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战争小说《另一种历史》第5期

(视听版:https://youtu.be/QP0C5LhulaE  )

 

16)     中国?郁闷

可是这位蒋,或者说~中国,真的有必要认真对待么?首相再次点燃雪茄。

它能为战争做多大贡献?它的军队有多少战斗力?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它抗击了日本5年,至今没有投降!这使法国、荷兰、比利时乃至整个欧美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汗颜。在亲身感受日本人的强大冲击力以后,可以对中国人的韧性,重新评价了。

但罗斯福刻意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做法,很可疑嘛。那可不光是为了战争。他一再强调中国作为“弱势民族的代表性”,竟在每一个公开亮相的场合,把中国外交人员排在最前列,作出种种援助中国的许诺,并且真的在国会上为之奋力争取……这个富兰克林似乎正在为战后的世界作打算呢。天哪,那种对中国热心呵护、勉力提携的态度,简直像扶植一位来自穷乡僻壤的竞选伙伴!就像他遴选了从农村选区出来的华莱士作他的副总统一样。

罗斯福一定认为,战后就是由美国来领导世界了。然后他要找个驯顺、忠实、依赖美国、重量级也还过得去的帮手。这瞒不过我的眼睛。我这个年纪,对一切都洞若观火。

可这不太早了一点么?总统阁下想把战后的大英帝国,放在什么位置?丘吉尔有点悲哀地想:美国啊!他肯定不想和我们平起平坐。在20世纪40年代,几乎连上帝,都想取得美国的国籍……有什么办法呢?在这场该死的战争中,我们实在离不开美国的援助。

阿卡迪亚会议上,罗斯福一再要求安排中国作为四强之一,在《联合国宣言》上领衔第一位签字,说她是“广大的非西方世界站在自由和正义一边、对法西斯坚持抵抗的典型代表”。

首相对此不以为然。在写给韦维尔的信中说:“我该让你明白美国的观点: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中国竟和大英帝国一样重要!……如果让我把这些天在美国听到的东西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CHINA’!”※ 书信原文

雪茄烧到手了。首相狠狠地把它熄灭。

 

17)     马歇尔思绪

华盛顿。宪法大道。陆军参谋部临时办公所在地~古老的军需大楼里,以往那种忙乱不见了,代之以紧张有序的工作气氛。

乔治·马歇尔上将,刚刚完成他的精兵简政改革。原来臃肿的380个大小指挥机关,被清理掉3/4。他委托铁面无情的麦克纳尼将军领导一个委员会,来执行这项彻底改组。

高效率的工作,使他沉郁的心情感到几许振作。

办公台上叠放着厚厚一大摞计划文本。已实施的、未实施的;已决策的、待讨论的……分别用蓝、绿、黄、棕、灰等各种颜色标示着区别。颜色的汇聚,就成为这些计划的总称:【彩虹计划】。而【磁铁】、【围歼】、【波莱罗】、【铁锤】……是具体代号,代表着一个个在欧洲和北非采取行动的方案。

马歇尔望着它们出神。是啊,欧洲。都是关于欧洲的。

去年圣诞节期间,召开“阿卡迪亚”会议,总统、首相和两国高级参谋人员一致确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明确了希特勒德国是头号敌人。这与他的战略思考一致。

为这一战略的确立,他可说功不可没。但是见鬼!3个月来,德国除了潜艇战对盟军有一点威胁,没什么值得一提的战略突破。欧洲局势,没有想象中那么令人担忧。可是亚洲却四面起火,处处被动。太平洋舰队被打成残废。关岛、威克岛、马绍尔、吉尔伯特,陆续被占领。麦克阿瑟在科雷吉多小岛地堡里,信誓旦旦地表示与阵地共存亡。巴丹半岛10万美菲士兵,濒临弹尽粮绝之境。

日本人已扬言,要把麦克阿瑟作为战利品锁进囚笼, 送到东京展览、枭首示众,以炫耀赫赫武功。这样一位显赫的高级将领被杀或被俘,都是美国尊严所承受不了的。必须行动。不管以往有多少个人恩怨,马歇尔仍及时建议总统和战争部长史汀生,迅速将老麦调往澳大利亚!同时还亲笔起草一封对麦氏的嘉奖令。昨天的消息是,他们的小队人马已乘鱼雷快艇,逃出日本封锁线,抵达棉兰佬岛的卡加延。那里,目前还保留了美国控制的飞机场……一向高傲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日本人面前所体验的狼狈屈辱,正是整个美国此刻在太平洋战场整个真实状态的写照。

 

18)     先欧后亚……

另一件烦心事,就是随着荷兰王国在爪哇的抵抗被粉碎,刚组建的“ABDA(美英荷澳)”四国联合司令部被迫解体。西南太平洋战区陷于瘫痪……头痛的还有缅甸。日军仅两个师团,就把大不列颠数万守备兵力冲了个七零八落。仰光丢了~那是中国最后的对外通道。失去缅甸,就窒息了那条输血管。那么,刚成立的中国战区和那位蒋大元帅,还能否继续对日作战?

如果中国不能坚持打下去,此后来自太平洋的压力,甚至将会大于欧洲的压力!毕竟还有两个强国~英国和苏联,抗衡着德国人。莫斯科严寒中红军发起的反击,使希特勒不可战胜的神话第一次破灭。英吉利海峡天堑和皇家空军的出色表现,也在打消希特勒跨海征服的念头。欧洲形势最令人担心的时刻已经过去。但3个月来几乎所有抵御东方侵略的努力,无不归于失败。

日本人在规模空前地扩张。可是看吧,参谋长桌上这些印制精美、考虑周详的计划,除了过时的【彩虹5号】,竟没有一份关于亚洲的!

