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时年纪小 一

记得当时年纪小( 一)

昨天收拾房间的时候, 从柜子底下翻出一摞十几年前写的毛笔字,是当年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默背的几首古诗,贴在墙上教他们背诵。时间过去太久,宣纸上早已经闻不出墨香,我翻了翻,发现除了全国小学生都知道的那几首绝句,居然还有两首七律,杜甫的 《登高》和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我确定自己从没教过孩儿们这两首诗,但是却不禁莞尔,想起自己学背这两首诗的情形。

那年我应该是七岁,快要上学了。不记得为什么了,妈妈打包送我到石家庄表姨家呆了三个礼拜。表姨和姨夫在石市六中作老师, 就住在大操场边宿舍区的一个小院子里。那时他们家里的爷爷还在,是我见过的第一个"美髯公"。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他的样貌,可是我记得他的胡子,长长的,中间用那种百货店捆糕点的纸绳子系着。他还有一把小木梳,每日午睡起来都要解开绳子梳捋胡须, 然后再拿新的绳子系上。这个爷爷每天写大字,不仅他自己写,还抓着表哥们和我陪着他写。我人生中第一次拿毛笔就是在他家。 记得二表哥和我是描红,大表哥已经自己临帖了,他每天开始都要先写一篇"永"字,然后再写别的。

写完大字就要背诗了,我学的第一首就是杜甫的《登高》。现在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爷爷会教我们三个娃娃念这样沧桑的一首诗。三人相比,大表哥最占便宜,他那时应该三年级,字起码快认全了,二表哥和我年龄相仿,都认不得多少字, 完全是死记硬背的。虽然老爷子每天都会逐句解释一遍诗意,可是我不记得对我有什么帮助。二表哥还不如我,他记性不好,人又好动,老走神儿,几乎每天被打手心。一首诗学了一个礼拜,然后就换了“相见时难别亦难”。虽然还是首不太合适的,但因为我妈带着我和哥哥刚养过一年蚕,我听得懂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所以很兴奋。

现在回想,爷爷应该是上私塾出身,所以教我们也是按旧式学堂的法子来,不管怎样,趁年幼先背下来再说。好处是我至今记得这两首诗,反而当年在初高中背的一堆古文都丢三落四了。坏处是因为不理解,当年第二句头两个字老背颠倒,有了病根儿,至今到了“渚清沙白鸟飞回”,总得停一下,掂量掂量。

除了写大字和背诗,我还每天早上和表哥们一起,跟在姨夫身后绕着操场跑步。那操场在小小的我眼里好大,跑道似乎没有尽头。应该是没人要求我晨练的,大概是我见表哥们都早起,自己也上赶着,当跟屁虫。那时候应该是暑假,大表姐在学校的什么宣传队跳舞,很忙。她在家的时候就训练我们压腿劈叉翻跟头,四个人吵吵闹闹,然后爷爷就变出一个冰镇的西瓜,切开给我们吃。爷爷每天会煮一大锅二米饭,等姨回家炒菜,然后一家人在院子里围着小方桌吃饭。我在家喝过小米粥,但没见过小米,第一次见黄黄的小米饭,还大惊小怪的,被表哥们好一通嘲笑。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离开爸妈,也是第一次坐火车。去的时候是和到北京探亲的表姨一起,回程的时候,表姨把我先托给了列车员, 然后她发现车厢里有两个女解放军,就又拜托了她们。我是被解放军阿姨拉着手下火车,走出站台,送到妈妈面前的。我记得回家后向小伙伴们吹嘘了很久。

王大人胡同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猫姨' 的评论 : 很神奇难忘的经历
猫姨 发表评论于
小时候也是这样被托付给父亲的同事在火车上来来去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