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百姓想害你了,就说明你腐败透了!\'梁必业将军与侄子的故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梁凯宏与伯父梁必业的故事
 
 

8

渼陂古村一景---富水河畔。

9

1996年7月,梁必业、丁治华同三代儿孙们合影

10

梁必业将军写给侄子的一封信。

随着《人民的名义》在国内的热播,剧中"反腐、清廉、心系百姓"等概念深得人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该恪守的原则,也是革命时代里优秀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所具备的优秀品格。

近日,记者见到了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军事科学院原政治委员梁必业同志的侄子梁凯宏,听他讲述他与伯父梁必业的故事。

梁凯宏 口述

记者潘虹莉 整理

王梦莹 图片提供

在梁凯宏的记忆里,第一次与伯父见面是1986年梁必业回乡。梁凯宏说:“这是伯父当年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回乡,也是最后一次。”而那次回乡距他离开家乡已经56年了。

梁必业家有三兄弟,他是家里的老大。凯宏的父亲是他最小的弟弟。当时凯宏的父亲已故,家中由他的母亲带着他和其他的孩子。那时的凯宏已经17岁了,可是身体

却很瘦小,梁必业就带着他回北京,帮他检查身体,带他在北京修养了半年。

在这半年中,梁必业的秘书马天宝提议让凯宏去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学点东西,梁必业同意了。每日,梁必业会给凯宏准备6元钱吃早餐和坐公交车,中午在博物馆吃饭的费用则由梁必业月结,从他的工资里扣。

期间,博物馆的馆长提议让凯宏向部队里的画家拜师。话音还未落,就被梁必业坚定地拒绝了。他说:“拜师不可取。这是依着我的名声,与画家发现他有这方面的天赋而主动收他为徒不同。这是不正之风,不可取。”

在博物馆熏陶了半年,凯宏的身体休养得差不多了,梁必业打算让其回家。当时,凯宏提出能否让他留在北京工作,若回家只能种地。

梁必业说:“行行有分工,种田也

光荣。北京的环境你适应不了,你还有母亲需要照顾。”

随后,梁必业用自己的工资帮凯宏买了火车票,送他回乡。

凯宏回到家乡后,梁必业每年会寄300元钱给凯宏的母亲。1990年,梁凯宏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期间,他通过部队里的军线给梁必业打电话。梁必业给了他两个警示:“第一,不要打着我的名号;第二,不要找首长要照顾。”

当年探亲假前夕,不少老乡都陆续找到凯宏,让他找他伯父,帮忙说说他们升迁、调动的问题。就连部队的指导员也常说凯宏太老实,告诉他可以找自己伯父,去高级军事院校进修。

受他们的影响,假期一开始,凯宏就买了火车票直奔北京。

梁必业看到穿着军装英姿飒爽的凯宏,忙点头说:“不错不错。”在书房里,梁必业询问了凯宏在军营的生活、思想,包括部队的现状。

当凯宏提出想去上军事院校时,梁必业怒了。“要读军事院校需要高中文凭,并且需要通过考试才可就读。你不懂吗?你初中毕业,你凭什么去?凭你伯父?这样不但别人会把你看扁,而且我的面子、名声,往哪搁?”

凯宏当场嚎啕大哭。伯母和梁必业的秘书都进来了,劝梁必业不要发脾气。

梁必业调整了情绪,语重心长地对凯宏说:“对不起,我刚才不该发脾气。但你探亲,不回乡看望自己的母亲,反而来这里浪费时间,是不对的。我们不是蒋介石,不要搞裙带关系。共产党之所以能成功,靠的就是这股正气!家风正,国风正,党就正。”

70多岁的伯父竟然会向自己认错、道歉,凯宏被伯父的境界所打动,红着眼说:“我明天就回去看妈妈。”

探亲假结束后,梁凯宏回到部队,就从原南京83544部队舟桥旅被派到安徽省的三界县去锻炼。那是个边远的,满是悬崖峭壁的地方。那段军旅生涯异常艰苦。但是,凯宏却没有联系过伯父,也没有打着伯父的名号向部队提出任何要求。

梁必业见凯宏许久没有联系过自己,便写信到老家,询问凯宏的地址。收到凯宏的地址后,便写了一封信给他。不论是往哪写信,梁必业都是采用普通平信的方式邮寄。

在信里,梁必业询问了他是否还在生自己的气,问候了凯宏的生活现状,也给了他很多鼓励。

退伍后,梁凯宏回到老家。谋了份工作,结了婚,生了对龙凤胎。后来,家乡很多年轻人都南下打工。凯宏便随着乡亲们到了深圳,开始了他的新的生活。

1996年在工厂上班时,凯宏在操作机械时受了很重的伤,当时工友们立即把他送到深圳市沙井医院抢救。

梁必业知悉后,立即联系广州军区医院,用军用直升机将他运到广州,进行抢救。幸好抢救及时,休养了一个月后,凯宏出院了。

当时,梁必业的秘书再次向梁必业建议:“你看他身体刚受了那么重的伤,又有妻儿要抚养,你就帮他再安排一个工作呗。况且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过分的要求啊。”

