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王室和女王为什么被英国人民爱戴

考取了潜水资格证后,就喜欢潜水,看看水下的秘密,避开水面上的风浪和污染。可是水下不能超过半小时...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摘要:
英国皇室之所以被英国人世代热爱,
是因为皇室在全世界第一个把
家天下政权和平的转给英国人民,
从而使英国最早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在收到英国议会的密信后带着一万多人的军队回到伦敦,当时的国王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
1689年英国上下议院通过权利宣言:不经议院同意1,不得停止法律的效力;2,不得征税;3,未经法律程序不得逮捕人和剥夺他人财产;4,不得干涉议会事务。也就是说,以后议会权力大于王权。
虽然威廉可以用军队镇压议会或解散议会,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而是采用了谈判的方式得到了和平解决,议会也承认了威廉三世。这种框架延续至今。
而以前的国王曾经10多年不召开议会会议,一直主张君权神授,削弱议会的权力。所以人们认可现在的国王。

英国人爱戴王室和女王的另一个更重要原因是他们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1688年的光荣革命因为谁的命也没革,王室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那怎么会持续这么长时间?
大家可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英国王室从1688年到现在332年,不参与处理大小事务,不得罪人,起码没有缺点。然后就是搞慈善活动,帮助贫穷落后的人,按中国话来说,广积善源。大学时一个班长的特点就是总在帮助比较弱的同学,年年被选为班长,呵呵,题外话。
二是维护英国传统,中国人一开口就是5000年历史的自豪,人家也是人,也自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
三是英国女王不仅仅是英国的象征,还是英联邦的纽带。现有48个成员国。女王既是这个松散型组织的最高首脑 (女王的生日被当成“联邦日”加以庆祝),也是其中 18个成员国(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元首。
如果王室没有了,这47个国家就如鸟兽散了,这是英国人不愿看到的,他们一散,就剩下孤零零的英伦三岛了。
四是个人魅力。自从不列颠空战开始,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就以身作则,带领百姓勇敢的抗击侵略者。有大臣建议王室迁往加拿大,但他们要跟人民同生死,极大的鼓舞了英国人民的士气,因此英王是不列颠民族凝聚力的体现,虽无实权,但影响力绝对大过有实权的人。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尽心尽责为国家服务了一个甲子,其受爱戴程度也是极高的。
我在2010年加拿大国庆节有幸远远看到女王坐在庆祝国庆的舞台上。一位看起来慈祥的老人。当时她是一位84岁的老人,而且身体健康较差,真不容易。
我觉得英国女王对加拿大最大的贡献是,把首都定在连接法语区和英语区之间的渥太华,为保证国家的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要知道很多地方想争取当首都的,多伦多认为渥太华是聚集了大量伐木工人的低俗地方。

英国王室的其他趣事:

1,英國皇室擁有非常多房子

你是否曾經想過,既然英國女皇就住在白金漢宮,為什麼她不出來跟大家打聲招呼呢?令大家失望的是,其實,大部分的時間,伊莉莎白女王都不在那裡!

所有皇室成員、相關家庭、隨從人員彼此之間互動頻繁,擁有非常多的房子。比方說伊莉莎白女王和她的丈夫愛丁堡公爵,名下至少有8棟房子: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荷里路德宮(Palace of Holyrood House)、希爾斯伯勒城堡(Hillsborough Castle)、桑德林漢姆府(Sandringham House)、巴摩拉城堡(Balmoral Castle)、克雷格溫府(Craigowan Lodge)、德爾納丹芙府(Delnadamph Lodge),一半以上的地方都在距離倫敦400英里以上的蘇格蘭,如果每天都要跟觀光客打招呼肯定會讓女王疲乏無比,多虧了這麼遠離大都市的房子,女王才能享有自己的私人休閒時間。

2,英國皇室成員都不是英國人

女王的家族血統是源自於德國,因為丈夫愛丁堡公爵,而讓血統更多元,有了丹麥和希臘兩個血統。現在的哈利王子和美國影星Meghan Markle結婚,這位皇室新成員是非裔美國人。英國皇室兼容各種文化,遺傳背景豐富,這也是為什麼皇室家族總是能夠吸引鏡頭焦點的原因。

3,皇室擁有最終決定權

英國以前有日不落國之稱,威權遍及世界各地,只要有太陽在的地方,英國的權力就在那,但今時不同以往,英國採「君主立憲制」,以前的君主能夠決定向國家開戰這種國家大事,但現在權力大多都交給了政府,政府代表女王能夠做出決定。不過,英國女王有一個特權在過去為大家所詬病,雖然人民選出議會成員制定國家政策,但是以前的英國允許國家政策不需經過議會審核,只需女王同意即可,英國總理就曾偷偷摸摸的為了避免政策審核耗時又可能被否決,私下請女王獨立行使「最終同意權」。

