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晨中的北桥。
这个周末时逢美国国庆节--7月4号的独立日。有人说如果要了解美国历史,就一定要去麻州的波士顿,如果要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就一定要去波士顿西郊康科镇(Concord)的北桥(North Bridge)。这话有些道理。
康科是个位于波士顿西面20多英里处的小镇。从镇中心开车向西北方向行进不到5分钟,就到了北桥。1775年4月19日清晨,康科及周围镇叫作民兵(militia) 的武装村民在北桥与从波士顿来犯的英军展开了战斗,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就在这小小的北桥拉开了。对美国百姓来讲,这北桥的枪声,比十月革命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声震耳的多;这康科河上的北桥,就如同延河旁的宝塔,是爱国老美心中的革命圣地。
如今独立战争第一枪的战场遗址北桥,已成为国家历史公园,座落在一大片美丽的乡村旷野之中,幽美而宁静。每年4月19日在北桥战场遗址都举行纪念仪式,并重演当年战斗的场面。1975年200周年时,福特总统曾在仪式上作了演讲。住在康科附近十来年了,北桥也去过很多次,但这重演战斗的场面却一直没去看过。今年的4月19日正好是周六,天气颇好,就起了一个大早,赶到了北桥一看,早已是人头攒动。
2.首先入场的是当年的武装村民。这些民兵一脸正气,个个气宇轩昂。因他们动作迅速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故也被称为
“一分钟人”(Minuteman)。
3.这些民兵从面容到形态各具特异,真有点二百年前的历史丰范。绝不是那种随便抓来一个盒饭就打发了的群众演员。
事实上他们都是各镇长年训练的volunteers。
4.伴随队前仅有的一只短笛声,奔赴北桥的民兵表情凝重,真有一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
说起来,自17世纪初百多年来,居住在北美各殖民地来自英国的移民们,一直与宗主国英国相安无事。在始于1754年历时7年争夺美洲殖民地的英法北美战争中,各殖民地的民兵是与英军并肩浴血奋战,打败了法国人。可英国当局不够意思,为转嫁战争亏空,并持续掠夺好处,对殖民地克以重税,采取高压政策阻遏殖民地经挤的自由发展,并解散其议会。这引起在广阔美洲大陆享受自由,寻求经济繁荣的殖民地百姓的强烈不满。
1768年英国派遣了两团军队来到波士顿,摆出一副不顺从就来硬的架式。这就有了1770年3月5日历史上有名的波士顿惨案,在波士顿市中心公园(Boston Common),先是老百姓用雪球投掷英国士兵,后来变成联群结队地向英军袭击。英军开枪,三个波士顿人在雪地上被打死了。如果你去Boston Common,一定会看到那纪念碑。随后又有了1773年2月16日著名的波士顿茶叶事件,在革命领袖人物哈佛毕业生Samuel Adams的领导下,一群化装成印第安人的波士顿人,登上了三条停泊在港口的英国船,把船上高税收的茶叶全倒入水中。如果你来波士顿,一定不要忘记品尝以Samuel Adams为名并有其画像的当地啤酒。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亚外,12个殖民地的代表会议选派56名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绝不服从强制法令的宣言。麻州的代表任命波士顿富商John Hancock为安全委员会主席。在波士顿Copley Squire,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波士顿第二高楼,兰色的玻璃大厦就是以John Hancock命名。总之,北桥之战之前,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武力冲突是不可避免了。
5.此日,康科镇的女士们也乔装打扮,颇有当年支前送干粮妇救会的影子。
6.桥头旁盼望胜利消息的母女俩。