“不行。人生没有经历吗?哪有一帆风顺的事!”梁必业再次果断拒绝。

1998年,梁必业邀梁凯宏去北京复检。

那时,有家乡的干部来拜访梁必业,梁必业立马喊凯宏回避。秘书说这个就不必了吧,都是家乡人可以认识认识。梁必业说:“我们谈公事,他就不需掺和了。”

在凯宏的记忆里,家乡人来看望伯父,若带来点如麻油、茶油之类的特产,伯父就会折现,付给对方;若带来的是名烟、名酒之类的,就会被伯父轰出去。伯父常说,这样的风气,不刹怎行?

那期间正值夏天,梁必业家中大厅比较闷热,单位给相应级别的领导家中配备了空调。空调运来了,梁必业说:“咋回事?我没说要空调啊!”对方回答:“这是单位的福利,相同级别的干部都有。”

梁必业应答道:“这样啊。我们不需要,我们有蒲扇呢。我记得单位调研室的那个空调不行了,搬到那去吧!”

凯宏常笑着说伯父伯母那两把蒲扇当唤为“线扇”,破了点伯母就用白线缝起来,整个扇子满满的都是线了。

有一天,凯宏想再去曾经熏陶过的军事博物馆看看,当时梁必业的司机和凯宏说:“我去送文件,刚好顺路,你同我一道去吧。”

后来,梁必业知悉此事,把司机狠狠地训了一顿:“这是我的车啊?这是公家的!你说顺路就带他去。那么多老百姓都顺路,你怎么不搭他们呢?你知不知道这是在利用公家资源?别人看到了会怎么说?”事后,那司机还被罚写了检查。

在梁凯宏眼里,梁必业对自己严格,处处朴素低调。

平日里,梁必业常常和伯母二人去菜市场买菜,不要警卫员跟随。他常说:“老百姓不害我,我还怕敌人害我啊。当老百姓想害你了,就说明你腐败透了!”

在菜场,摊主们都亲切地喊他“老梁”“梁老”“老表”。

凯宏记得,伯父心里心心念念的都是家乡。在伯父的书房里,齐腰高的《井冈山报》垒了一叠又一叠。伯父通过看报纸,来慰藉那颗挂念着家乡的心。

2002年,梁必业在北京301医院住院,身体很虚弱。但听到凯宏他们来了,突然精神了起来。他离开病床,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招呼着亲人一同照相。

梁必业一直握着凯宏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你的父辈,我的同胞兄弟,我都没有帮他们,我对不起我的妈妈。但自古忠孝难两全,你不要怪我。等你到了四五十岁,你肯定能理解我。”

讲述至此时,梁凯宏早已泣不成声。他含着泪回忆着1986年伯父在爷爷奶奶坟前的场景。他说:“当时伯父的眼里满是泪水,但他并没有让眼泪掉下来,脸上的表情很复杂。”

转过身时,梁必业对凯宏说:“不要学我,不要远离母亲。不能尽忠,就尽孝。家和国,取任何一样,都伟大。”

梁必业同志去世后,他的儿女们依着父母的遗愿,在母亲去世后,将二老的骨灰放在一个骨灰盒中。

没有惊动任何一方,就那样,静悄悄地,将二老的骨灰一半洒入吉安的赣江,一半洒在山东的沂水。

梁必业生平简介

梁必业(1916-2002),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原吉安县陂头乡渼陂村)人。1929年参加儿童团,先后任乡、区儿童团团长、副团长。1930年10月,与父亲梁兴教(共产党员)一同报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0月入瑞金列宁青年学校学习,聆听过毛泽东、周恩来讲课。翌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和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陆房突围、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山东军区1944年和1945年春夏季对日、伪军攻势作战及大反攻。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政治委员。与师长一起指挥所部参加了秀水河子歼灭战、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和东北1947年夏季攻势作战。1947年9月,任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次年3月任第1纵队政治委员,11月任第四野战军第38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宜沙、衡宝、湘西、广西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政治学院教育长兼政治部主任。1956年9月入中央党校研究班学习。1957年9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0月赴朝到职后,为做好志愿军撤退回国工作,深入一线部队调查研究,并主持起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尊重朝鲜政府爱护朝鲜人民公约》和《撤军政治工作30条》,颁发部队遵照执行。1958年10月回国后,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1960年12月起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长,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总政治部副主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等职。1985年退出现役,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副主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