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哈希对话录》对话一~十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与马哈希对话录》

Talks with Ramana Maharshi -Sri Ramanashram Publication

中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妙高峰上

(繁体出版名《对话真我》蔡神鑫译)

 

记录者笔记

在他极关键及困苦的岁月中,一个卑微的慕道者来到拉玛那马哈希尊者(Ramana Maharshi)身边。他为求自身心灵平静,并得到道场主管尼兰嘉南达斯瓦米允许而住在道场。求道者视此为契机,记录下老师甜美、省人的觉悟之语。此项自我布置的任务,目的是净化自心,以更好理解薄伽梵尊者微妙深语。不久之后,道场主管正式把记录带到道场。书中的记录发生在1935-1939年期间,期盼对读者的修道有所裨益。

记录者

于吉祥拉玛那道场

 

原序

这些“对话”发生在1935-1939四年间,都是由尊者一位极年长的弟子室利·穆纳嘎拉·文卡塔拉米亚(Sri Munagala S. Venkataramiah,即现名拉玛那南达·萨拉斯瓦提斯瓦米 Swami Ramanananda Saraswati)所记录。他的母语是泰鲁固语,但英语和泰米尔语都很流利,并能以梵语交谈。对于发愿记录薄伽梵尊者与弟子访客谈话的人而言,这些都是必备的能力。

本书(《与马哈希对话》,talks with Ramana Maharshi) 所覆盖的四年,正是道场辉煌巅峰时期,马哈希身体健康,他安坐的大厅日夜敞开大门,欢迎一切来客。访客自全球各地成群结队而来,鲜少在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没有代表来过道场。尽管印度访客依然继续增长,战争却自然妨碍了外国访客到来。但正是这些对话,尤其是许多和西方人的对话特别有趣。西方常引以为傲的现代物质主义和去宗教化的倾向,在这里遇到对手。薄伽梵尊者丽日耀天,即使那些不明白他或不同意他话的人也为之心折,不由自主在他的身边得到提升。

尽管室利·文卡塔拉米亚完全胜任这项工作,但当薄伽梵尊者开始谈话,要跟上记录并非易事。他对主题尽在掌握,无论恰好用什么语言交谈,他从不遗失一字。所以,只能记下一些记录,因为听者为了不遗漏一字已忙得不可开交,何况这些话并不总是容易理解。许多来道场的人只会说英语,室利·文卡塔拉米亚为他们做翻译,因为尽管薄伽梵尊者的英文程度足以阅读英文报刊杂志,但他却不愿多说。相比仅做记录,承担译者一职是更困难的任务。尊者的语速如此均匀,不容任何空隙让译者把其含义传达给热忱的提问者。所以时常会不得不请薄伽梵尊者稍候,好翻译给焦虑的听者。故而,记录的难度可想而知,只有在上师足下承事多年并已全然领会其教法及阐述之道的弟子才有能力完成这一任务。所幸,室利·文卡塔拉米亚正是这样的理想人选。

必须要承认此书中使用的语言并非一直都典雅优美,这样的环境下这也是可以预料的;无疑这些都可以被修改,但是还是尽可能保持原样,因为觉得若非如此,会失去现在具备的某种自发无雕饰感。尽管对话是以数种南印度语言进行的,但大部分都是用英文记录。其余以泰米尔语和泰鲁固语记录,为成此书,这些段落已做翻译。常常会把完成的记录交提问者校验,但在放入笔记本之前,都会把记录给薄伽梵尊者过目认可或进行必须的修订,所以全部对话都得到尊者本人的确认。因此我们可以肯定说在这里我们有看到的是上师确切的教授,阅读此书我们再一次回到旧大厅,坐在他的脚下,畅饮他口中掉落的每一个字,陶醉于他的微笑、他优美双手的动作,他的举动;他是真正的艺术家,常常会扮演他说的故事里的角色,让人更好领会他的要点。

有人也许会想批评此书单调乏味,但这所谓的单调是有意为之,因为无论对话看起来是多么相似,总会带出些新的要点。薄伽梵尊者一直强调解脱所需的独一本质的真理,即唯有独一自性,唯有自性,没有别的。知此则其余一切尽知。这无法重复得太频繁。

