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上海,如何搞几套房子

有年回国到上海浦东走访亲戚,傍晚与表兄在其住宅小区周边散步,俩人算是对脾气,古今中外都能扯,因而虽不常见,彼此也总有共鸣的话题。聊着聊就步行到小区外,我们沿着路边一直前行,不多久看到一栋七八层的住宅楼,孤零零的立在那里,奇怪的是只有零星几盏灯亮着.......

咱好奇就问表兄,他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鬼楼“, 房子建好,全部售出,可没几家来住,屋主基本都是来自上海市中心居民搞的投资房。如此留着房子,待价而沽,因此地早晚会通地铁。 表兄补充说周边不少这样的鬼楼,若问房屋代理他们会告知”全部售出“。上海地区有两三套房的不在少数,现在大城市,没房的真没房, 有房的不止一套两套.......

这让咱想起北京的父母房子,情况也差不多。老爸老妈为党工作了一辈子,早先是老爸在职时单位分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按标准来看,未达到其职位的标配,没办法,粥少人多,房源有限。之后,老妈所在公司效益不错,盖起公房,根据职务及双方单位的补差,分到了两居室单元房的一间半(加了个厅),到退休时,不知搞了个什么职务补贴,兼并了另一间房-:)这样二十年前二老退休各有一套房,之后公房政策有变--公转私,各自交了些钱,就成了真正的房主。之前说过老爸退休后,与一家香港公司开发高尔夫球场,收入不菲,十多年前他们在一花园小区购得新居,这样算下来二老也是有三套房的北京人了。看看周边,父母一代人,这种有两三套房的情况不在少数。

老爸他们开发的高尔夫球场,回国时而也去那看一看,挥几杆过过瘾,感受更深的是,这是一个国内等级差别挺大一个消费场所,也是身份的标志。前几年他们也在高尔夫球场周边, 配套建了别墅, 咱走访过一些,设计和质量一流。可仔细一看,也是没有多少住户, 老爸说, 多是影视和体育明星及来自各地的老板买的居多,通常也是当做投资房,偶尔来住一下而已, 或是根本不装修,等着飙升时脱手........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建了如此多的房子, 来打拼的外地人依然得不到房子,主要是付不起,而本地人由于历史原因常有不止一套房子待价而沽,当然不排除少数来闯大城市成功的有钱人买几套房子的情况。政府一天到晚都在想法拉动房屋市场, 唯恐搞出泡沫让经济走偏。基于这特殊的阶段,估计也不会有什么良策,因为不少多房之主,不是按正常的房屋市场运营得来的,兴许一代人之后,房屋市场会正常些, 到时政府就不用 "瞎操心" -:)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亚特兰大笔会' 的评论 : 谢谢!是啊,要有远见才行-:)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estshore' 的评论 : 是的,近几年政府才想起限制购买房数,马后炮-:)
亚特兰大笔会 发表评论于
10多年前下手都便宜的很,之后这些房子就可以当养老金了,新周开心!谢谢分享!梅花
westshore 发表评论于
在北京目前每户只允许买三套房子,除非用孩子或者父母的身份证可以多买。但因为这些人并没有收入因此就不得不全部一次付清,这又是中产阶层负担不了的。
国内大城市的中产,比如教授好学校讲师或者律师之类的,有两套房子似乎是很普遍的事情(有一套在三线城市准备养老用)。国内没有多少投资机会,手里有几百万也不是罕见,因此只能买房子。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猫姨' 的评论 : 搞不清楚,一切都是政府行为,能抗就抗吧-:)
Y自然流露Y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你补充的是很好的佐证, 中国房屋市场早晚会是经济发展的梗.....
猫姨 发表评论于
收房地产税, 非自住房多收---能行不?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我弟的一个发小做买卖,小发达,他在美国马里兰为在华盛顿读书的留学女儿买了个独立房,在北京香山买了个别墅,本人和老婆孩子住在城里。他平时不住香山别墅,嫌远,找了个保姆看房子,配了一辆二手车,每月工资6千元人民币。他告诉我弟,那片别墅几乎家家都是空着房,都找个保姆看房子。北京房价一旦垮了,冲击的力度可太大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