7.当年的乡绅显贵也粉墨登场。
8.翩翩美少年,朝阳下鲜明的轮廓线,独具的明星气质,要是扮演狄更斯笔下的一人物,定一举成名。
9.一阵急促的军鼓声中,英军登场。军服华丽,装备精良,一副皇家正规军的气派,因身着红色军服也称红衫军(red coat)。
10.仔细一看,扮演英军的也是精心挑选的。但与民兵大不相同,这些人大多面色姣好,体态臃肿,一副少爷老爷兵样子。
11.与军风严整的民兵相比,红衫军们枪不上肩,不但步伐混乱,且神态鬼祟,再加上指挥官的乱喊乱叫,让人想起地道战中的鬼子进庄。
看来脸谱化的表现也不是中宣部的专利。
800多人的英军是在4月18日晚,在英军驻波士顿总司令Gage将军命令下奔袭康科的。意图搜缴民兵武器,并拘扑乱党头领Samuel Adams和John Hancock。可一开始消息就走露了。军机是如何泄露的,至今仍是迷。有人说是Gage将军所娶的波士顿人妻子将消息传出,不过这都是野史传闻。当晚一个如今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Paul Revere骑快马给西郊沿线各镇报信。Paul Revere本人是一出色的银匠,波士顿Fine Art Musum就展有其作品。午夜时分,英军在勒星敦(Lexington)镇先与当地民兵遭遇,英军突然开火,民兵猝不及防,死伤十多人。19日清晨,如今三四十分的车程,英军经一夜行军从波士顿到了目的地康科镇。而此刻,已有400多康科及周围各镇的民兵在北桥西侧的高地上严阵以待。而英军只将92名士兵布属在桥东侧,这就铸成指挥上的大错,为随后的惨败埋下伏笔。
12.与当年一样,英军在桥东侧布阵。
13.在和对岸的民兵对峙中,英军想重复勒星敦(Lexington)的故事,试图吓跑民兵,先开了枪。来自艾克顿(Acton)镇的两民兵当场死去。
14.聚集于桥西侧的民兵,怒火冲天,一牛人指挥官Buttrick此时大喊 "Fire, for God's sake,men, fire!"。
民兵们齐射开火,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一枪。
15.英军试图阻击。桥面上枪口冒火,硝烟弥满。
16.不怕死的民兵杀将过来,英军逃窜。此时就听那两岸观众欢声如雷。不禁想起小时候学校包场看电影时,不论是八路,新四还是解放军,
只要是冲锋号一响,场内必是一片欢呼声。这朴素的阶级感情中外皆有。
17.看这些冲锋陷阵的民兵,虽是在表演,但个个正气凛然,一付视死如归的气势。这要是有一高人,将这照片改成油画,搞不好也弄到博物馆墙上了。
历史上北桥之战历时不到10分钟。英军没料到土八路如此英勇,慌乱向波士顿撤退。一路上,沿线各村各庄的民兵纷纷赶来阻击,竟有4000人之多。村民们躲着树丛里石头后,利用地形优势大打游击战骚扰战伏击战,只有招架之力的英军红军装成了好靶子。英军付出了273人的代价之后终于逃回了Boston,真是丢尽皇军的脸,而民兵们只损失了93人。日后有事后诸葛亮的军事分析家说,如当时各庄各户的村民稍加组织,800英军必全军覆灭无疑。今日这沿2A公路的道路被称为Battle Road,是Minuteman国家历史公园所在地,除有许多战斗遗址外,更是一片田园风光。
仗是开打了,可这是为何而战。政治课上总要讲个正义非正义什么。这美国独立战争可不同于咱中国人打日本鬼子抗日战争,也不是欧洲人打德国人的反法西斯战争。这里是民众与君主国的军队作战。Paul Revere快马报信时也不是喊英国人来了,因大家都是英国人,他只是喊红衫军来了。连麻州所在的土地都称为新英格兰。主持仪式的国家历史公园官员向全场观众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他的回答是:今天的美国政府,如派军队侵占我们的土地,剥夺我们的权力,我们就要奋起反抗!Wow, 这透过扩音器饱含老美价值观解答,真叫一个震人心弦。放眼望去,全场儿童不在少数,美国人引为自豪的freedom, liberty, right的理念教育真是从娃娃抓起。
18.仪式后,硝烟散去,又是一片歌舞声平。
从照片中可看到桥东有一纪念碑。此碑立于1836年的首次大型纪念活动。可当时河上已无北桥。历经风雨,今天的北桥已是重建于1956年修复于2005年的第五座桥了。1836年时纪念碑只能立在桥东,可这桥东是当年英军盘踞的阵地,这叫康科镇的爱国居民心里很不爽。