4,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Prince Philip)並不是國王

有關英國皇室的冷知識,最有趣的是,伊莉莎白二世雖然是現在英國的女王,但她的丈夫菲利普王子(愛丁堡公爵)並不是英國國王。在英國,當女人嫁給了國王,她將順理成章成為女王,但同樣的規則不適用於當英國男人娶了女王時。菲利普親王在結婚時放棄了自己繼承希臘皇室的資格,獲得了英國皇室的頭銜,但他從未有過成為英國國王的權力。在外界看來也許不太平等,卻只能用有趣來形容,如果皇室法律要和國家一樣進步,那麼未來可能還需要改變。

 

 

 

 

 

 

智者不惑 发表评论于
这是一篇有关英国王室的难得绝世好文,科普了历史知识,值得收藏。

谢谢博主,辛苦了,大赞!
怀旧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常态' 的评论 : 噢,你进口的?
怀旧人 发表评论于
我怎么觉得有点在夸1911年成了太监和1949年加入国民党的人,说他们做得好做得好呢?我建议与其写成这样的Title 不如改称英国王室历史趣谈更好一些呢?
xiaomiao 发表评论于
我认识的英国人都不如楼主爱戴英国女王和王室。
邮政编码279 发表评论于
现在要是恢复伟大万岁毛主席,用投票的形式,相信至少70%的中国人逮着了机会去表达他们的爱戴。
易守南宫 发表评论于
不用盯着百年前的历史看。哪个较大的国家历史上是完全清白的?包括厉害国。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2020-03-29 00:59:57

大规模在在印度种植和贩卖鸦片的英国公司“东印度公司”的最大股东就是英国王室,“东印度公司”贩卖鸦片到中国,被林则徐拒绝后,英国开始发动侵华战争,断了王室的财路,王室就动用国家的力量为自己的财路开道。
湾区范儿 发表评论于
谢谢博主分享。学到新知识了。英国管理印度及亚洲殖民地是比较残酷的,最终让各个殖民地独立,又显示了与时俱进的一面。现在英国人也只能“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回忆一下“日不落帝国”的旧日辉煌。
金米 发表评论于
英国王室特别是女王,为什么能受到英国人民的尊重和热爱,最主要的是与时俱进和顺从民意。
特别是女王,25岁登基,非常敬业。等于把自己嫁给了国家,90多岁了,还坚持每天看报纸,了解民意,还时常出来和民众挥手致意。
有些人无知的说,女王为什么不把王位让给儿子,他们不知道这是因为王室的传统,王位是一直要坐到死的。
白金汉宫不属于王室,属于国家。
枪迷球迷 发表评论于
英国的自由大宪章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一。是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的祖先。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英国人选择君主立宪制是有起历史原因的,对王室的拥戴和热爱也是有历史原因的。最被人常常提起的是女王的母亲==Queen Mother在二战期间和伦敦人民一起,支持鼓励英国人民度过艰难战时,以及女王本人参军抗德等行动。我很好奇文学城中总是辱骂英国王室的某些人是出于什么心理?人家英国人愿意留着王室,碍着你啥事了?如果100多年前中国革命前辈愿意留着满清皇家,也一定有其理由,现在没准满清的后世之人还能享有某些特权,可惜满清皇家不给中国的革命党人任何理由留着他们。
兵团农工 发表评论于
谢谢无法弄来访。
转载:
大宪章,史称第一次革命,规定人民可以反抗暴君。
1215年6月15日,在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草地,发生了英国历史上堪比诺曼征服和光荣革命的重要一刻,标志着英国宪政史正式开启的《自由大宪章》在这里盖上了国王约翰的玉玺,世界历史上第一部以限制国王权力为目的的法律文件在国王妥协下被合法颁布。英国从此开始了他们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驯化王权的历史。

  《大宪章》之所以能颁布,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文所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民族传统、民族性格和诺曼征服后英国贵族阶级兴起这些深层次的根本原因之外,国王约翰的无道统治则是导致贵族和人民反抗约翰暴政,逼迫其签署《大宪章》的直接原因。
XYZ94538 发表评论于

大规模在在印度种植和贩卖鸦片的英国公司“东印度公司”的最大股东就是英国王室,“东印度公司”贩卖鸦片到中国,被林则徐拒绝后,英国开始发动侵华战争,断了王室的财路,王室就动用国家的力量为自己的财路开道。


常态 发表评论于
进口鸦片为英国立下头功。

hotel 发表评论于 2020-03-28 19:21:37
种鸦片为英国立下头功
chufang 发表评论于
谢谢历史小常识!我记得对皇权的限制是14世纪的事,难道我记错了,回去查查去。谢谢
*************************************************************************
可能是大宪章的时候,约翰王想要得到议会的帮助而签订的一个条约。
SwissArmy 发表评论于
有没有研究一下戴安娜王妃是怎么死的?
hotel 发表评论于
种鸦片为英国立下头功
ahhhh 发表评论于
英国王室,不是皇。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谢谢历史小常识!我记得对皇权的限制是14世纪的事,难道我记错了,回去查查去。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