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六四”,上海不曾忘却的记忆
“六四”,上海不曾忘却的记忆
My heart beating, my soul breathing
Upward falling, spirit soaring
1。背景
1988年和1989年初东欧的匈牙利和波兰的共产党政府在大选中失利,共产党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苏联的戈巴契夫几年前也提出了新思维。
1988年由于中央开始实行价格双轨制,在全国范围内包括生活必需品在内的价格开始飞涨,而广大干部群众的工资水平却几乎还在原地踏步。在当时全民经商的号召下,那些高级干部的子弟利用他们父母的特权和价格双轨制的弊病倒卖所有可以倒卖的:小到彩电,冰箱,大到汽车,火车车皮乃至军火。。臭名昭著的康华就不用说了,而在上海社会上盛传着赵紫阳的公子要上海给他准备1000辆上海桑塔纳。体脑倒挂在当时是最为突出的矛盾,流行一些诸如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教授教授越教越瘦等等戏言。在上海普通群众眼中,改革开放中产生的首批万元户大都是些山上下来的,或者是提篮桥放出来的市井地痞。
总之,全社会对此怨声载道,牢骚怪话充斥整个社会。二,三月份西藏人又在拉萨制造所谓独立事件,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四月份胡耀邦突发心脏病,不久即去世,北京的各大学学生开始借此事件集会并上了大街,
2。上海学潮
我当时是大一学生,上海学生考上大学后就万事大吉了,在学校里忙着参加各种俱乐部活动,看外国电影,跳舞派对,谈男女朋友是当时的时尚,总之上海学生热衷于各种社交活动,而远没有北京学生那样对政治充满着极大de热情。北京学运已经如火如荼,而上海各大学还是按兵不动最多是些大字报,一冷一热在当时社会形成了巨大反差。
要知道在87年初的倒胡耀邦的学潮,上海的学潮和北京的学潮可是旗鼓相当的,毫不逊色!但是不久随着四二六动乱社论的发布北京的学潮进一步扩大,并借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整顿上海世界经济导报事件,上海的学潮也终于大规模爆发,上海的复旦,同济和华师大是89上海学潮初期的主力,而上海交大则是在此次学潮的中后期才成为了主力。
我们学校已本地学生为主,外地学生只占很少比例,所以几乎没有什么动静,但是实际上院系领导当时都很紧张,而系里面的指导员都要求学生们每天必须来上课,不得请假,六四后不久学校的姓金的党委副书记由于在这段时间内表现出色,被提拔成为团市委副书记,而十多年后我在新闻中看到他因贪污受贿被判了8年还是9年,这是后话。
不久形势逼人,我们这些上海本地的学生也不得不罢课上街了,游行前我们都拿到几张歌词,一看都是些老的革命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国际歌等等,外地学生打起了学校和院系的大旗(上海学生是绝对不会做这种冲头的)学校出发经上海党政机关中枢,康平路市委办公室即康办转淮海路到外滩再转到人民广场聚集。后来政府和学生对话开始了,上海的政府代表是吴邦国和陈至立,在电视直播中陈至立的表现是软硬兼施,滔滔不绝,我们都说这个女人了不得,而吴邦国的表现则远逊于陈。
而不久前由于江泽民在中苏友好大厦召开全市干部群众大会强硬的宣布停办整顿世界经济导报并撤了主编钦本立的职务(要知道钦的党龄比江还要长得多),而受到了赵紫阳身边人的责难,据说江当时很紧张也很后悔,多次和身边的干部说他已经连日几天睡不着觉了,并准备下台回家去卖白薯,李鹏在5月19日北京宣布戒严前,上海的学潮达到了顶峰,我印象象很深的是当时连小学生也上街游行了。
3,戒严和六四
北京宣布戒严后,上海的学潮开始逐渐降温,我们也回到了学校复课,而一起参加上街游行的老师们也纷纷开始撇请和学潮的关系。但是美国之音我们是每天必听的。我记得6月3日晚上我到同学家去打牌,没多久就有人打来电话说北京已经开枪了,我匆匆回到家。父亲和母亲都很紧张,他们都是入党几十年的老党员,尤其是父亲和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一解放就在华东局组织部一起共事,有着很深的友谊。父母从开始就不同意学生运动是动乱的社论,更反对北京戒严,父亲一直说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绝对不会给学运搞垮的,学运就是反官倒,反特权,是人民的要求。但是父母亲尤其是我母亲都没有想到人民的子弟兵会对学生和市民开枪,而且打死了这么多人,而事实让他们目瞪口呆,他们沉默了。。。。。
六月四日是周日,满耳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流言,而父亲晚上要到福建厦门去疗养,但是市内的交通已经完全瘫痪,单位的车队打来电话因为安全原因无法出车,父亲,我哥和我就只能一起骑自行车到新客站,一路走街串巷,沿途到处可以看到被推到马路当中的公交汽车和三三两两的人群,而交通警察一个也没有看到。我们一边骑车一边担心火车会停驶,化了近45分才骑到上海火车新客站,车站里有很多行色匆匆的外地学生,看得出他们都是赶回老家,还好火车正常发车。但是骑车回家麻烦了,我哥就骑一辆带一辆硬是骑了回家。
