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长与电影有不解之缘, 那个时代没有什么书可读,除了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演出,偶尔看电影就成为了主要的文化娱乐。搞革命的年代,国产的电影没拍几部,只记得文革后期,有年同时上映了几部【青松岭】/【战宏图】/【第二个是春天】,水平如何不好说,可大家看的津津有味。平时大部分放的电影是来自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有些是来回播放,最恐怖的电影当属北朝鲜的【看不见战线】,最浪漫的是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之波】.........
我们所属的大院当时是不挂牌子的保密单位,对外称 xx机部xx院,办公大楼有解放军把守, 周边类似单位不少。正是其特殊性,里面服务型机构五脏俱全,最享用的是一个有模有样的大礼堂,开大会放电影,当地有相当的影响,常被周边学校和社区借用。就是这个大礼堂,留下咱的不少足迹,也是青春的回忆.... 可惜近些年,其功能越来越小,也没有什么人看电影, 大院嫌它占地, 索性推掉盖起了楼房。
那时不定期地放电影,偶尔在露天大部分还是在礼堂,偌大个机关按上班人手一张票,肯定不能满足全家人对电影的渴望。咱老妈在院外工作, 自然俺家机会又少了一成。有时放学小伙伴一起回家,听说院里晚上放电影, 各个跃跃欲试,说好晚上一起去看, 可到家方知票只有一张,孩子间轮没轮到机会,咱仗着老小,有时就依小卖小,连哭带求想得此一票....当然不是次次成成功 -:) 没有办法,有时就到礼堂门口来的路上等票,靠着脸皮厚, 见人就问,通常有外单位来院里放电影,得票的机会大大滴 -:)
为了看电影,咱跟院里一帮差不多的孩子整出不少事。首先是混票,平时收集不同颜色的电影票,当然最主要是能保持票根的那种。进电影院时,一帮孩子一起往里挤,偶尔假票也能混进去,有时人进去了, 没地方坐,赶上查的紧的时候, 也有可能看了个开头就被揪出来,查票人都是院职工都认识咱,说两句就放了, 或有时告知老爸, 回去被骂一顿,下次依然继续努力往影院冲-:)
夏天在礼堂放电影, 没有空调, 晚上放电影, 就拉起窗帘, 开窗透风, 机会来了, 我们孩子就试图从窗口爬进去,机会也是五五, 撞上有人守住着窗户,难以得手,人进不去,干脆就几个人趴在窗口边欣赏着屏幕不全的电影。如何连这机会都没有,一帮人就守着礼堂周围,打闹玩耍,或是听听电影的音乐和对话。保密机关有时不知那搞来的国外片,不过多数是记录片,均是内部放影, 不允许孩子进去,我们通常都是趴着窗口往里瞧, 就是这样咱早年对国外生活也就有了如此一眼两眼的印象.....
记得有年,外单位不知从什么渠道搞来了日本电影【三本五十六】和【啊,海军】在大院礼堂一起放,此票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搞不到, 各种混进去的途径也不灵, 孩子们只好在礼堂外面溜达..... 电影放到一半, 突然里面的人从侧门冲出来, 后来才知是有孩子通过房顶通风口爬进去, 黑灯瞎火在上面走动, 不小心一个哥们踩空,一只脚吊在屋顶上,里面的人听到响动,以为地震就往外跑,嘿嘿, 外面的孩子见此机会就往里冲....后来电影继续,咱也站在一个黑处的角落,偷看了一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