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开年就各种过山车坐个够,一眨眼,四分之一都快过去了。环顾四周,股市熔断了,病毒泛滥了......
我昨天和佛州闺蜜聊天说:"幸好一月初去你那儿度了个小假,想起来还是个亮点。" 回头看看,我这三个月过的呀......一月份担心国内亲人:儿子自驾游艰险重重,妈妈时常得去医院简直就是去虎穴;二月份儿子辗转回美团聚,全家自觉禁足;自家的炸弹没爆,刚想喘口气,周围却又全是雷了;三月份原定回国探亲,咱又不幸成了潜在"毒王"有家归不得了......唉。
不过,自己的这点纠结操心,和武汉围城及家乡亲人几十天的禁闭相比、和意大利的不可收拾相比、和美国日益增长的焦虑相比,又算什么呢?
没辙了,熬锅鸡汤自己喝。如果有朋友觉得还有点香味,欢迎也舀一瓢喝。如果再给加点水或你的秘制香料,就更好啦。
三少:少看少听少说
信息时代是一把双刃剑,迅速而快捷得到各种有用讯息的同时也接受垃圾和污染。世界性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更让人性大暴露,闲言碎语满天飞。
有朋友说被各种讽刺攻击大甩锅,或者亲友/同学群的言论气到了。唉,我们少年时在象牙塔里读书奋斗,在海外又过久了一亩三分地的小日子,哪里能体会到那么大的一盘棋呀?看看官媒的节奏,维稳的苦心,应该就明白了,大方向大利益在那儿呢。个人的小打小闹不过是敲边鼓罢了。
自己的父母手足都不见得能心平气和立场一致,更遑论姻亲或是堂的表的五服之外的。而同窗同学,那个"同"就是曾坐过同一间教室、吃过同一个食堂、聊过同一个姑娘,而已。青春友情若能延续至今,是难得的幸运和幸福;不能,也属正常。理念一致永结同心的缘份,必是天成;而走着走着就散了则是常态。
所以,我现在少看微信或网评,看了也不走心不评论。多看看居住所在地的新闻和指示,对身边疫情心中有数,不恐慌不添乱就是最大的贡献了。
或者,看看这样的:笑一笑,少烦恼。
三多:多吃多喝多睡
儿子每天在家做饭,已经专题秀过他的手艺了。但想到未来如果病例飙升,也不敢这么隔三差五去买鲜货了,得吃洋葱土豆大锅菜了,容我再小秀一下。
智利桂花鱼(Chilean Sea Bass),怎么做都好吃。我们附近Wegmans时常有货。有点小贵,但还是比餐馆性价比好。
每天晚上一瓶红酒,若干啤酒,好好吃好好聊,就当去欧洲去南美虚拟旅游了。
"三中全会"。这啤酒是看网友推荐的,谢谢啊。不过人家在法国喝的是鲜啤,我们这瓶装的差了点感觉。
3.15小米九岁生日,小小庆祝下。
现在去买菜如同冒险之旅,现吃现买的习惯很快得改变了。上周五磨掌擦拳去Wegmans想囤货,悲催地发现已经晚了,买了些不痛不痒的东西,再去隔壁酒庄拎了一打红的两打啤的。
昨天整理洗衣房,发现了四筒消毒湿巾,估计减价时买的。我以前用来擦马桶,现在赶紧当宝贝一样请出来供着。当时心里好像有个小花开了那么舒畅妥贴。
当笑话发我们"四大美女"群里,另一位美女说:"我在不常用的包里发现一小包消毒湿纸巾,狂喜!就像在沙发缝里摸出$100的感觉!!" 唉,这日子过的......
嗯?怎么从吃美食说到擦马桶了?
再说睡觉。记得十年前中坛早上要开闸,一开闸大家都兴冲冲地来灌水;晚上呢,大家都恋网,还要"夜话","万水千山也有情"MM常来喊一嗓子:"10:30前睡觉对身体好喔"。不知别人听不听,我是很听劝的。有情MM好久不来了,遥祝一切安好。
我每天十点左右躺下,看一小会儿书或手机就睡了。如果阴天下雨就更早上床,窝被窝里听雨看书真是金不换。幸运的是我睡眠一向很好,也喜欢睡觉,懒人一个。
睡觉修复身体,增加免疫力。而且,一睡解千愁啊。
三法宝:运动/娱乐/亲情
宅在家里人容易疲塌懒惰,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我目前每天都去快走一下。
周末走完了再去喝个咖啡。这周起得停了,估计咖啡馆也要关了。
宅家也正好可以做一些平时静不下心来做的事情,比如读书、做手工、搞个小的家居装修,等等。我现在跟着儿子看他选的电影,再把历年淘来的旧书整理下,该扔的扔,该读的读,也打发了不少时间。
在家上班,对我来说没什么明显的改变。我早就空巢,也早就有在家上班的福利。但对于平时忙碌的双职工家庭,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全家人全天候守在一起,一起做点好吃的,整理一下家居,一起谈心聊天。躲进小楼成一统,挺好的。
我很珍惜目前儿子天天给我们做饭,一起看书看电影的好日子。以前他回来,朋友多、活动多,在家吃饭都不能保证。这次随时聊、敞开聊、边喝边聊,思绪和时间都慢慢流淌,很奢侈。
当然两代人朝夕相处,定会有作息和生活习惯不合拍的地方。家长可以提醒但也得放宽心,毕竟孩子大了,平时独立在外,也是眼不见为净。熬个夜、睡个懒觉、少吃一顿饭、脏衣服乱丢等年轻人的问题,也不是大事,不必唠叨。是吧?
看繁花盛开,祝你我安好。
谢谢看贴。大家多多保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