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人们没有了外出吃吃喝喝的快乐,一切自力更生,好在蜗居在家为公司打工,时间灵活,若馋什么,尽可上心去烹调。不过一家老小突然分分钟在一个屋檐下,照顾好每个人的胃口亦非轻而易举。
上周带孩子去 Costco, 他东看细看, 一眼瞧见有中式半成品馄饨,非要买, 我说家里做的比这好吃, 人家说疫情前曾在大学附近的 Costco 品尝过,味道好及了,哦哦, 无语, 人家与之“抄手”有缘分, 咱只好顺其之意...... 我们孩子这里生这里长,无论小的时候咱塞给他多少大米,至今依然敬而远之,唯一上口的就是馄饨。由此我们住在一起近两个月以来,没少在面食上下功夫,什么西洋菜馄饨,香菜馄饨,荠菜馄饨,肉馄饨...应有尽有,看着太太出奇制胜引领孩子的胃口,也让咱想起与馄饨的过往今夕。
咱成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文革时期的北京,居住的大院区方圆十里地,只有两三家餐馆,老爸老妈带我们去享用的次数屈指可数。印象中,一家餐馆门堂前供应的大皮馄饨和生煎包,一直以来让咱垂涎欲滴。每次去里面都是“人山人海”,供不应求,一边大妈大婶忙碌包馄饨做包子,一边是滚滚的猪骨大汤锅。人们一侧站排边等边欣赏,一波一波来,有时肚子不争气,咕咕叫声不断...这就是咱成长中对北方大皮小馅馄饨的印象,它是以高汤带馄饨,常与包子一类的面食一起共享。
后来父母下干校送我们回广东老家,那年代虽是文革,一切供应限量,然家乡仍有一定的自个自足空间,所以吃喝过得去。记得外婆曾带咱去镇上打牙祭,那是南方的大排挡,吃的玩意都摆在街面上,在那让咱见识了广式馄饨面,那是一种略带黄颜色的小皮裹的大肉馅馄饨,它们混在放在细细的面里,味道十足,感觉与北方相反,是馄饨带面。
后来参加工作,有不少机会出差行走各地,咱又有了新发现,在上海人家有大馄饨小馄饨之分,还有菜肉馄饨,初初去一头雾水,不就是个馄饨搞得如此复杂,慢慢品尝之后,才道出其中的奥秘,沪式馄饨各有千秋。上海周边的无锡常州,更有甚的是将其发扬光大,加糖,甜甜的肉馄饨一时吃起来,不甚适应-:)
有年到重庆成都出公差,去前只知道川人爱吃辣,别的知之甚少。有天在街上瞎逛,看到路旁人们围着一个摊子在等什么,俺好奇走过去打探,边上人告知此家乃是本地出名的“红抄手”, 什么玩意?当时想是不是猪爪子鸡爪子一类的东东,到近前一看,锅里红红的辣椒托带着一个个馄饨,原来如此,过后想一想还是蛮形象,馄饨样子确实像一个手型 -:)
出国初期上学打工,在一家做杂碎餐的中餐馆打工,这纯粹是糊弄老外的唐餐,咱在后台帮厨,人家也做鸡汤馄饨之类的玩意,大体像是广式馄饨,在那里与大厨学到了做馄饨的技巧,速度不比当年国内看到的大妈大婶包的慢 ......呵呵,孩子与Costco “抄手” 有缘,咱与馄饨有不解之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