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在耶路撒冷老城 2017年以色列约旦行(9)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同一个神,创造了在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犹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三大宗教。以后还从基督教里分出了天主教,希腊正教,诺曼教等。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的基督徒可以自由从事宗教活动的国家。所有的教徒都极其热爱这个神圣的城市,都认为她是属于自己的。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他们自己的耶路撒冷。

图1、耶路撒冷老城分区地图

耶路撒冷老城面积只有 0.9 平方公里,却以宗教及种族分成四个区,即基督徒区、犹太区穆斯林区亚美尼亚区。一条长4.5公里的城墙将耶路撒冷老城和外界分开,城墙上共有8座城门,七开一闭,各具特色,各有故事。我们对老城的参观时从穆斯林区开始。

图2、大马士革门

我们的大巴首先经过大马士革门,导游开恩让我们下车照了相。该城门朝西北开,两侧各有一个塔楼,是耶路撒冷老城最壮观的门。门内是穆斯林区和基督徒区的边界,因门外的公路通往叙利亚大马士革而得名大马士革门,也被以色列媒体称为示剑门或纳布卢斯门。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哈德良在位时期,罗马人在这里建了一个罗马城门,城门前立着一个罗马胜利柱。英国托管时期挖掘出了罗马城门 (现城门左下方),但是没有找到胜利柱。

图3、希律门

然后我们从希律门进老城。希律门是旧城北面偏东的一座城门。苏莱曼大帝修筑城墙时,只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小角门,很少开放。1875年,为了给旧城以北的街区提供一个入城通道,奥斯曼帝国扩建了原来的小门。希律门得名于处决耶稣时罗马犹太省的统治者、大希律王的儿子希律·安提帕,据一些基督徒考证,希律·安提帕宫殿的地点就在希律门附近,彼拉丢曾经带着耶稣去见他。

图4、希律门进门就是穆斯林区

希律门进门就是穆斯林区。穆斯林区是旧城四个分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东到狮子门,南面沿着圣殿山的北墙,西到大马士革门西墙一线。苦路开始于该区。穆斯林区的人口有22,000人。这里没有巴勒斯坦人,居住的阿拉伯人都是以色列国籍的穆斯林。

图5、行人中居多的是包裹着长袍的阿拉伯人

2005年7月27日,以色列政府批准在穆斯林区兴建30套犹太人住宅,距离阿克萨清真寺仅有几米远。今天有60户犹太家庭居住在穆斯林区。街道是古老的石板路,形形色色的人群穿梭其中,有时尚现代的游客,但居多的还是包裹着长袍的阿拉伯人。

图6、阿拉伯市场

走进穆斯林区的阿拉伯市场,拥挤的街道两旁排满了充满伊斯兰风情的商店,在这里,在这里,你可以买到头巾、陶瓷盘、水烟、装饰灯具等生活用品以及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整条街市被装饰的富丽堂皇,多样的色调吸引着眼球。除了各种中东特色的小吃货真价实外,其它商品尤其是旅游纪念品,大部分来自中国义乌。

图7、市场里拥挤的人群

经营这些店铺的老板,基本以阿拉伯人为主,店铺里售卖商品的价格各异,个别心思活络的店主还会根据不同的面孔,开出不一样的价格,所以中国式的砍价在这里是必备的技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买东西最好不要进穆斯林人的商店,一旦老板向你推销费了一番功夫,你不买,就有可能受到威胁。如果街道上有大兵或者警察,情况会好些。

图8、进入基督教区

基督徒区位于旧城的西北部,大多为宗教建筑,有大约40处基督教圣地,其中包括基督教最神圣的地点圣墓教堂(另有文章专叙)。除了圣墓教堂占地最广以外,希腊东正教宗主教区、方济各会修道院, San Salvatore 和拉丁宗主教区也占据了大片地方。该区只有少量的住宅房屋,大多集中在东南面耶利哥门附近。其次为教育建筑,例如路德会学校和圣皮埃尔学校。

图9、路德会救赎主堂

路德会救赎主堂是位于基督教区的新教教堂,由建筑师保罗·费迪南德·格罗斯兴建于1892-1898年。教堂所在的土地位置曾经是古代的小马利亚教堂遗址。由奥斯曼帝国的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在1869年赠给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1870年以后是德国皇帝威廉一世)。

图10、教堂内景

1898年10月,威廉二世访问耶路撒冷,成为几百年间首位进入圣地的基督教君主。他将这块土地作为礼物奉献建新教堂,并参加献堂典礼。他骑马进城,通过特制的拱门。救赎主堂目前供阿拉伯语、德语、丹麦语、英语的路德会团体使用。这座教堂也是约旦和圣地福音路德会主教的总部。教堂边的花园是医院骑士团十字军总部的位置。

