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纳的《c小调第八交响曲》,以下简称“布鲁克纳第八”,于1887年完成第一稿,1890年完成第二稿,是献给奥匈帝国皇帝弗朗兹·约瑟夫一世的,于1892年在维也纳首演。
“布鲁克纳第八”全曲由以下四个乐章组成:
I: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c小调;
II:谐谑曲:中庸的快板 – 三声中部:缓慢地(Scherzo: Allegro moderato — Trio: Langsam),c小调 – C大调,三声中部是降A大调;
III:柔板:缓慢但不拖拉(Adagio: Feierlich langsam, doch nicht schleppend),降D大调;
IV:终曲:庄严地,但不快(Finale: Feierlich, nicht schnell),c小调 - C大调。
全曲用时取决于不同的版本与表演,但通常都在大约80分钟左右。
“布鲁克纳第八”的乐队包括短笛一支(由长笛之一兼,只在1887年版有),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各三支,低音大管一支(由大管之一兼),圆号八支,小号三支,长号三支,瓦格纳大号(次中音大号)四支,低音大号一支,竖琴三架,加定音鼓,镲,三角铁和弦乐。这个乐队编制庞大,是布鲁克纳交响曲中最大的乐队,也是他唯一一部用了竖琴的交响曲。
“布鲁克纳第八”也是他全部交响曲中篇幅最长的一部,是其交响曲结构庞大,气势宏伟特点的典型代表。有人给这部作品起了个别名“启示录”(The Apocalyptic),但这并不是出自作曲家本人。这部作品的表达深沉,富有戏剧性,有悲壮,有倾诉,有欢乐,有沉思,也有升华;又由于铜管乐器合奏有类似管风琴的效果,使人联想到宗教的崇高与人生的感悟。
前面说过,布鲁克纳大器晚成,“第八”作于他六十多岁。我感觉,在这部作品中似乎较少听到青春年少的冲动,而更多的是成熟深沉的表达,以及超脱和升华的意境。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一方面继承了古典的传统,包括四个乐章,无标题,没有加进声乐等;同时又具有当时浪漫乐派的一些特征,包括和声和调性的变化,庞大复杂的结构,以及大型的乐队和更加注重铜管乐器等。布鲁克纳的作品在总体上应该属于比较后期的浪漫乐派。
下面是“布鲁克纳第八”的一个音像,由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于1979年演奏:
Bruckner - Symphony No 8 in C minor - Karaja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sJf3KmAg08
下面是“布鲁克纳第八”的另一个音像:由罗马尼亚著名指挥家谢尔盖·切利比达奇(Sergiu Celibidache)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于1990年:
Bruckner Symphony No 8 Celibidache Münchner Philharmoniker Live Tokyo 20 Oct 199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VHvTrEM34
还有多种版本的布鲁克纳九部交响曲全集的唱片或录像。下面是德国著名指挥家欧根·约胡姆(Eugen Jochum)分别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及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演奏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音频,前者演奏第一,第四,第七,第八,第九;后者演奏第二,第三,第五,第六。
Bruckner - Symphonies 1,2,3,4,5,6,7,8,9 (reference recording : Eugen Jochu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hhEoW0h38&ab_channel=ClassicalMusic%2F%2FReferenceRecording
关于这部交响曲的更多概况,英文见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mphony_No._8_(Bruckner)
中文见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