光呢。所以,比“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更重要的还有一句,“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大部分中国人在美国的“根底”,和一些美国人不能比。一个简单的结论是,你遇上伯乐的可能性非常低。你这颗金子发的光,可能永远不会被人看见。
名校,就是大部分华裔的“伯乐”。其中有几个原因: 1)名校有大牌教授专家,将来找工作(当然是顶好的),推荐后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当年科学院有一个学生要来美国留学,让他的导师写推荐信。他像其他学生一样,申请准备了好多个学校。他导师说,“我只给你写一封推荐信,你先选好你最希望去的学校。”这学生很有些气馁,认为导师不乐意帮忙,有些不近人情。当然也没办法,他挑选了他最想去的学校。结果,哪个学校就就接受了他。后来,说起来大家都认识到什么叫“牛”教授了。试想一下,如果当年爱因斯坦向美国一个顶尖的大学推荐他的一个学生,假定是哈佛,哈佛会拒绝吗?(当然能推荐,肯定学生也得相对的不错了。) 在美国,名校同样会有很多“牛”教授,如果你有机会遇到的话,肯定受益终生。
2)名校本身就是一种招牌,如果在同等硬件条件下,一些竞争很强的职位,例如经理,主任之类的,肯定会选择名校的学生,或者多少年前名校毕业的学生。即就是在胜任高级职位,或终身教授时,“出身”的学校也会是考虑的一个因素。
3)名校的教学设施 (科学工程的实验仪器等)要远远胜于一般的学校,因为有钱呀。穷学校要做个实验,常常不是很方便,很多仪器很昂贵,有时候只能放弃或到好学校蹭仪器。再例如医学院的各种生命检测和监护仪器,好学校的学生们练手的机会,要比一般学校要多。学识和理解自然要高得多。
4)名校经常会邀请国际国内大牌行家专家教授讲学,学生们的国际视野要宽的多。一般的学校,邀请到大牌的教授就比较难了,有些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对于学生的交流是否方便,收益的多少,名校和一般的学校也大不一样。
如果想整体提高华人在西方的社会地位,应当鼓励大家,如果有实力有能力还是应当争取名校 。不要小视了名校在你一生中的作用。大家也不要忽视了名校在提高华人整体地位的作用。如果现在华人从名校毕业的多起来,几十年后会大不一样。 但是,必须是靠实力进入名校。 我说的实力,就是学生本身在接受知识,具有创新意识,乐于为社会贡献的精神等各个方面。不是书呆子。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大部分是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少部分会有社会管理人文学科类别的。如果能尽量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社会才能更快地发展进步。如果你不具备名校的实力,还是选择合适自己的位置吧。不然会自己非常不适应,难受,整天为及格不及格奋斗,熬夜,那日子也不好过。闹不好会 drop-out, 或者休学,那就得不偿失了。其实这样的学生多了,也会给一个族裔有很负面的影响。例如,一个学生在中学考过了AP微积分,可是到了一个名校,重修微积分,结果还是赶不上,为什么? 因为该校的微积分不是一般的微积分,而是数学分析类别的微积分。所以,没有金刚钻,还是不要进入瓷器店寻找职位。
当然,如果你有那么样的实力,愿意把机会让给其他比你差的学生,这也是一种高大的情怀, 你应该是一个很“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世上的金子多了去了,也不缺你这一块,所谓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这种情怀也算是对社会整体平等的一种奉献吧。我也祝福你,如果你出于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