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的露脸文化

接到一个以前同事的生日祝贺,高兴之余琢磨他如何记住我的生日,我们曾经是同事,但并非要好的朋友,况且已经离开不短时间了,后来问询才知他是从我的脸书(Facebook)上看到的。

脸书并不新鲜,但建立自己的facebook是个新事。孩子学校的新班级老师通知使用facebook与家长联络,班上的新闻,甚至学生作业都放在上面。鉴于此,家长就必须有自己的脸书账号才能参与其中,与老师保持同步。

建了个人账号,同事们的加入邀请随之而来,你加我,我加你,同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朋友圈迅速扩张,的确兴奋一阵。

各种事情都有文化,朋友圈也不例外,加入脸书之后,看看一个个朋友发出的内容,照片占大量篇幅,如乡随俗,自己很快也随手把孩子抱着狗狗的一张照片放进脸书,得到不少点赞。

第二天,一位印度朋友提醒说,他看到了我新放入的照片,特别提到在孩子学校的大门口照的那张,建议文字中不要提及孩子的学校名字,以免信息被不法之人利用,听后顿觉后悔,是啊,个人信息被盗后出事的例子不少,及时敲了个响钟,遇事要三思后行才对。

可是,看看同事们的facebook,大量个人和家人的生活照,比如婚礼照,节日合影,小孩滑稽抓拍,旅行游记照,有的男女朋友更换后,与前友的幸福倩影还能保留,甚至家中住院的病人也要汇报一下,难道他们就不怕个人信息外露?

想比之下,华人顾虑较多,个人社交网上多是山水鸟兽照,私照不常见。印度朋友似乎也相近,谨慎行事,放个头像后完事。从中也窥视出东西文化的不同,这个朋友圈绝大多数是美国人,自己不太情愿在facebook露脸,就显得另类,打算孩子结束这个年级后,下学年若不需要,估计要撤离脸书。

同样,从微信也可看出华人使用社交媒体的倾向,朋友圈原创的东西越来越少,个人的照片更少,这反映出文化心态,欣赏少挑剔多,何必自寻烦恼。不是吗,有的竟因为一句微信被误解而结下怨愁,有的造成家庭不和,还有的计较朋友点赞的次数,甚至因政治观点不同而出口伤人,凡此种种,关闭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多。

实际上,文学城的博客中又有几人使用真名实姓呢,隐姓埋名,以文会友,只听其声不见其人,说话自由,少惹麻烦,或许更符合华人的文化因素,如是这样,会有更多的博主加入,欣赏这片舒心的天地。

脸书是个露脸的地方,既然不愿露脸,就另寻别路。

客旅者之路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分享!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我把脸书当做存档的地方,我的照片都上去,然后就删手机里的照片。可是我的脸书照片only for me, 别人看不到。生日也不显示,烦露个人信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