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卷《罗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保罗写作的对象,也就是在罗马的信徒,特别是犹太信徒,是一群信德传遍天下、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智慧、也能彼此劝诫的信徒。然而,对着这一群看似很成熟、很有见证的信徒,保罗却希望籍着书信来坚固他们、在他们中间结些果子、提醒他们的记性。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保罗写这封书信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阐述因信称义的福音,而是要籍着阐述福音,来帮助在罗马的信徒梳理他们对所信的福音的认识。籍此,保罗不单只希望他们可以理解自己肩上所承担的福音使命,可以支持保罗向外邦人宣教的事工,同时他们自己的心意也被扭转,彻底、完全地顺服在因信称义的福音真理之下。
这对于当时在罗马的犹太信徒来说非常必要。他们虽然信了主,可是他们对犹太律法根深蒂固的传统,使得他们无法对因信称义的福音完全地敞开和接受。他们总希望在律法的行为上有所表现,才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才显出自己是得救的一群人。他们对于因信称义的福音会有诸多的疑惑,例如“我们可以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我们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吗?”,等等。实际上,这些疑问不单单是他们对福音真理的疑惑,甚至是他们对福音真理的挑战,即,如果真的只靠信心,就会有这些问题出现;而既然会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说明因信称义的福音是有漏洞的,从而为他们找到借口可以回到靠律法行为称义这个他们已经习惯了的安全地带中去,同时也成为拒绝外邦人成为神的子民的借口。因为毕竟,按照外表的行为更加容易衡量、显而易见,而且相比于内心的改变来说,行为更容易满足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保罗将因信称义的福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来引导这些信徒明白,信心乃是唯一称义的途径,从而帮助他们不单自己明白,从心里接受、生命彻底改变,而且也接纳由此而来的后果,就是外邦人也可以因着信心而得救,从而接纳外邦信徒,也支持向外邦人宣教的事工。
保罗在论述因信称义的福音时,很清楚、特别地指出,这福音是“神从前籍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保罗不但引用了先知书上所记的“义人必因信得生”,而且也引用了先祖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的例子。从这些都可以看到,保罗所传的因信称义的福音,并不是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发明、新的理论、新的救法,而是神早已立定、千古不变的真理。这千古不变的真理,无论是对于犹太人适用,对于外邦人适用,同样也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世代都适用。因信称义的福音,要求的就是我们从心里相信、口里承认,要求的就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对神的爱,和对人的爱,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行为上。神要的是我们有行为的信心,而不是没有信心的行为。
既是如此,我们今天的基督徒也应当从中再一次省察自己,就好像当年的犹太信徒需要被保罗提醒一样。实际上,因信称义的福音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所面对的乃是人类千古不变的问题,就是人们喜欢靠着表面的行为称义的自然倾向。这种人的自然倾向,对于有着律法的犹太人来说,应用的形式就是靠着律法的表面行为称义;而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律法传统的基督徒来说,应用的形式就变成靠着外表的敬虔、热心的服事、被众人称赞的果效来称义。千古不变的福音真理,面对的是我们人类千古不变的难题,就是口里不一、假冒为善。盼望籍着《罗马书》的研读,让我们加深对因信称义的福音的认识,不单帮助我们更好地传福音,同时也帮助我们自身更真实地活在神的心意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