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称”贤母“却不是”国母“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不以“国母”自居的宋氏
       每个时代都有当代的富翁,就像中国的千万富翁快接近日本总人口了,亿万富翁、富可敌国的富豪也不计其数。
      100多年前在日本也有一位富翁,但他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支持让人知之者之,不知者可能只觉得在历史上一笔带过。他被孙中山称为“贤母”,却并不是“国母”的梅屋庄吉。


       宋氏三姊妹走完了辉煌的人生路程,最后都没有履行他们父母的初衷,其父母希望死后和葬在一起的意愿。宋庆龄之父宋耀如生前在上海买了八穴墓地,想着一家人到了九泉下也要在一起。但是造化弄人,宋家子女六人,最后留在大陆的只有二女庆龄。享年88岁。
       三女宋美龄临终遗愿也是希望能叶落归根,葬回父母身边。但是种种原因没能如愿。蒋介石希望能跟她合葬,但被她拒绝了,最后葬在了美国。活到105岁。
       大女宋霭龄死在美国,活了84岁也葬在了异地他乡。她死时美国的《纽约时报》这样报道的:“这个世界上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掠夺成性的居民昨天在一片缄默的气氛中辞世了。这是一位在金融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妇女,是世界上少有的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敛财的最有钱的妇女,是介绍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话的创造者,是使宋家王朝掌权的设计者。”
    在《宋家三姊妹》提到舆论评宋家三姊妹是这样的:“大女(宋霭龄)爱钱,二女(宋庆龄)爱国;幺女(宋美龄)爱权”,据宋子安的后代表示:此条评论合乎事实。


      不管三姊妹各自论爱什么,三姊妹都是与“后代”直系亲属无缘。宋霭龄好不容易有二男二女却子孙不荫,庆铃、美玲没有子嗣。唯有生前死后的故事让人感叹。
       宋庆龄女士生前已经明确表示:她不想再去沾中山先生的光。人到晚年名利什么的也无所谓了,她这一生万事也都无愧于心,唯独对父母不曾尽孝,生前留憾,只能作为女儿在九泉之下尽孝了。最后一刻和晚年情同姐妹的女佣一起长眠于父母身边,也算是她一生为国为民之余最后的自私吧。
       在台湾人们称孙中山为“国父”,理所当然宋庆龄应该是“国母”。然而宋庆龄对此似乎也不感兴趣。
       早年追随孙中山、在日本千叶结婚受到日本人梅屋庄吉的资助而与孙中山结为连理。在梅屋家里住了三年是他们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孙中山的革命如果没有梅屋的资助也绝对不会成功、也没有底气的。
       梅屋给与孙中山的“军需金”,让当时被称为“孙大炮”受人另眼相看的年代有了十足的底气。梅屋的支持让孙中山每次起义、失败、再起义、再失败连续十多次,都是失败了再来,梅屋一如既往地慷慨支持。一个经营照相馆的小老板,也靠了祖上的财富到底资助了孙中山闹革命多少钱?只能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继续支持孙中山,顶住日本政府和满清朝廷的“冠照”将公司搬到新加坡和香港。有头脑的梅屋庄吉结果进军电影业成了日本电影接的开山鼻祖(现在的“日活”)。有人做了个统计,说梅屋庄吉援助孙中山的资金到达当时国家预算的十分之一,用现在的金额换算就是“N”亿元的价值了。在      孙中山被尊为“国父”称号的同时,孙中山对比他小两岁的庄吉说“如果我是国父,你就是国母!”。并亲自用毛笔在梅屋庄吉的衣襟上庄严地书写了“贤母”二字相赠。这些宋庆龄都是亲身经历过的掌故吧。

      梅屋庄吉自始至终都在支援孙中山的革命,孙死后还铸孙文铜象给“黄埔军校”等四尊铜像。
       中国的革命没有当初苏联的极大支持也不会有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机会。当然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就更是数不清了。可惜的是美国政府的军援都要通过宋师兄妹,先兑换成外币通过四大家族后才能进入国内。这样的仗不打输还有道理吗?
      蒋介石的侄孙蒋孝镇曾对军统头子戴笠说:“委座之病,唯宋(美龄)可医;夫人之病,唯孔(霭龄)可医;孔之病(孔家贪腐)则无人可治。” 可见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腐败到了“病入膏肓”之境地也。
    当然对于“国母”称号也好,宋庆龄与孙中山合葬问题也好,都是有着当时当政者千丝万缕的政治考量的,也不是一个因素决定、不是一人能定得了的。世事复杂纷纭,世事又波云诡谲,史实往往又更是扑簌迷离……。

孙中山夫妇和梅屋庄吉夫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