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的境遇
原创作者:骰子
捐赠、抗疫,也就是说出钱出力,那又怎样!海外华人无论怎么做,国内的舆论也好,民情也罢,并不怎么买账。
为什么?
抛开个体因素,作为一个族群(至少在北美和欧洲),海外华人还没有真正成为受人尊重的群体;即使面对同城的亚洲各国移民,我们遭遇的状况也没好到哪儿去。
同样抛开个体因素,作为侨居和已入籍的华裔移民,我们在多数国人的眼中(包括港、澳、台),也没有多少正面的,令人尊重的评价。
至于对海外华人的官宣,我们应该清楚它的成色和功效,如果以此作为海外华人在国人心目中正面形象的依托,我只能说那叫一厢情愿。
这种现象的成因反映了国民意识形态和文化认知上的特点,我个人自有体悟,但并不想在此详解,之所以抛出这个话题,是因以往多数海外华人并未在意这种令人不安的现象,提及甚少。
当我们海外华人振振有词数落国内外各种社会问题,褒贬制度,揶揄政客时;当我们煞有介事自认为我们的理念是标准,是普世价值时;当我们认为只有我们才能看清东西方博弈的真相时,我们的祖国以及移居国的国民和政客们,实际上并不在乎我们说了些什么,甚至有可能反感!
移民是否需要代理人,也就是说是谁能代表移民在主流社会发出心声;华裔政客是否能真正提高华裔在移民国家的地位,至今并未显示出多少令人振奋的成效。借华裔力量上垒的民选官员,未必能回馈同胞,这里面有平衡民意的考量,也有里外不一的心机。那些口口声声说要融入主流社会的移民,大概从未想过主流社会是否需要你,是否欢迎你的融入,或者说是否已经准备好接受你的融入,这看起来像是华裔移民的又一种一厢情愿。
歧视有两个层面,一种是社会地位的认知差异,一种是骨子里的排拒(排斥、拒绝),前者可以通过努力弥合,后者根深蒂固,几无改变可能。
歧视不分种族,哪儿都不缺。早期同为欧洲到美国的移民,也存在等级认同,譬如意大利移民在美国的地位,就曾远逊于英法德等西欧国家。
在有种族偏见的族群中,在同一种族的地域文化中,人生而平等不过是政治正确的一介说辞,他的实际操作是怎么回事,你我心知肚明。
相对于发达国家,移民对定居国的经济贡献,不过是锦上添花;如果你不是雪中送炭,本国居民对你的存在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如果有利益冲突,你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
试问侨居或定居海外的华人,当初移民,哪一个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做出了这种选择,哪一个不是把自己的小算盘拨弄到极致后,迈出了这一步。在你一无所有时,在你没有功成名就时,在你没有真正的话语权时,所有关于祖国的动人词汇,不过是你点缀于周遭的一块招牌。在国人眼中,一个移民海外的同胞再怎么喊爱国,你认为真能感动那些仍在原居地为生存而打拼的同胞吗?
有些冠冕堂皇的煽情爱国口号,还是存在自己的肚子里为好。有财力,你只管做你想做的,如果想借此沽名钓誉,国民照样不买账,因为他们永远不会满足你的付出,因为他们的成见,早已把你打入另册。
举个例子,犹太民族从来不请愿,不游行,但得到的回报和尊敬(哪怕是虚假的尊敬)是你我难以企及的;他们是靠硬实力托底,软实力加持构建出来的;他们早期的远见,他们的凝聚力,他们渗透各个领域的精致操作,是我们能做到的吗?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钱可以提高社会地位,但未必能提升别人对你的敬意。海外身份可以享受某些规则的优待,但未必能得到国人的情感认同。某种情形下你就是再有钱,居住环境再优越,有些事你仍然可望不可即;别说在同胞面前,就是在移居国的处境也一样。
仅靠教育程度和经济地位的改变,不会提高移民的认可度和政治地位。母国实力的提升,未必能带来相应的国际地位。华裔移民或许能改变移居国国民对你教育和经济地位的印象,但在政治上,你仍然摆脱不了弱者的形象,你仍然被人怀疑动机和目的。
什么时候移民欧美不是必需,而是选项,什么时候移民不再是某种特权和精致的利己主义的体现,国人对海外华人的看法才有可能回到人之常情。
最后说几句捐赠
曾经和一位富豪讨论过是否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长期捐款做慈善公益的事情,他是这样回答的:这完全是我的私事,与他人无关,我为什么要让别人知道,况且这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做体现了我的社会价值,何乐不为。我加了一句:是否也反映了你的人文关怀,他说:那当然!
捐赠最大的不同在于持有何种心态,或是享受居高临下的施舍,或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满足,哪一种更能获得人们的尊重,自己想想吧!
援助同胞最好别用爱国的招牌,感同身受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对同胞,是因为我从未把你当外人;对国际,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践行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