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前,给自己订购了面部保湿水,网上的评价和人气都不错,就买来试试哈。虽然说现在离奶奶的皮肤越来越近了,可是不甘心啊。情人节没有情人,有个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相濡以沫的丈夫;没有鲜花,代替它的是护肤品,还是自己给自己买的,对自己真好,我都被我自己感动了。
啥是奶奶的皮肤?就是干燥,没有弹性和光滑,有裂文的皮肤,跟一脸的饱经沧桑能挂上钩。昨晚一边做饭,一边听电视里的节目,中间大约有30来分钟的广告,一直是在推销一种保湿的护肤的化妆品。老美广告商和商家真是蛮拼的,找些名人和70多岁的奶奶级别的女性来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用了那些东东,怎样变得皮肤好了。保湿护肤品能否象电视里说的那么神奇有待商榷,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信则灵。广告宣传说什么用了商家推销的保湿护肤品,皮肤变得水嫩光滑,富有弹性,感觉说得老人家的皮肤都能赶上那些妙龄女郎的皮肤了。我觉得广告词用力有些过猛,言过其实啊,车轱辘话反复说,就使劲地吹吧,反正吹牛不上税。
我这里气候干燥,每年冬天和春天时,家中都要用加湿器,要不会感觉很干。有的朋友对这一做法表示质疑,原因是这样就降低了皮肤的自我调节能力,我觉得吧,人年龄大了,本身皮肤就发干,毛孔变粗,是需要外界的力量来帮助保养的。我就是用两个加湿器在家中不停地吹,也只能达到湿度占40%,因为要吹暖气,看来专门用来保湿皮肤的化妆品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生活好了,各种各样的保护皮肤的化妆品让人目不暇接,记得小时候,我们北京的护肤用品只有雪花膏和蛤蜊油,这两样可能是当今名目繁多的护肤品的鼻祖吧(开玩笑的话,没有依据)? 我家先生告诉我,他小时都不记得用啥护肤品,只是看见有个阿姨,在家用一种白乎乎的东东往脸上抹,阿姨告诉他妈妈那是雪花膏。那个阿姨是个资本家大小姐出身,比较的讲究,嫁了个南下的革命老干部,生活自然而然的要比一般人好,雪花膏天天用,皮肤看着就是好啊。从此以后,我先生的妈妈就跟着那个阿姨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啥资产阶级的大小姐,都忘到脑后了。
我们北方,确实需要雪花膏,记得北京的冬天寒冷干燥,常常伴随着西北风,那时经常听到广播里说的天气预报的一句话就是: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大风降温警报。。。蛤蜊油那时好像比雪花膏普遍,卖得便宜,油是装在蛤蜊的贝壳中,所以叫蛤蜊油吧。我记忆中的蛤蜊油油性很大,比较粘稠,不适合抹在脸上,非常适合有干裂的伤口时,擦上蛤蜊油,慢慢就会痊愈了。还有就是抹在手上,相当于擦手油,对防止干裂起到很好的效果。那时有的小孩子脸上一到冬天的皮肤看着干干的还有裂纹,就是家中买不起雪花膏和蛤蜊油啊。
少女时期,天生的皮肤好,不需要那么刻意地往脸上抹啥,那时崇尚的是自然美。随着年龄的增大,皮肤的状况是每况愈下,那些护肤品,还真得用,保持水分,脸上的皮肤就可大大延缓成为老树皮的时间,可还是最终会成为老树皮的模样的,这是自然规律不可违背哈。我觉得吧,保持皮肤年轻的最关键的是每天要睡眠充足,不好好睡觉,就是用再贵的护肤品,都很难起到效果。觉睡好了,精神就好,自然而然显得年轻,所以说,不光要吃的健康,还要睡得好,这才是我们中年女性的最佳美容护肤品。
抹了雪花膏的女郎,雪花膏广告
图片来自网络
百度百科对雪花膏和蛤蜊油的解释:
雪花膏是一种以硬脂酸为主要成分的膏霜,由于涂在皮肤上即似雪花状溶入皮肤中而消失,故称为雪花膏。雪花膏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皮肤与外界干燥空气隔离,能节制表皮水分的蒸发,保护皮肤不致干燥,开裂或粗糙。
蛤蜊油,又名瓦壳油、贝壳油、歪子油。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普遍贫困,普通市民的物质需求,基本上只能满足于吃饱穿暧,那时候的化妆品基本上已经绝迹,什么眼影唇膏粉底霜,什么面膜柔肤水增白蜜,没那么多花样名堂。美容化妆风行于世,那是物质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