图11、古老医院遗迹

教堂旁边是十字军时期医院骑士团的第一家医院的位置,现在是耶路撒冷老城基督徒区的一个街道和店铺建筑群。该处有着悠久的传统,可追溯至犹大·马加比时期(公元前2世纪)。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公元600年,当时教宗额我略一世委托一位院长在耶路撒冷建立一个医院,治疗和照顾来圣地朝圣的基督教朝圣者

图12、现在这里是专门贩卖皮具的希腊集市

到19世纪,基督徒区已经没有空地可供发展。同一时期,苏伊士运河刚刚开通,许多基督徒前往圣地旅行。这导致欧洲列强之间在耶路撒冷的影响力和竞争加剧。法国建立了医院、修道院,还在旧城外毗邻基督徒区的地方(称为法国区)为游客兴建了旅馆。在他们之前,俄国人在附近兴建了俄国大院。1868年苏丹将医院区西部分配给希腊正教会。现在这里是专门贩卖皮具的希腊集市。

 

图13、出售牛皮人字拖

这里可以闻到牛羊皮特有的味道,的确是卖真皮物件的地方。犹太人以精明世界闻名,但碰上被称之为“中国犹太人”的温州人,谁胜谁负就很难说了。我从网上看到,一位温州人到这里看上牛皮人字拖,犹太老板要价以色列货币380(NIS),最后被温州人砍到80成交。

图14、犹太区的古罗马集市

接着我们来到犹太区的古罗马集市(Cardo)。该集市建立在卡杜马克西姆斯遗址上,一部分街道被改造成现代的商铺,出售犹太手工艺品。犹太人的工艺品基本都是由犹太人纯手工打造,例如精美银饰,义乌的产品很少。这里有中国人很喜欢的死海海泥护肤品牌AHAVA。

图15、在哭墙的上方是黄金顶清真寺(岩石清真寺)

犹太区的圣地是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墙身下方所见的巨大石头,是两千年前大希律王所加建,用以包围所罗门圣殿的台基,使第二圣殿的平台更显宽阔。在哭墙的上方,就是同样著名的伊斯兰教圣地—黄金顶清真寺(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哭墙祷告的地方分隔成男女两部分,男左女右,女士祈祷的地方被围栏围着。

图16、女士祈祷

哭墙是犹太教圣殿两度修建、两度被毁的遗迹,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来这里的男人,无论是否犹太人,都一律戴小帽。他们认为,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如果游客没有帽子,哭墙入口处有教徒分发白纸帽,在离开前交还。

图17、男士祈祷

犹太教(Judaism)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据说,在所罗门圣殿被罗马人焚烧时,犹太人面对坍塌的大殿和残垣断壁,聚集在西墙下失声恸哭。期间,有人看见有六位天使也坐在一面残墙上哀声哭泣。天使的泪水渗入石缝﹐从而使圣殿废墟的残壁永远不倒﹐见证这段苦难与悲剧。

图18、手拿《圣经》专心虔诚的犹太老人

在祈祷的人群中,有手拿《圣经》专心虔诚的犹太老人不住地点头,他带来了椅子和放圣经的支架,看来要一整天都沉浸在与上帝的对话中。犹太人祷告时不断提神的名字,为免妄称神的名,乃呼一次名,点一次头。愈点愈多,变成惯例,乃恳切祷告的象征。

图19、墙缝里塞满纸条

很多犹太人会往“哭墙”的墙缝里塞写着自己心愿的纸条,也有塞支票的。2012年12月19日,哭墙出现一个“奇迹”,一名男子在祈祷时发现一个信封装有507张支票,总金额竟高达5亿美元(约合31.2亿元人民币)。被发现的507张支票来自世界各地,每张金额都在100万美元左右,上面有签名但没有写是开给谁的。当地的拉比认为,写支票的人可能想把他所有的财富都交给上帝。管理哭墙的犹太拉比和工作人员会隔一段时间清除游客们塞在哭墙石块缝隙之间的祈愿小纸条。这些纸条会依照犹太人的传统埋在附近的一座墓地里。

图20、哭墙的左侧有一部分在室内

哭墙的左侧有一部分在室内,进入和哭墙连在一起的“礼拜祈祷室”,里面挤满了祈祷的犹太人,气氛浓郁。室内的柜子里装的都是宗教书籍,大多数拿着“圣经”、“新约全书”等在进行活动。这些曾经被赶尽杀绝的犹太人,这些拥有全世界最顶尖智慧的犹太人,他们在历史的洪荒中能够不顾一切凝聚到一起复国,重新回到他们自己的土地上,站在与上帝最接近的圣城耶路撒冷,坚持着他们的信仰,他们是值得敬仰的民族。