无疑,对这一事实的理性掌握会带人上道,但一旦开始在路上,理性知识必须要成为体验。要彻底了知一样东西,而不是泛泛认识,就必须成为那样东西,否则了知就不完整。正如我指出的,我们一直都只是自性,但我们把自己与无知限制相关联,与自我相关联,我们忘记了观者,把自己和所观相关联。然而我们对此能做些什么呢?习性是如此持久,妄心想象出了一生复一生,创造出了世纪复世纪。它让自己越来越深陷无明,而现在发现自己已不愿意,甚至说即使愿意,也几乎不能从自己创造的花花世界中脱身。

你即是自性,他告诉我们,就只是自性,其余别的一切都不过是想象。所以在此时此地,就“是”自性。不需要逃入森林,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继续你最基本的行为,但让自己与行为的做者的联系中解脱出来。你就是那个

这些对话中,用适合各种口味和根器的语言给出一个接一个的例子。阅读此书会自动带人向内来到源头。它本身就是充分的修持(sadhana)。不要欺骗自己,你已经是那个了,再不需要获得别的了,只是虚假的关联脱落,认出限制只是幻象。

他对此的教授广为人知:参问自性。永远,自始至终寻找自我的源头,这个显而易见的演员。而达到目标时,他告诉我们,自我会自行掉落,什么都不会留下,除了全然妙乐的自性。但这里并不是详细阐述这个法门的地方;有兴趣的人可以在吉祥拉玛那道场轻松找到需要的书籍。

建议每一个人都去读这本书,试着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在此之外还能再说什么呢?不要轻易放过一个字,或忽略任何一段对话,视之为多余。这里全都是纯金。而再一次,我们看见永生的拉玛那马哈希尊者亲身现在我们面前,用他自己无可比拟的言语教导我们,为我们的利益和幸福。

在此书完稿付梓之前,发现第一部分并未按时间顺序排列,最终决定不推迟出版,不改变现有的安排,因为这对于内容绝不造成任何差别。对话所标示的日期仅供参考,及保障对话真实可靠。

195511日,吉祥拉玛那道场

1935515

对话一

一位云游僧请尊者解惑:如何才能了悟世上一切都是神?

尊者:如果你的所见成为智慧之见,你会发现世界就是神。如果不认得究竟之灵(),又如何明白其无所不在?

 梵文sannyasi。指弃绝世俗、云游四方而修行的印度教僧侣。亦指婆罗门一生四阶段,即梵行期、居家期、林栖期、遁世期之最后一期。

 

对话二

有人询问觉受的本质。

尊者:无论处于何种状态,觉受都是状态的一部分。在醒位(jagrat),粗大肉身感受到粗大的名色;在梦位(swapna),心念身感受到心念所造的多样名色;在沉睡位(sushupti),与色身的认同消失,亦无觉受;而在超越位,与梵认同让人与一切和谐。无有任何离于自性。

 不二论吠檀多祖师乔奈波陀(Gaudapada)谓自我有四位:一觉我位、二梦我位、三深眠我位;而最上之我,不见,不取,无相,无愿,不可说,安静,吉祥,不二。(见《圣教论》,巫白慧译本)

 

对话三

被问及幸福的本质。

尊者:若人认为幸福源于外因及所拥有的财物,那可藉此推断此人的幸福会随财物的增减而相应变化。那么,当他不再拥有财物时,幸福也会消失。可大家的实际经验又是如何呢?与此观点相符吗?人在熟睡中不拥有任何财物,包括自己的身体。可他并非不幸福,而是相当幸福。每个人都渴望安睡。所以说幸福是内在的,非由外因。若要打开无杂染的幸福宝藏,必须证悟自性。

 

对话四

年轻的知识分子问马哈希:您为什么说心在身体的右边,而生物学家们却发现在左边?此人请教经典中的认证。

尊者:确实如此。无可否认生理器官是位于左侧。但这里所说的心不是肉身之心,这个心只在右侧。这是我的体验,并不需要求得经典认证。不过你还是能在《马拉雅拉姆之阿育吠陀》和《悉塔奥义书》 中找到确证。

尊者引用了后书中的咒文及前书里的唱颂。

 Malayalam Ayurvedic:阿育吠陀为印度传统医学。马拉雅拉姆语为印度喀拉拉邦官方语言,此地保存着完整的梵文阿育吠陀。

 Sita Upanishad:悉塔为史诗《罗摩衍那》中男主角罗摩的妻子。由于罗摩为毗湿奴化身,悉塔则被视作毗湿奴妻子吉祥天女的化身。

 

