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比赛
红五月歌咏比赛大家都参加过吧?春季学期一开学没多久我们一般就开始准备了。每个班都摩拳擦掌,找歌儿、练歌儿,这是为了学校各年级内的比赛。学校的合唱队那就更是练习不停,下课都不回家,就为了区里的歌咏比赛。我和其他几个同学,其实唱歌并没有那么好听,但按音乐老师后来的话说,我们需要全面发展,于是也被选了进来。比赛那天一般都是白衬衫蓝裤子,后来女生是浅蓝裙子的队服,老师还给画个妆,别提多美了。歌曲嘛,就是“五月的鲜花”、“黄河大合唱”、“春天在哪里”什么的,还是挺好听的。
小学离社科院近,一有这种比赛什么的都是借用社科院的礼堂。记得还有一次学校汇演,班里同学排练了一场话剧,叫“攀高峰”,王亮演男主角。别说,他演得还真不错。剧本好像是同学们自己编的,细节记不清了,就是教育小朋友要好好学习,勇攀高峰什么的。反正是很逗,很有才。班里的双胞胎兄弟 – 孙宏、孙伟是说相声的好苗子,几乎每次汇演都会有他们俩,也是让人捧腹。
假期电影
还记得寒暑假看电影吗?都是5分钱一场。我们小学大部分时间去的是大华电影院,偶尔有去红星电影院的票。从我们家住的胡同穿过南小街,沿东堂子一直走到米市大街就是红星了。查了历史才知道,原来这里是基督教青年会的礼堂,据说还是北京最早放映有声电影的影院。那会儿基督教青年会可是经常路过,一直觉得那灰砖的西式建筑与众不同。红星影院后来建王府饭店的时候就拆了。大华是穿过南小街走南边一点儿的外交部街或西总布胡同到米市大街,离东单更近一些,也是一家老影院,解放前就有了。它的前身其实就是在红星影院的那家影院,后来迁到新址。旧址是红星影院,新址是大华影院。大华比红星要新一些,但现在好像也没有了。
那会儿大部分的电影都是在这两个影院看的,寒暑假几乎每周一场,而我们几乎每场必去,毕竟假期的时候没什么事儿干。我记得最清楚在大华看的一场电影是“保密局的枪声”,虽然是黑白片,但情节紧张,场景纸醉金迷,而且当时觉得男主角太帅了。
除了这俩影院,我们还经常去外交部礼堂蹭电影看:跟着汹涌的人潮,趁收票的不注意,刺溜就钻进去,当然有时候也是有票的,可以大摇大摆进去看电影。小学高年级的时候看过“少林寺”、“少年方世玉”、“超人”、“未来世界”、“英俊少年”“虎口脱险”等等记忆深刻也是特别热爱的片子。还有一部少年历险的外国电影,那个少年和会喷火的龙大战什么的,非常喜欢,就是不记得片名了。还有一部”新天方夜谭“,阿拉伯的场景,还有飞毯,当年属于超级炫酷的,也很喜欢。
寒假拿花回家
小学的教室都是平房,没有暖气。到了冬天,看门的老校工 – 周大爷会帮教室里生一个炉子,但一放假就没有了。我们每个班里都养了几样花,寒假前老师会让小朋友们带回家去让花越冬。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为了争当好学生就曾经主动要求拿一盆骨刺梅回去。可惜当时一点儿经验没有,放假那天,我就端着这盆有些绿叶子,还有几朵淡红色花的小植物走回了家。到家没多久花儿就掉了,很快叶子也没了,就剩了光秃秃的枝条上一些扎人的刺儿。原来在北京滴水成冰的1月份,花儿在外面呆了十几分钟就冻死了。二月份开学我把光秃秃的植物带回学校,觉得特别不好意思。这以后我好像就成了植物杀手,养的花儿啊果儿啊,就没几个有好下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