图21、哭墙留影纪念

1948—1967年间哭墙落入约旦手中,不容许犹太人到哭墙祷告。哭墙无人哭达19年之久。1967年六日战争中,犹太人自约旦手中收得哭墙。以士兵为首的犹太人涌到哭墙喜极而泣。以政府在西墙前辟出宽阔的广场,每逢阵亡将士纪念日大屠杀纪念日、犹太新年、赎罪日等重要的国家或宗教节日,便在此举行纪念活动或宗教仪式。

图22、西墙地道(The Western Wall Tunnel)

圣殿山早年要比周围的地面高出很多。穆斯林控制耶路撒冷后为了方便穆斯林进入圣殿山礼拜,建造新房屋和街道时将地基抬高,免去了穆斯林进入圣殿山需要爬的台阶。西墙实际总长485米,高32米,暴露在地面上的西墙仅50米,多数都隐藏于地下。在西墙旁有一座门,进去后就是西墙隧道,买票后可以下去参观,能看到建成西墙的最大一块石头“西石”,还可看到希腊王时期的水池和排水管道。我因为是一个人单独进去的,怕与团队走失,故没敢参观。回来后看了有关隧道的视频,目前仍在开发中。

图23、叶史瓦学院

西墙广场对面的现代建筑是叶史瓦学院( Yeshivat Netiv Aryeh) ,是犹太复国主义意识形态精神领袖、以色列国防军第一军团以色列第四任德系犹太人 首席拉比的第一任首领 阿哈龙比纳于2003年创立。第一批招收200多名学生。 大多数学生是来自美国的高中 学生,还有一些来自英国加拿大的学生。主要课程有犹太法典、犹太哲学、犹太复国主义等。叶史瓦学院以教师与学生的高比率而自豪。

图24、粪厂门

参观完西墙后,我们从粪厂门出城。该门是耶路撒冷旧城的一座城门,靠近西墙,是汽车的主要通道。粪门的名称曾出现在《尼希米记》3章13-14节。它可能是因为从圣殿运出的排泄物经此运往欣嫩子谷焚烧。原本粪厂门规模较小,1948年约旦占领旧城后,在1952年加以扩建。1967年以色列占领后,建筑师阿伦森修复了这座城门。 西墙的入口就在粪厂门内。

图25、弹痕累累的锡安门

锡安门紧挨着粪厂门,又名大卫门,由苏莱曼大帝 (Sultan Suleiman) 兴建于1540年,因为正对南面的锡安山而得名。之所以称为大卫门,是因为大卫墓位于锡安山。初次来到锡安门的人都会为它上面无数的弹印痕所震惊。1948年5月13日英国军队撤出耶路撒冷,将锡安门的钥匙交给犹太领袖莫迪凯·万家顿(Mordechai Weingarten)。

图26、锡安门下路面的大卫之星

1948年爆发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指挥的犹太人精英突击队帕拉玛赫在锡安门为争夺犹太区控制权的战斗失败,犹太人被赶出犹太区,从此锡安门和耶路撒冷旧城处于约旦控制之下,锡安门关闭。而对面的锡安山由以色列统治。1967年,以色列军队从锡安山发起进攻,经过36个小时的战斗,以色列从锡安门攻入老城,完全占领耶路撒冷,锡安门重新开放。今天仍可看见当时两场战争留下的密集弹痕。锡安门下的大卫之星,是由建筑师什洛莫·阿伦森设计。

图27、大卫雕塑

来到锡安山,首先看到大卫王雕塑。大卫王的形象是正在弹竖琴,一眼望去更像一位音乐家。而事实上,大卫王除了文韬武略,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仅精通音律,而且擅长赋诗,《旧约圣经》中的“诗篇”有不少是他的作品,他还擅长演奏竖琴。旧约撒母耳记提到,上帝对扫罗王不满意时,就物色了新的国王人选,就是亚伯拉罕的后代,伯利恒出生耶西的小儿子大卫。扫罗常常被恶魔缠绕,于是上帝安排大卫去弹琴,扫罗就舒服了。所以我想大卫弹奏竖琴是将他引见给扫罗,并为日后成为以色列犹太国王的铺垫。