第二天学校当然是停课,但是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赶到学校,然后一起自行车到交通大学去,我印象最深的是交大的包兆龙图书馆外都是学生和外来人员,到处是花圈和大字报,还有各种各样的“最新消息”,气氛也挺紧张,可惜当时忘了带相机拍下这个可以永存记忆当中的历史场景,真是令人遗憾。
晚上听说光新路铁路道口,人群聚集而且人数越来越多,并且南北火车都给人们拦停了,最后事态进一步扩大,有人竟然放火把列车烧了,火光映红了夜空,是否有伤亡就没有印象了,这也许是上海在“六四期间”最为震撼的一幕!
几天后,当时的市长朱镕基发表电视讲话,在讲话中他严厉地警告:你们不要以为要变天了!这让大家有些不寒而栗,再后来放火烧火车的几个人都在电视直播的公审后给枪毙了,我印象中有个被枪决的纵火者,一看其神态就是精神疾病患者,平日里人家给他的绰号叫毛估估。据说在光新路铁道口人群聚集时,在场有不少便衣警察,然后一对一跟踪抓人。
4。尾声
时光匆匆,转眼30年过去了,北京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暴的亲历者都不再年轻,但是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却令人终生难忘,留下这些琐碎的文字聊表纪念,毕竟我们曾经年轻过和经历过那场历史事件,我们也曾经为共和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努力过,无怨无悔。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ZheFei' 的评论 : 谢谢,想忘都忘不了。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觉晓好,是的他就是个精神病患者,给枪毙了,的确冤,不知道是否可以平反。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茵茵梦湖' 的评论 : 谢谢。茵茵对上海人的评价还是中肯的,难怪外地女子都以能嫁给上海男人为目标,看来这是全国人民的共识!
ZheFei 发表评论于
拒绝遗忘,绝不沉默。
觉晓 发表评论于
谢谢你,一讲,提到了“毛估估”,我工作之后,同事告诉了我,大家都知道他原本是“脑子有毛病的”,静安区人。
我今天又想到了他。
茵茵梦湖 发表评论于
是是是,上海人一般说来比较守规矩,有职业精神,例如沪上的出租司机,就不象北京的老油条司机那样绕道。
而且我认识的几个上海女人都是非常好的贤妻良母,对自己的家庭角色尽职尽责,令人钦佩;一讲乡情浓郁呀。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茵茵梦湖' 的评论 : 茵茵,我是实话实说,你见多识广,什么地方人没有打过交道,你不觉得上海人做事说话都让人感到踏实放心吧:)
茵茵梦湖 发表评论于
一讲这就是本位主义吧。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茵茵梦湖' 的评论 : 茵茵,我相信他们至少不会比当时在中央的任何人差,肯定会更好,因为他们见过市面。
茵茵梦湖 发表评论于
一讲,按你说的,是否四人帮中那仨人也属于务实的上海帮?哈哈。。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飯盛男' 的评论 : 谢谢补充,音乐学院这事我还真不知道,也许听说后忘记了。外人是进不了我们游行队伍的,还记得当时坐公交是免费。还有学生跑到工厂动员工人罢工,可惜没人理会,如果当年的工人们知道几年后他们都要下岗,也许会引发数百万工人的相应。
朱镕基的讲话好像还说历史会给说法的,具体忘记了。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茵茵梦湖' 的评论 : 谢谢茵茵留言,的确64后,整个中国各个阶层都真正的“下海经商,两耳不闻窗外事”。
务实的“上海帮”借机登位,所以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可以在各个方面告诉发展,有了今天的“厉害国”
胡耀邦的事件,让人想到“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的故事,颇有讽刺意味
在上海大学里,外地生平日里不受待见尤其在上海女学生中,他们借机想做“英雄好汉”,可惜他们的生活习惯改不了,张口就是刺鼻的大蒜味,生活邋遢。。。。。
当年是龙年,1976年三星陨落,1989年六四,
孤身挡如同庞然大物坦克的,一定是猛士。向他致敬!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唐西' 的评论 : 又不是那些在城里的装模作样的戏子,装什么嫩,再装腔做势也总不能吧武大郎P成西门庆吧!
