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笔:精神待收编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十二少到美国读博士。下实验室的头一周,同系的华裔师兄师姐们主动过来问候、嘘寒问暖。有一位师姐(应该是师嫂、中年已婚)很热心,先是主动请少爷随他们家开车购物,次日又过来聊天请少爷参加华人教会、大谈基督教救国。这位神道离开后,同实验室的师兄揭底:此人夫妇出国前都是支部的积极分子,出国后不久即入教受洗,比一般教徒更热衷虔诚。经过一段观察,少爷发现一个规律:出国前越跟支部靠拢的,出国后入教概率越大。其中原因可能跟精神气质有关系:有一类人总是要追随些什么,找个信仰支柱。这类人还不少。根据周围同学朋友的信息,出国后一两年内大概有一半人入教。得知此现象少爷感慨:华裔精英学子们命苦,卖艺还卖身。

精神的主心骨很重要。历史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明都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比如文学典籍、礼乐风俗、饮食服饰、宗教信仰。没有自己的精神主脉,这个文明和人群就会被收编。两千年前古罗马的强盛是建立在对地中海霸权迦太基的胜利基础上。汉尼拔入侵罗马未果后不久迦太基一败涂地,首都被破、焚城(今天的突尼斯首都),罗马人把带有迦太基文字符号的东西统统销毁,从精神上cancel敌人。时至今日我们对迦太基的了解都是通过古罗马的叙述,而这个经过再加工的历史就和李世民的史官写太子李建成的真实性同理了。

中华文明的生命力优势在于以文字为基础的经典文化,弱点在于缺乏类似宗教的精神统一机制。过去一个世纪国人在物质上、国家地位上突飞猛进,但是最大的损失是精神领域:千年的精神秩序被打破,新的尚未成形。未来的人们回顾中华的精神传承,念念不忘的是“关关雎鸠”之类的草根民歌,几个代表难得提起。

精神领域的空白成就了“待收编”状态。半个世纪前手挥红宝书、对领袖热泪盈眶的,漂洋过海后又积极寻找新的领袖膜拜,随着人家手指推按钮发狂。也许是当年那代人变老,也许是“精神待收编”的基因代代传承。十几亿人口,如果取消国界管制,会有多少人基因表达发作、沦为待收编状态?

有一个笑话说新年新气象,下决心要努力锻炼、节食、全年赚几百万等等。最后一条是需要改正吹牛的坏毛病,于是前面所有的东西统统转负。少爷也讲一个笑话:钱多是好事,人聪明是好事,有社会责任感是好事,积极参与政治还是好事。只要一个群体处于精神待收编状态,他们就永远是多金高技能的绵羊、未来世界的机器人加AI!

0455 发表评论于
这就结束了吗,接着说啊。
cc_claire 发表评论于
同意你的观点。
旧日云中守 发表评论于
写得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