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代靠什么健康成长?听听论坛嘉宾怎么说!

5年前在新浪开博(同样的博客名字:北美曹先生),主要撰写北美教育、投资、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文章,借文会友,并希望能助人助己。现同时在文学城开博,希望能得到这里新朋友的关爱和支持!谢谢!欢迎来温哥华!
打印 被阅读次数

8月10日下午,由《幸福家庭圈》主办、Pattison High School(派特森中学)协办的第二届幸福家庭教育论坛在UBC举办。三个小时的活动中,几位嘉宾倾囊相授,参会家长畅所欲言,大家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坦诚分享和讨论,相互都有不少的启迪和收获。

活动伊始,这次教育论坛的组织者和主持人北美曹先生,大致介绍了这次活动的发起背景。他说,他身边这些第一代移民,很多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走出来的,而这些孩子就成了很特别的一代:1.5代,也就是在中国出生,出国读小学或中学的一代人。

对1.5代来说,无论在现在的读书阶段还是将来的职业发展,都有着和中国小伙伴、和本地同龄人相比很多的不同,这其中既有优势,也有短处,他们如何准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以及怎样更好地扬长避短和融入本地主流社会,是一个值得大家都关注和研究的大问题。

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应对方案,但普遍而言这两方面是最重要的:第一,身心要健康;第二,能力要扎实。这两大基本功,在新的BC省教育改革中,都有很多明显的体现。

如果在加拿大,对本地的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缺乏应有的理解和认同,在陪伴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是无的放矢,盲人摸象,也就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和纠结。

正是基于移民家庭和1.5代成长的现状,本次教育论坛的主题设定为:做最好的自己,从基本功开始!大家一起来聊聊怎样帮助1.5代健康成长,学业有成。

论坛的第一部分,由四位嘉宾分别做主题演讲。其中两位是派特森中学的教育专家,另外两位就是成长起来的1.5代。

首先,派特森中学的校长Daniel Chowne先生率先发言。他是BC省教育系统的资深人士,也是派特森中学的创始人之一,对最新的BC省高中教育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架构有着专业的了解、解读及实际应用,他就一些核心和关键的部分,给大家做了讲解和点评。

他介绍说,从2019年7月开始实施的BC省高中(10-12年级)教育改革,主要是因应社会的变化和未来的需要,以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和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CommunicationThinking(Critical and Creative)、Personal and Social(Cultural Identity, Personal Awarenes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关于具体课程设计上的变化,主要涉及到Career Education(职业教育)、身心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Physical Education)以及教学方式上的更加多样性等;在其它学术课程方面可能10年级英语课程的设定有较大的变化。

另外,有三个BC省毕业评定(Provincial Graduation Assessments)的全新要求,包括10年级的数学评定(Numeracy Assessment)以及10年级和12年级的语言评定(Literacy Assessment),这种由exam测评向assessment评价的转变,对华人学生可能会有较大的影响。

Daniel校长所讲的内容很重要,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重视也不想去了解。关于这些内容,家长和学生可以上网查查,好好看看,这对大家认清目标,找准方向都大有裨益,而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下图是笔者从相关教改文件中摘录出来的,供参考。

之后,派特森中学的Counsellor做了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专题讲座。Carole Moran女士是学心理学出身的,最早做business方面,10年前改行做中学老师,然后做Counsellor,她接触了大量的来自很多国家的中学生,对国际学生的特点了如指掌,应对有方。

关于“健康成长”,她用的词是well-being,这个词内涵丰富,对应中文用“顺”这个词会很贴切的。关于学生的well-being,Moran从六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具体包括Emotional Well-being,Physical Well-being,Mental Well-being,Social Well-being,Academic Success & Well-being和Post Secondary Success -  University。

谈到现在学生面临的问题,她提到玩手机对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的巨大负面影响。比如有些学生白天上课疲惫不堪,大都是因为睡眠和休息不好,而这正是因为半夜之后还在和小伙伴们发信息联络呢;学生现在很难集中精力去做正经的事情,也是因为心思总在手机上。

Moran把这次讲座变成给大家上一堂课,充分展现她的讲课魅力,不论大家的英文水平如何,应该大都听得明白,记得清晰。Moran精彩而风趣的讲解,笔者很难用文字表达出来,只有期待下一次再听她的课啦。

接着,Alfred Chien先生就如何找寻辅导老师做了专题分享。他是20多年前从香港过来读高中的,从UBC毕业后一直在金融机构工作,去年开始创办了一个教育平台(TUEX),为学生和家长提供辅导老师的服务。因为他在大学期间就长期担任辅导老师,对相关供求很熟悉。

他用了四个案例,介绍了为什么很多中小学生需要请辅导老师,以及该请什么样的家教。他特别提醒家长朋友们,在请家教的时候,不要仅仅看重老师的学历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老师和学生能否有效匹配,以及辅导老师对孩子是否是绝对安全的。

最后,大学生Katie Cao做了感悟分享。她是在中国小学毕业后,来温哥华读了一年小学和完整的中学,目前在Queen’s读教育专业,以后要做一名中学老师。

她今年暑假刚在Uhill中学做过实习老师,这次她结合个人成长体悟以及做实习老师的观察,给1.5代学生提了三点建议。一要主动和老师多沟通;二要善于利用校内校外的教育资源;三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圈(comfortable zone)。

她觉得,一味要求孩子(也包括家长)跳出或舍弃舒适圈,是不现实也不必要,重点是如何通过扩大自己的舒适圈,最后把以前的uncomfortable都变成了comfortable。

论坛的第二部分,四位嘉宾和家长朋友互动交流,先由派特森中学的校董Amanda女士做创业和教育分享。她说,正是因为她对教育不懈的热爱和热情,她才于2003年Daniel校长一起创建了派特森中学,这些年一路走过来,看到2000多学生从派特森这里完成蜕变,走向成功,是她最快乐和最幸福的事情。

她说,派特森中学是以国际学生为主的私立中学,在选聘老师时最看重的是老师对教育的激情和对学生的喜爱,在招募学生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积极上进,有了这些其它都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针对家长现场的提问,她还介绍说,派特森作为私校,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做出灵活性和针对性的课程安排,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个性化教育,快速适应本地生活,可持续地健康成长。

在这个互动交流环节,虽然都用英文沟通,家长和嘉宾依然相谈甚欢,大家继续探讨了很多有意义的内容,一直到活动结束。

第二届幸福家庭教育论坛成功举办,除了感谢各位嘉宾和家长朋友的参与和分享外,还要感谢派特森中学的协助和支持,并且特别感谢UHUBOR(优博公学)临时提供温馨场地和家长义工(包括Anne、Adele等)的帮忙!希望大家继续齐心协力,为我们自己和1.5代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并快乐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