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一篇"当民国遇见温婉的女子", 外加照片若干, 倒也不必列出全部, 只需几张, 就可以了.
如今能在网上晃来晃去的人, 老中青三代, 老的得叫这些"民国美女"妈妈阿姨, 中生代的人就要叫奶奶外婆了, 年青的人, 这些就是"太奶奶老祖宗"啦!
当下羡慕民国的人颇多, 究竟是些什么人?
再看一张也是"民国"时期的照片, 再作一些"阶级分析", 没有立场, 是为"白相".
只看上半部分.
一辆三轮车, 上下五个人.
车上坐的正是两位所谓"民国美女", 到底多有钱? 阿拉勿晓得, 肯定不会是很穷的人, 听家里老人说, 旧社会一般有技术的工人家属, 一样也是穿旗袍, 一样也有坐三轮的, 当然说的是那种技术工人, 他们收入是不错的, 真正有特殊技能的工人, 收入比一般小职员还高呢! 普通小职员遍街都是, 随要随找,但有技术的工人可不是想要就有的.
踏三轮车的当年叫"三轮车夫", 90%是苏北人, 5%是山东或安徽人, 还有不超过5%的, 也许就是全国其他省份的了. 踏三轮车, 身体要好, 语言要能与大多数顾客沟通, 所以一个只会讲比如湖南湘西哪个县方言的, 实在就难吃这碗饭., 另外在上海干这行, 还得讲几句洋径浜英语呢, 踏三轮车朋友, 肯定就是穷人了, 但好歹靠着身体和"头子活络", 可以养活一家老小, 日子不会好, 也不会饿死, 否则都饿死就没人踏三轮了.
另外二位, 就是滴滴括括的穷人了.
先说车后那个"推桥头"的, 这也是上海的一种"职业", 三轮车在要过桥时, 车夫要下车一手扶笼头(北方人叫车把)另一手抓住坐垫连拉带推, 也未必有本事过得去, 于是市场的需要, 就有人专门站在桥头, 等这种情况出现, 上前去推着三轮上桥, 到了桥顶高处为止, 按市面规矩, 得乘坐三轮的人给一点点钱, 推桥头朋友接过钱谢一声, 回到桥头继续等下一个机会, 注意, 这种推桥头不是谁想做就可以来做的, 否则会乱套, 旧社会上海的社会, 相当程度是靠帮会在维系着稳定, 大家各有地盘, 但抢夺码头(即地盘)的事也时有发生, 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比如推桥头的地盘, 外白渡桥南是张阿狗的, 北桥头是李阿猫的, 互不干涉, 大路朝天一人一边.
那么, 一个刚从高邮来的小赤佬, 什么也不会, 身体倒勿错, 干什么事呢? 正好隔壁爷叔认得李阿猫, 那么爷叔带着小赤佬, 买两瓶绍兴花雕, 到李阿猫家拜访, 讲讲好话, 李阿猫一看是同乡, 人蛮老实也蛮结棍的, 就说好吧, 明朝几点钟到桥头来, 要知道, 每推一次桥头所得的钱, 勿可以私自摆进自家袋袋的, 要交给李阿猫统一分配, 李阿猫就是"小组长", 哪天啥人不舒服, 没办法来推桥头的话, 经李阿猫认可, 也可能多少给一点点钱吃饭的. 桥头推久了, 李阿猫看侬上路格, 也许就会介绍小赤佬去学踏三论车, 就等于是"升了一级".
最后阿拉来看看车旁边那位妇女, 伸着手, 分明是在要钱了.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最穷的人了, 但凡有丁点儿办法,谁也不愿吃这么开口饭的, 而且, 在李阿猫的地盘乞讨, 也不能不孝敬孝敬阿猫呀, 时不时地, 给阿猫买一幅大饼油条啥的, 或者在和阿猫说话时, 故意把身体贴过去蹭蹭, 再进一步, 阿猫手不老实的时候也忍了, 让他赚点便宜.
言归正传, 重点是, 如今那么多人说起"民国"时期的那个口气呀, 那付腔调, 可列位, 衲屋里老底子到底是属于哪一部分?
若是乘坐三轮车的"民国美女", 其后人说起来有点老卵, 倒也罢了. 可若是前人是三轮车夫, 乃至推桥头甚至伸手的, 起什么哄?
但是, 每次回上海, 十分不解的是, 好些地方都有着这类对"民国"的崇敬现象, 感觉GCD 似乎白忙乎了.
用句以前阶级教育时代的话, 列宁同志说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