图28、马可楼在上,大卫王墓在下

大卫王墓坐落在锡安山上。与圣母安眠教堂仅隔一墙,与耶稣“最后的晚餐”的马可楼在一个院子里,这两个建于不同年代的建筑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二层混合体,马可楼在上,大卫王墓在下。马可楼拉丁文原意为饭堂,是耶稣与门徒享用最后晚餐的地点。马可福音14:15 记着耶稣对门徒说:“他必指给你们楼上一间布置整齐,预备妥当的大房间,你们就在那里为我们预备。”

图29、马可楼如今作为一个祷告厅被使用

现在所见到的这座高楼可追溯到十字军时期,房子原属于方济会,穆斯林将其没收,改造成了一座清真寺。现在以色列当局将其向基督教教徒及全部游客开放。漂亮穹顶、流畅的线条以及壁柱的柱头都尽显中古世纪的遗风。马可楼如今作为一个祷告厅被使用。上图右边是穆斯林祈祷龛(mihrab)。

图30、传说是耶稣与十二门徒享用最后晚餐的地方

一墙面凹进形成壁龛,上有拱梁支撑。壁龛之下为平台,台面立一棵金橄榄树,金光凝重,树干强壮,俨然生命再现。据说此平台是耶稣与十二门徒享用最后晚餐的地方。 事实上最后晚餐等事件很可能在附近发生,但不可能在现今的上楼房里,因为它建于主后十二世纪。这个地点特别之处在于交织着不同传统、宗教和文化。犹太人以此地纪念大卫之墓,穆斯林在祈祷龛前祈祷,基督徒看作耶稣最后晚餐和圣灵降之地而朝拜。彼此共存又彼此相争

图31、我们正赶上大卫墓里面正在举行活动 

大卫墓不大,是十字军在大卫王死后2000年在此建立起的。这里是犹太人最崇敬的地方之一,是仅次于哭墙的犹太圣所。遗憾的是我们正赶上大卫墓里面正在举行活动,不让游客进去。大卫王是古以色列国第二代国王以及统一的全以色列国王。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他在位40年,打败了腓力斯丁人、迦南人、亚玛力人,以色列王国的版图空前扩展。多年来犹太人恢复故国故都的期望都以大卫为中心。基督教圣经《新约全书》强调耶稣是大卫的后裔。

图32、圣母安眠堂

最后,我们前往圣母安眠堂(Dormition Abbey)。这里是个交叉口,向左是大卫墓和马可楼(最后的晚餐),向右是圣母安眠堂。图片里的建筑雄伟建筑就是圣母安眠堂。在历史上曾有个有趣角色。在1948年建国到1967年六日战争之间,他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以色列军队用来监视约旦驻耶路撒冷旧城军队的观察塔。

图33、圣母安眠教堂及钟楼

这座圣母安眠教堂及修道院(Church & Monastery of the Dormition)是纪念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安息主怀之处。据说1898年德国凯撒威廉二世用12万德国马克从苏丹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手中买下了这块5世纪拜占庭教堂遗址。1899年一位专职负责德国科隆总教区建筑的建筑师雷纳德在此设计并建造了现在的这座修道院,并于1910年建造了这座雄伟的教堂。属于德国圣本笃修会的财产 。圣母安眠教堂的建筑风格很特殊,蓝色的锥形屋顶,周围是四个小塔楼,旁边有一个高耸的钟楼。

图34、教堂上层内景

教堂分为二层,上层的祭坛简洁而肃穆。圣堂里布满金色的马赛克画。地上踩的是十二星座与圣经人物的混和马赛克地板,圣坛上方的半圆拱里的马赛克画为圣母和幼年的耶稣。画的下方为依撒意亚预言中的八位先知圣人以及拉丁诗句。大堂中圣坛左右,被六个圆拱分割成六个祭坛,每个圆拱内壁上都绘有金色的马赛克画,是这个修道院里的精华之一,分别描述了耶稣的家庭、主教和多位教会圣人。

图35、地下教堂正中央安放着圣母玛利亚安睡的雕像

由螺旋式的楼梯通向地下教堂。地下教堂正中央安放着圣母玛利亚安睡的雕像,是用象牙和樱桃木制造的,是由科特迪瓦国赠送的。圣母玛利亚苍白的面颊上似乎找不到存在于日常的绘画与雕像中的一贯平静,而是略带些痛苦和寂寥。站在这里回想圣母玛利亚亲眼看到儿子痛苦地死去并亲手安葬了他,在悲伤与无奈之中,慈母的心一定是碎了!

图36、耶稣基督在注视着自己的慈母

顶上有精美的马赛克图: 穹顶之上,耶稣基督在注视着自己的慈母;旧约时代6位著名女性(厄娃、米黎盎、雅厄耳、卢德、友弟德、艾斯德尔)围绕着耶稣,在以色列历史上记载了她们的美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