飯盛男 发表评论于
64前的游行也是大学生隊伍。大学生手拉手不譲非学生人員進入隊伍。市民主要是囲観、拍手称好
上海音楽学院的游行隊伍最壮観、隊伍前列是西洋楽器合奏開道。到一大十字路口、停下合奏合唱、市民熱烈鼓掌、気雰十分感人
只看到過一次市民游行的隊伍
大学生還阻止過早晨公交車的運行、不過大家各想辦法継続上班。和北京有温度差
当時上海市長的朱容基電視講話、也没対上海学生游行上網上線、起到良好的按撫作用
飯盛男 发表评论于
上海大学
当時上海的情況大致如此。64那天市区内有不少地方有人聚集、還有人展示了”血衣”説是北京送来的、対此記得上海報上後来対這個血衣掲示了”真相”。当然、展示”血衣”的那位也抓了
茵茵梦湖 发表评论于
一讲这篇不错,有特色,信息量很大,还涉及多个真相。
那时社会因为脑体倒挂积蓄了很多愤懑的情绪,尤其是知识分子,可中国式的君子不言利却在整个抗议过程中几乎没有提这点,这是六四的一个重要成因,改革初期的收入分配不均衡,造成广大知识分子的心理失落,那么他们就要精神上的民主自由。现在可好了,知识分子也堕落了,六四后全民至少争取到了发财的自由。
我昨天在看台湾拍的纪录片时就想,六四的契机是纪念胡耀邦,可之前倒胡的也是学生,可见群众情绪之任性,曾有句口号:宁要四人帮,不要胡耀邦。
我那时对上海的印象就是《世界经济导报》事件,后来江还为此做了检讨,说自己处理急躁。其实上海帮是六四的最大受益者,江朱曾吴陈王都在六四后直升中央,由地方大员一举变成国家大员。
一讲还提到上海市民的价值观,¨冲头¨,有意思,可我们这里第一个贴大字报的,游行时带大家喊口号的,都是最有才华的人,举横幅的有一位女研究生,平时挺柔弱的,那天看上去那么有光彩,我非常敬佩他们。当然,里面也有投机的出风头的凑热闹的。
毛估估,上海话真有意思,挺形象,我怀疑那位当坦克的可能就属于此列。
记得那年年初,一位师长就说今年要出事,因为大家思想太活跃了。多年后王提及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似乎仍然是对这个事件的痛定思痛,只是他们的立场不一样,是从另一种角度解读的。
唐西 发表评论于
原来博主还未年过半百,年轻有为!
纪念六四!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CNC' 的评论 : 是这样的,那几天我们的信息都来自VOA。谢谢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olfemom' 的评论 : 谢谢R妈,因为这周在加州开会,所以中午把旧作修改后再发表,有些唐突。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谢谢 暖冬,这是篇旧作,中午是读了子乔的博文后匆匆做了修改发表的。
SCNC 发表评论于
我们也是天天听美国之音。到了64这个临晨。就一点信号都给干扰掉了。没有一点消息。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柳溪郎' 的评论 : 谢谢,历史是无法遗忘的,也是无法篡改的,至少在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者当中。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ziqiao123' 的评论 : 谢谢子乔,这几天在加州开会,刚刚回到酒店。其实我是中午间隙看到你的力作,才匆匆把2年前的博文重新修改放了出来。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明月天天有' 的评论 : 谢谢留言,读了你的纪念文章,当时的确如此,有人借机表忠心而入党提干。在那个时刻就可以看清一些人和事。
Rolfemom 发表评论于
谢谢一讲好文。 不会遗忘。
暖冬cool夏 发表评论于
早上读了不少北京网友的纪念文,现在来读一讲的南方纪念文,谢谢分享。好像北方人的个性比较坚硬些,我记得当时有人从北边到南边,说比起北京,上海的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
柳溪郎 发表评论于
你写的这些,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它已成为历史,但不应被遗忘。
ziqiao123 发表评论于
谢谢一讲为了不忘却的纪念。
明月天天有 发表评论于
谢谢你!我们拒绝遗忘,我们绝不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