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随想
新年好!我在海外很多年很少过一个像样的大年。国内的气氛浓主要是亲戚多。我小时侯在北京传统年味很重,放炮,包饺子,春联,全家除夕守岁。我们今年是在自己家里过的。首先,带孩子出去看了个春节联欢会,都是一些当地社区的表演,里面有很多小孩子。每次我看见这个就会想起很多年前我四五岁的时候上幼儿园的时候在我爸工作单位里和一帮小孩儿给叔叔阿姨表演节目。其次,小孩们得到一些意外的小礼品,乐的不行。年三十儿晚上,我们在家里和邻居一起吃饭,我包了饺子,自己和面擀皮和馅儿,自己一手包圆。另外一边炒着菜,合理安排,做饭其实也就用了两三个钟头吧。我的外国小邻居还比较喜欢饺子,令我意外,没白忙乎。吃完饺子出去放花炮,小孩儿们很喜欢,我先生买了一堆“二踢脚”, 鞭炮。当爆竹噼里啪啦响起来的时候,瞬间我就回想到自己以前在北京过节的日子了。
我小时候,我哥特别爱抱着一堆彩花,在阳台上放一个晚上,记得有一种烟花,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彩明珠“, 喷彩色小珠子一般的花。小孩拿一根竹竿挑着鞭炮,放个没完,虽然很响,但是气氛特别的好。住在胡同里面的小孩喜欢点小爆竹。小孩们得很多压岁钱,都成伙地走到外面去买鞭炮。花的花样儿也是特别多,还彼此给对方看,交换着玩。尤其那会儿,北京城里还没有大量拆迁,很多老主户老街坊关系特别好,而且很多人亲戚全住的不远,相互走动,亲戚的亲戚也是一堆一堆的,所以呢,关系比较近,不拎你我。这样一堆人经常一起串门儿真的很好。尤其是住在胡同里的,相互串门,走街串巷十分方便,所以很多人戏称某些胡同居民为“胡同串子”, 它起初应该意思就是街坊邻居,没有任何被扭曲的那些后加给说拧巴了的那些含义。
真的,我到了美国二十几年之后,每次看到一些带有传统气息和原乡地域特征浓厚的老片子时,霎那间我就有点惆怅。为什么呢,因为很怀乡。我非常思念我奶奶。姆们家就是个老派人,听京戏评书的那种老百姓。我很大程度是祖辈带大的,当家里人在一起,那时日子过的简直是太平淡了,节奏缓慢,简简单单,实实在在,这也是一种挺令我怀念的气氛和韵味,没法用语言形容。我奶奶今年九十五了,还挺精神的,什么都特清醒。每次我回国,我把老太太搂在怀里,和我奶奶对视,我们的眼泪儿就止不住吧嗒吧嗒掉。每次我离开和我奶奶告别的时候也是如此,我旁边的亲戚想劝,结果自己也受感染跟着哭起来了,然后全家人哭成一团儿。
我们家父母两边人口非常多,然后老人们又特别的热情,爱张罗,小辈儿人又多,祖父母也非常慈祥。在城市里,本来祖辈居住的屋子可能也不大,然后一下子一家子几十口子都挤在一块儿,其实也挺幸福的。亲戚邻里时常走动,串门,每家亲戚也有亲戚,所以能串好几天门,吃百家饭,热闹啊!主要是亲情,吃喝倒不是说得多怎么着讲究。我们的一些长辈都特别热情,特别的能张罗,如果经常被这种爱包围就会认为理所当然,根本不太注意,甚至觉得太爱张罗了,过于热情!但是当你离开家乡和亲人就会时常怀念。
每逢佳节倍思亲。随着在国外生活越久,这一份怀旧思也就越发沉重了。还好,我在国内的亲戚们想对来说还比较传统,都是老派人,想对保守,而且都住在一个城市,见面方便,过年过节经常聚在一起。我回国不多,不过经常想象家里那么多亲戚感觉也挺好的。说实话,我以前在国内几乎每礼拜都喝家里亲戚聚在一起,所以真的非常喜欢儿时祖孙三代的大家庭。其实想想这些经历也是很幸福的。当然现代社会也不一样了,念书和工作决定了居住哪里,哪里有合适的适合发展的选择就去哪。但是当人有过这种传统老习惯垫底,整个的性格和思维和价值观就会比较传统。