对话五

工程师弗莱德曼先生谈及加持。

尊者说盐做的人偶落进海里,防水外套是保护不了的。这比喻让大家开怀鼓掌。

尊者补充身体就是那件防水外套。

 

对话六

云游僧询问如何使心不散乱。

尊者:你见到对境时便忘失了自性。若能安住自性,就不会见到对境世界了。

 

对话七

有人问是否如《达克希那穆提赞歌》最后一颂中所说,八种神通(悉地)是与圣位(Iswaratva)共同成就的。

尊者说:先证悟圣位,再提其它问题吧。

 Dakshinamurti:是湿婆一种显现,代表智慧及对一切知识的了解。常以一面四臂的瑜伽士或导师形象出现。名字可直译为面向南方(Dakshina)的无形(amurti)”,故在印度的神庙里,他的造像常面南而立。

Dakshinamurthy Stotra:不二论祖师阿迪·商羯罗(Adi Shankara)所作。末颂为:真我之意,此颂已释。闻之思之,禅修歌者。得证圣位,大自证境。八大悉地,无隙成就。 P.R.Ramachander英文译本)

或见马哈希对这此颂的翻译:于此颂诗中,全然自性已得诠释,听闻沉思,禅修歌诵,上主之威及全然自性所具的无上辉煌会降临,八种悉地同时皆得成就。

全文点击 达克希那穆提赞歌

 

对话八 

持诵偶尔获知的咒语能得到利益吗?

尊者:不能。此人必须堪能持诵且有此咒的传承。

尊者用一个故事来说明:有一国王去宰相家,发现宰相正在家里静坐持咒(japa)。国王等结束后,问宰相所持何咒。宰相答是所有咒语中最神圣的迦耶特利咒。国王希望宰相能传授此咒,但宰相坦诚自己没有能力传法。国王就从别处学来,并在再次与宰相会面时念诵,想知道念得是否正确。宰相答说咒语是正确的,但却不适合国王来诵。

 Gayatri mantra:为取自《俱梨吠陀》祷文经句咒语——「我等系念于彼,愿彼可敬、绽放光明之神引领我等开悟」。传统上婆罗门青年男子在成人仪式时会被传授此咒,之后每日诵持。

国王坚持要他解释。宰相就叫附近一个侍者过来,命令他去抓国王。侍者没有听从。宰相重复说了几次,侍者仍不服从。国王大怒,命令侍者去抓宰相,侍者立刻就照办了。宰相笑言这就是国王所要的解释了。

国王问到:为什么会这样?

宰相答:同样的命令,同样的执行者,但施令者权威不同。我发命令时,没有任何效果。而您发令时,效果立现。咒语也是如此。

 

对话九

弟子:为什么经典中说智者像小孩子?

尊者:小孩子和智者(Jnani)有一处相似。孩子只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兴趣,一旦事情结束就不会再去想。所以,事情显然不会给孩子留下任何印象,也就不会产生心念上的影响。智者同样如此。

 

对话十

弟子:访客询问如何根据尊者《显露的真相-附录》中第九首诗的教导来觉悟自性。难点在于如何控制识心。

尊者:通过调息可以做到。如果你不借助其它帮助,自行练习这个方法,识心也能得到控制。否则只有在更高力量现前时,识心才可自发得到控制。这便是亲近智者(sat-sanga)的殊胜之处。

 Truth Revealed,又名《实相四十诗》(Ulladu Narpadu,Sad-vidya) 是马哈希应弟子之请,用诗的形式开示教法。按传统共做四十首道歌再加一首祈请文,如此集结而成。由于初始的四十一首里包括一些梵文译文,弟子请求一本完全来自尊者原创的作品。所以马哈希再写了四十一颂,这就是《显露的真相》。最初做的四十一首就叫做《显露的真相-附录》。

附录第九首:于心莲之中,纯净不变之觉性即自性。自我消除时,自性之觉给灵魂以解脱。

 sat-sanga 一词原意为与存在(sat) 同在,也指求道者到导师身边,探寻实相。了悟实相的智者与实相不二,在他指引下静默、问道乃至行住坐卧,即是与存在同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31fb990102yskz.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