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捧樱桃

亲情拾录,异国感悟,旅游散记,故乡回忆,生活杂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本文发表于4月20号《侨报》,特此对推荐者与编导表示感谢。

 

一捧樱桃

     

上小学一年级时,和俩姐姐寄养在姑妈家。一家八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印象最深的钱,是那个两分硬币。原因是每次要两分钱买铅笔,都会遭到拒绝,而姑妈拒绝的理由十分惨烈:“你就是把姑妈吊到塔顶上,我也没有一分钱哪 !”

 

一个初夏的晚上,我百无聊赖地看姑妈纳鞋底。她每次把针插进去以前,就在头皮上磨一下,把长长的线拉得“呲呲”作响。姐姐在外屋背课文:“‘沁园春·雪’,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搅得,搅得……”

 

“周天寒彻!”我在这边急得大叫。

 

姑妈扬起鞋底在我头上轻轻敲了一下。

 

“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人或为……”我在这边又要张嘴,看见那高高扬起的鞋底,活活把“鱼鳖”吞回肚子里。

 

姑妈看了看我,说:“去背书。”

 

“我都会了。连我姐的我也听会了。”

 

姑妈笑了,姐姐上六年级。她把手里的鞋底一放,起身拍了拍衣服,拉起我的手说:“走,接你姑父去。”

 

姑妈的大手粗糙,布满老茧。她牵着我走出黑黑的胡同,来到灯光昏暗的大街上。街上的行人不多,街两边的店铺还有几家门缝里透出微弱的灯光。

 

我们慢悠悠地走着。路灯底下有小贩在卖一些时令水果。姑妈在一个卖樱桃的小贩面前停了下来。她蹲下身子,边拨拉着篮子里的樱桃,边问:“咋卖的?”

 

小贩说:“五分钱一斤。”

 

姑妈说:“五分啊,太贵了。两分钱一捧,卖不?”

 

小贩笑了:“这个大娘真会说笑话,一捧咋卖呀?”

 

姑妈说:“不卖呀?我们走。”说完站起身就要走。

 

小贩一把拉住姑妈:“大娘别走哇,买卖不成仁义在。拿俩给孩子尝尝。”姑妈真的拿了两个放到我嘴里。那是我第一次吃樱桃,胡乱嚼了嚼就吞了。小贩问我:“好吃不?”我点点头,目光一直粘在那些紫红的樱桃上。

 

姑妈看了看我,又对小贩说:“你要是想卖呢,就两分钱一捧。不想卖就算了,你自己拿回去吃吧。”

 

小贩接嘴说道:“看大娘说的,谁不是想卖了,换点油盐钱呢? 唉,算了,天也晚了。我一看这孩子就喜欢,就依你,两分钱一捧。”

 

姑妈从大襟褂子里,掏出一个包得紧紧的手绢,一层层揭开,从里面拿出一个两分的硬币,递给小贩。然后蹲下身子用双手捧了一大捧。姑妈小心地捧着樱桃,我跟在她旁边一边走,一边吃。我问她吃不吃,她说怕酸。我说很好吃不酸,她笑着看我吃,才突然问“你吐了籽儿没?”

 

 “没有。”

 

    姑妈哈哈大笑:“傻小妮儿,你咋连籽儿一起吃呀?”

 

    我急了:“我不知道要吐籽儿。”

 

    姑妈换了一副着急的样子说:“吃了籽儿,再喝点水,你肚子里就要长出樱桃树来了。”

 

“哇……”我张嘴就哭。

 

“傻小妮儿,不怕,我一会帮你把籽儿从肚子里抠出来。你把剩下的吃了吧。”姑妈又是一脸笑容了。

 

 “呜……我不吃了,我怕肚子里长树。”一想到鼻子,嘴里都要伸出树枝来,我哭得更伤心了。

 

  “不怕,一会儿姑妈帮你抠出来。”姑妈安慰我说。我看她一副很有把握的样子,又经不住那紫红的诱惑,又一个一个开始吃起来,不过记住了吐籽儿。

 

樱桃吃完了,也到了姑父工作的地方。小餐馆原是姑父家的,公私合营后,成了合作食堂。我从门缝里看了看,姑父还在学习。几个人坐在里面,有一个人在念报。

 

我和姑妈就坐在门外的大石头上等姑父。她让我横躺在她身上,开始从我肚脐眼里抠樱桃籽儿。她每抠一次,就在我肚子上点一下,我怕痒就嘎嘎地笑。后来姑妈告诉我,樱桃籽儿都抠出来了,我的肚子里不会长出树了。

 

我们等啊等啊,姑父一直不出来。姑妈怀里暖暖的,我睡着了。

 

(文章选自个人文集《岁月流沙》,略有改动。)

亚马逊有售:找“岁月流沙”即可。

 

作者春阳,生于50年代。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后获美国化学硕士。现定居美国新泽西。多篇文章刊登于海内外报刊,杂志。

参与并编辑出版《与西风共舞》,《生活还可以》,《教育还可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情画意》等多部合集。

多篇文章选入武大海外校友会文集和《武大校友通讯》。

散文曾获江南美食杯佳作奖。多篇散文,小说获汉新文学奖。

文集《岁月流沙》,由刘道玉校长亲自作序,并获海外华文著述奖佳作奖。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员,海外文轩作协首任秘书长,文心社会员。

 

欢迎扫码关注, 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