我多年前来到美国,一直接受西方教育,入乡随俗融入国外,在这边工作结婚生子。父母也在一直在美国。。但是我在国外这边走了几十年,还是很喜欢中国的热情氛围。不仅仅是爱热闹,也是比较喜欢怎么说呢,人情味儿。这几年随着中国多方面的发展,很多人也开始重新注重精神文明,包括传统家庭观念,人际关系等等。改不了,基因里面的因素。还有就是一份炙热的情怀。也许这么说很多人觉得很煽情。说实话我本人性格简单实在,平和,没脾气,不爱跟人争斗,热情主动但也不是说一定整天得跟谁多火热,说话表达方式也不夸张。但是每逢过节这种感觉就在内心涌动着,像一团火。我觉得我可以接受欧美文化,海外各国文化,各种意识形态,但是无论再怎么入乡随俗,内心的那一份对远方的挂念永远挥之不去。说白了,其根本原因就是感情,就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记忆,斩不断的亲情。这就是我人在美国快三十年之后的真情告白。
回想很久以前,独自一人踏上了一架中国民航的波音七四七客机,独自一人飞往美国,和我的父母团聚。遥想当年,当飞机刚刚离开地面开始起飞的瞬间,我的另一段人生开始了。我当年怎么也预想不出海外的岁月会怎么样,也预想不出以后是否还会回到这片土地。出国时候适应美国,学习英文和熟悉国外的一切,伴随父母在海外打拼。我每次见到新的留学生都会主动和他们接触,因为我曾经陪伴家人在国外度过类似的时光。但是这些年不管我走多远,心中都揣着一个远方的家,这个家是我在人生旅途遇到风雨的一座堡垒,给予了我力量和定力。不管我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大步向前走,尽量看到光明的一面。几十年前中国刚刚起步发展,两个国家的差异很大,但是一年一年过去了,眼看美国和中国的差异越来越小,而且尤其近几年发展飞速令人难以置信。而且我曾经梦想的事情,我当年虽然有设想不敢期待的事情,中国都已经实现。也很令我惊叹和感慨。其实我一直有自信地认为别的国家能做到的,中国到了也能够做到,只是需要时间。这个社会进步发展需要时间,给中国多一点耐心和时间,相信它的潜力。其它国家的社会再好也是人家的,自己个体移居在国外生活好还不够,唯有你自己家里人也好的让自己充分满意才能心安。所以每次当我看见他们日子好,我心里也一块石头落地,放心。虽然我并不怎么去那居住,但是心里还是惦记他们,我自己生活条件再好也不能不管别人,我内心也不可能抛弃他们啊,因为我的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他们。我这么说话,在国外没个十年二十年的人,没有经历酸甜苦辣的磨练的人很难明白。真的,当人经历了很多事情,见了很多的世态炎凉之后,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没有什么仇是化解不了的。我可能天生就是个操心的命, 忘不掉生命里的过往的人。很多生活在现在中国已经富强起来的年代出国的人没法理解早期出国的人某些心理路程,也可能体验不到起初某些奋斗的动机,没有那种复杂的心里路程,因而容易产生隔阂,所以说就算有某些误会和尖刻我都能宽容他们。但是其实大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得到一种共识。国内的人,一方面可能看不到很多事情,但另一方面也是某种幸福。我这么长篇大论的唠叨为什么呢,希望说的是,人的一辈子,遇到各种磨练,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该恢复的恢复,该愈合的愈合,人间很多事折腾来折腾去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