马歇尔苦笑摇头:唉,先欧后亚……

 

19)     民众呼声

难怪这几天,参谋长联席会议上,那位被称为“用火焰喷射器刮胡子的倔老头”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反复咆哮:必须在太平洋采取行动!必须!赶快!甚至要求动用派往欧洲的部队!

与此同时,国内也掀起一股股舆论浪潮,要求修正战略方针,优先太平洋战场。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 赞成先打败日本的民众比例是65%,而赞成先打败德国的只是23%!※ 史实

看看舆论界的呼声吧~无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这些著名报纸的头版标题,往往都是:

“究竟谁在攻击我们?”“哪一个更重要?”“军事指导的误区在哪里?”

“必须先扼住日本的喉咙!”“快斩断黄色魔爪!”等等。

……发行量巨大的《时代》周刊,冲在前列。马歇尔知道它的老板亨利·卢斯生于山东蓬莱,是中国、也是蒋一家的朋友。从创办以来《时代》就一向关注中国,已有多年历史。

 

20)     冈村谋划

北平。南池子,翠明庄。大日本国“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里,冈村宁次大将刚布置完新一轮“肃正作战”计划。

“总而言之,土八路这群几年前的马猴子,如今已呈尾大不掉之势!有如附骨之蛆,药力一过,便又迅速生长。此乃顽症,久治不愈。诸君切不可掉以轻心!”

针对华北粮仓~冀中平原的扫荡5月初开始。针对晋东南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的“肃正作战”则放在5月中旬。※ 史实日期

……散会后,冈村仍想着他去年策划的那场“百万大战”。那是针对上一年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报复行动。10万兵力,扫荡两个月,又使用了蚕食、封锁,挖沟、筑墙、开河、修路、建碉堡、制造无人区等等手段,也未能彻底把那个“晋察冀边区”肃正、剿灭掉。封锁沟挖了上万公里。这是他得意的“囚笼政策”,有着前辈的兵法依据~并且是中西合璧:塞克特的堡垒主义,和曾国藩绞杀太平军的成功战例。可是对付游击战,完全不同于他在武汉会战中的那种攻防裕如。

土八路混迹于老百姓之间。神出鬼没,情报灵通,打了就跑,令皇军防范颇感吃力!甚至把我们苦心修筑的封锁沟变成了“交通壕”,扛着梯子,穿梭往来。

必须再次展开攻势,强化扫荡!手中的兵力~第1军、12军、驻蒙军,以及4个混成旅团和“皇协军”14个团,要充分运用、调配,组成一个个“铁环阵”。

冈村大将盘算周全,吁口气,向西窗望去。离此数百米之遥,就是中国的紫禁城。对照那斑驳残颓的红墙琉璃瓦,这边的青砖建筑在夕阳里显得生机勃勃。院子里那株玉兰虽已凋谢,古槐却是绿上枝头。

他不禁心情释然,随口吩咐道:“有请片山君。今晚想与他试作乌鹭之战呢。”※ 围棋

 

21)     泰勒报到

华盛顿。宪法大道,陆军参谋部。

“请进。”听到敲门,马歇尔参谋长回应道。眼睛仍没有离开桌面,眉头也依然紧锁。

来的是值班军务助理马克斯韦尔·泰勒少校,一个机敏的青年军官、西点高材生,服役记录优异~“将军,史迪威中将从缅甸来电。”

见参谋长点头,泰勒于是报告:“他已离开重庆赶赴前线。指挥部设在曼德勒以东的眉苗。蒋大元帅答应,派出的10万远征军,统由史迪威将军指挥。”

将军脸色舒展一点:“少校,你怎么看?”

泰勒轻轻挑动眉毛。去年他作为参谋长秘书刚来不久,第一次被问的时候,惊得差点把椅子坐翻~上帝!怎么会有“上将征求少校意见”这种怪事?渐渐他习惯了这种方式。后来生涯中他一直保留着马歇尔的工作风格,直到他自己成为参联会主席。

“您是说史迪威将军?那是个少有的实干家。两年前他晋升为将军的第二天,人们就说:从昨天起,美国将官的平均素质提高了!连海军情报部那帮刻薄家伙们都说出了这种话:近年来晋升的将军中,最当之无愧的~就是史迪威。”※

史迪威,正是马歇尔上任后第一批提名晋升准将人选中的两人之一。现在从基层听到这些话,即使这位总参谋长再怎么谦逊低调,心中也是颇感受用。但他仍面无表情。

见参谋长不做声,泰勒又继续说:“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我曾在他手下、在中国工作半年,负责收集情报。我钦佩他。不管人们怎样说他性情固执、脾气暴躁~‘醋性子乔’什么的,我都很情愿地~想跟他在一起服役!……”泰勒忽然自觉失言,匆忙补充道:“当然,当然也很愿意和您在一起。”

马歇尔轻易不动声色,但对这小小谎言也忍不住侧一下头,强收住嘴边的嘲笑。原来,1月下旬史迪威受命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和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到华盛顿挑选随行助手时,在他拟定的名单上,泰勒曾高居前列。※ 泰勒1935-39年是驻日本使馆上尉衔武官助理,相当了解对手情况。并极具语言才能:日语、中文都能使用,而西班牙、意大利语程度可称流利。共同的语言天赋,早已使俩人彼此欣赏,十分谈得来。当下就一起跑到缅因大道的海味餐厅。一顿饭功夫,泰勒欣然“私定终身”,加入了史迪威团队。

然而这份名单呈报马歇尔批复时,所有人员均获准,唯独泰勒名字被划掉,且不说明任何理由。※

参谋长执意要把他留在身边。泰勒为此沮丧了很久。※ 均为史实,见于泰勒回忆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