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椒之战
公元前 494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水战,吴越夫椒之战,在无锡马山水域暴发,至今尚存吴王擂鼓的战鼓墩遗址。
当年战鼓墩 鏖战血飞纷
鼓破声将寂 吴王心欲焚
挥戈挝赤地 巨响入青云
越卒生惊恐 吴兵争立勋
风云由此变 胜负立时分
似有神相助 奇墩天下闻
【背景材料】
挝,zhuā 这里作动词,意为 敲打,击。
战鼓墩,位于马山桃花村与牛塘交界的“四平湾”。离龙头渚约三公里。当年,有一丘林木葱茏的小山嘴,插入湖中,方圆百丈,形似巨鼓;用脚蹬地,会发出咚咚鼓声,故称“战鼓墩”。吴王夫差,为报越国欈李杀父之仇,准备率兵伐越。越王勾践先发制人,率军直扑吴国驻有重兵的阖闾城。马山面积数十平方公里,是阖闾城的屏障,伍子胥在此练兵。夫椒是马山岛屿,两国水军在夫椒山附近水面展开激战。起先形势于吴军不利,越军开始登陆,吴王夫差亲擂战鼓,激励将士。由于求胜心切、击鼓过猛,竟将战鼓击破,一时鼓声沉寂;吴王大惊,深恨自己鲁莽,击破战鼓,不由将鼓槌猛击土墩,发出巨响,吴王大喜,巨槌猛击土墩,令卫士以脚踹地,声如天鼓轰鸣,响彻群山,五湖浪涌,吴军士气大振;越军误以为吴国来了生力军,立时气馁,终于大败。
“战鼓墩”便成为名胜古迹。墩上有碑,大书“战鼓墩”三宇。
这里山岗连绵、岩石峋嶙,东有“夫山”,西有“椒山’。文革中造反派以为战鼓墩地下有宝贝,擅自挖掘。结果一无所获,破坏了地质结构,已无咚咚之声。近年填湖造路,战鼓墩已不在湖边了。
《吴下咏怀》 元•谢应芳
太湖三百里 流血水云腥
战鼓有时歇 渔歌无处听
飘零孤雁白 惨澹远山青
题橘音书断 令人忆洞庭
战鼓墩
(一)
临湖战鼓墩 越甲袭吴军
碧血横飞处 至今唯棘榛
(二)
陈兵战鼓墩 殊死卫吴君
白骨如山积 千秋无一坟
(三)
鹧鸪藏绿丛 战鼓正咚咚
不忍红尘劫 悲声啼碧空
《太湖送别》古风
明•王达
吴越当年曾树怨 百万旌旗此中战
波涛闻与血同流 千古涛声今尚现
湖南湖北今同宇 吴越英雄作何变
【注】
王达字达善,无锡人士。初以明经授训导,入国子助教。成祖登极(1403年)参与修洪武实录,擢编修,进侍读学士。工书,国朝名贤遗墨有其迹。 有《弇州续稿》、《列卿记》。
篆书 战鼓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