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
这么多年来,今天居然享受了一把众星捧月的感觉。嘿嘿。原因当然是我们的报告取得了空前成功!
这次报告,提前一年就提交了大纲,题目是《建立熟练和丰富的文化》。几个月后通知题目被选中了,需要在大会上做报告。我们一起三个人:一个大学老师,一个DC另一家私校的老师,和我。她们俩偏理论,讨论文化在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课程设计中加入文化因素。我呢,比较务实。所以,着重讨论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分享了学生需要花一整年才能完成的课题:做一本自己的中国古典式书籍。就是我前两天和你们提到的竹简、旋风装书、线装书、和经折装书。每个年级完成一种,四年下来,她们就会有四本不同式样的书,也学会了四种中国古籍的制作方法。既了解了中国古籍的发展史,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这些课题,我把需要的材料一一罗列,制作的步骤放了视频,并分享了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然而,三个人一共四十五分钟。虽然两个老师很大方地给了我二十分钟,可时间还是紧紧张张,没空给老师们答疑——在同一个会场,下面的时间段还有报告。所以,我只好把有问题的老师请到会场外的走廊上,逐一回答她们的提问。可是,人太多了,我带的样本被一抢而空,连竹片、纸片都被要了去。大家七嘴八舌,提着各种问题:“竹简是怎么做的?”“竹片在哪儿买的?”“用的是什么线?好像又粗又韧?”“封面用的是什么纸?哪儿有卖?”“我可以加您微信吗?”“老师,一个课题需要多长时间做完?”“老师,可以把您的电子邮件地址给我吗?”“我们组个互相交流的微信群怎么样?”“老师,可以把你的PPT分享给我吗?”……
而且,说做就做,有人现场组了个微信群,把有问题的老师都拉进去,让我在群里慢慢解答。
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没做过相同的课题,也可能是大会上能实际用到自己教学里的报告并不多,我们的这个报告空前成功。这令我很意外。现场正好有一位组委会的老师,她马上拉住我,约明年的稿:“我们太需要这样能教学中现学现用的经验了!明年一定要再来分享。”
一起做报告的老师也开玩笑:“明年你就来当领导,咱们再在一起混。”
如果我的经验能帮到大家,我当然不吝啬。可是,明年的会在德州,我还得想想再说。不过,德州冬天的天气总比这里暖和的多。:)
再说吧。
保重。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