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旧书太多,每年都扔掉一些,那些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出版的书,纸质已经发黄,纸上的细菌肯定很多,用手翻看,实在是很不卫生。旧书堆在屋里,还会造成空气污染。但是就有这么一本旧书,我舍不得扔掉,这就是陈依范先生写的著作《美国华人发展史》(The Chinese of America)。这本书是西雅图图书馆拍卖的旧书,是20年前年老爸买的。
这本书是英译中文,由殷志鹏,廖慈节夫妇翻译,1984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发行,估计有30万字。
陈依范先生的《美国华人史》(The Chinese of America)在美国颇受好评,被认为是有关美国华人史的一本最详尽的著作。但是,这30几万字的书我也没有细看,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查找一些资料。因为金钉节刚刚过去,于是寻找了有关的内容,发现有一段故事非常有趣:
1869年5月10日,两段铁路正式在犹他州奥格登北部的普罗蒙特里衔接起来,很多人前来观礼。还有乐队奏乐。选出了一队爱尔兰工人和一队华工来铺放最后两节铁轨。最后一根枕木是用磨光的加州月桂木做的。上面写着:“一八九O年五月十日太平洋铁路竣工时候的最后一根枕木。”但是安放 的时候,却到处找不到它。正在紧急万分的时候,四位华工扛着枕木走过来,把它安放在铁轨下面。这时,一位摄影师迈步向前,别人对他说:“照!”(Shoot!)。华人听到都拔腿而逃,因为他们只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是“开枪”,而不知另有他解。
这段话中的“一八九O年”应该是“一八六九年”的笔误。看来即使是这样经典的专著还会出现这么明显的校对错误,校对工作实在是很艰巨的,这样出名的出版社就出现这么明显变的失误,更不用说我们一般的作者了。
我们再来看看,华工的英文不好,把拍照的Shoot误以为是开枪的Shoot,拔腿而逃。“后来,当秩序恢复过来,这个著名的典礼才又开始。在典礼中,史坦福用一把银锤,将一根金铁道钉钉进最后的这根枕木上。这项新闻用电报传达到全国各地。但是,在那张庆祝铁路接轨的敬酒照片上,却没有一张华人的脸孔!”
现在每年5月10日举办的金钉节活动,就是为纪念连结美国东西两岸铁路通车所钉入的最后一根大钉(spike)之历史时刻,代表这项伟大铁路建设的完成。
关于金钉节的故事,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很多资料,我只是引用上一个事例来做其他联想。最近在文学城看了一篇文章,也是华人因为英文不好闹的笑话:他把boss说成balls(男人的蛋蛋)。时间长了,他也张嘴闭嘴都是my boss (人家听成了my balls)这个那个的。公司换了新老板,叫Doug。他不喜欢人家叫他boss,一定要叫Doug。 他的老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把Doug说成是Dog,老板听到很刺耳。很快同事老印也知道了,成了茶余饭后洗手间里的话题,也缓解了工作上的紧张和压力。
华人要融入主流社会,学好英文是门槛,但是对于150年前的华工谈何容易?今天在美国。“华工”一词已经成为历史,华人的精英遍布美国社会,但是还有很多华人英文不好,无法和美国人正常沟通,自信心深受影响,无法找到好的工作。这个话题太大,我们就此搁笔吧。
《美国华人发展史》是美国华人历史的活字典,现在连亚马逊都没有货源。曾经看过一个消息,中国大陆也有出版这本书,但是翻译是其他人。建议出版商再版此书,肯定畅销的。实在不喜欢翻看发黄的书,但是这本书即使再“黄”,也不能“扫黄”,什么时候再版了再扔掉。
最近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