19.位于桥西,1875年百年纪念时竖立的一手持枪一手扶犁的民兵朔像。
到了1875年百年纪念时,康科居民纷纷解囊,一定要在“American side”的桥西建纪念碑。其中一个叫Ebenezer Hubbard的捐了600元修桥,又掏了1000元建纪念碑。一个叫Daniel Chester French的年轻人中标,用美国国会提供的十座内战时的大炮,朔造了这栩栩如生的雕像。Daniel Chester French也由此一举成名。波士顿哈佛校园内,被无数渴望被录取的学子(尤其是那些华人父母)摸亮靴头的哈佛雕像,也是出自他的手。但Daniel Chester French举世闻名的作品,是华盛顿D.C.林肯纪堂中的林肯朔像。在民兵朔像下刻着为世人所经常引用,美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康科镇当地人Ralph Emerson的名诗句: “The shot heard around the world”。Emerson的诗歌使北桥之战永垂青史,这一诗句则成了美国革命世界性影响的写照。这首名为康科颂(The Concord Hymn)诗一直都被收入美国教科书中,备受青睐,一代代美国学生正是通过这诗歌对建国史有了更好的了解。如今位于康科镇的地区医院就是以Emerson为名。
现在的艾克顿(Acton)人对康科(Concord)北桥之战这段历史非常自豪,而勒星敦(Lexington)的人对将北桥的枪声称为第一枪很是有些不服,因而就有了这样的话:"The battle of Lexington, fought in Concord, by men of Acton"。不过任何人都承认独立战争的第一次有目地有组织的战斗是源于北桥。
20.位于桥东的英军墓碑。
当年两名在北桥阵亡的英军士兵就埋在碑下。碑文来自美国著名文学家James Russell Lowell的诗句,说得还很动感情,“他们不远万里而来,死在这里... 透过大西洋的涛声,他们的英国母亲在呻吟叹息...”。这老美的人道主义是讲到家了,这不是把靖国神社建到了卢沟桥头了么,不象话。
谈北桥之战,就不能不提到美国的枪文化。美国枪支泛烂,惨案一个接一个。可拥枪派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其法理依据就是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这第二修正案只有两句话:“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安全所必需的。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 。这1791年被批准正式生效第二修正案,独立战争的经验是其源由之一。试想,如不是当时户户有枪人人持枪,一群乡巴佬要捍卫家园岂不是天方夜谈。这枪文化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价值观的,反枪派任重道远呀。
21.北桥下寂静的康科河。
22.历史公园一角。
23.北桥雪景。
24.秋到北桥。
北桥之战使各地民兵士气大鼓。1775年5月,第二次大陆会议上,任命原英军上校、弗吉尼亚种植场场主华盛顿为大陆军队的总司令。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就这样,在华盛顿的指挥下,北美独立战争全面展开,也是经过了一个八年抗战,1783年英军被赶出北美,英国承认美国的独立。
麻州人为在美国历史上的独有位置倍感骄傲,4月19那周的周一被命为‘爱国日”(Patriot's Day)。威震四方的新英格兰橄榄球队叫爱国者(Patriots)。主队每一次touch down后,站立在端线的一队民兵都齐射火枪庆贺。一年一度高手云集的波士顿马拉忪赛是在Patriot's Day。而老牌的波士顿棒球队Red Sox在这一日必在波士顿的百年Fenway球场赛一场。麻州人独享其它州所没有的Patriot's Day,对我们来讲是偏得了一个长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