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根据翁贝托·艾科小说《玫瑰的名字》改编的8集迷你剧已经播出,这消息让我猛然想起,1980-2020,今年是《玫瑰的名字》问世四十周年啊。
《玫瑰的名字》想必是很多文青读过至少心仪的一本小说。这是意大利著名作家、符号学家翁贝托·艾科的作品,被译成35种文字,销售量达1600千万册,可见其影响力。
《玫瑰的名字》在国内有多种版本,多从英文翻译过来。10年前,上海译文出版社了从意大利文直译的中文版,我也按捺不住“追书”的诱惑,耍酷的虚荣,立刻就买了一本。
小说的背景是14世纪初的意大利修道院。主人公巴斯克维尔.威廉,一个具有侦探天赋的方济各会修士,为了调节罗马帝国和教皇之间的矛盾,奉命去意大利的一个古老的修道院主持一场神学辩论会。威廉和他的助手年轻的本笃会见习僧阿德索一进修道院,就遭遇了一连串扑朔迷离的死亡案件,每一个死者都与《圣经》启示录七个吹号角的天使所启示的异象相关联,威廉剥茧抽丝,最终解开修道院隐藏的一个惊天秘密!
《玫瑰的名字》作为推理悬疑类型的书籍,当然是成功的。在推理文学的大国日本,此书被评为推理文学大奖20年间总榜第一名。可作为通俗小说,它可实在不够通俗。我看得囫囵吞枣:首先,字比较小眼睛不舒服;其次,艾科作为符号学家安排了那么多长篇大论那么多暗比明喻,涉及神学、政治学、历史学、犯罪学各种高深知识,一会儿罗马皇帝,一会儿阿维尼翁的教皇约翰22世,方济各会、小兄弟会、本笃会。道明会(书中翻译为多名我会)。。。一会儿亚里斯多德、一会儿培根,还有一大串闻所未闻的中古世纪的欧洲神学家,看得人蒙头转向,因此也无法真正体验此书的每一个精妙之处。
应了那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咱就是自以为很酷、沾沾自喜,殊不知不过属于看热闹一伙里的浅薄之徒而已。
正因为如此,这本书也让人百读不厌,因为随着你知识长进,每一次阅读你都可能发现过去没有注意到的伏笔,从而有蓦然回首的惊喜,有大梦初醒的感悟。
比如说,第一次看,找到一个梗:一是巴斯克维尔·威廉这个名字,让我联想起来福尔摩斯探案集里很著名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此书是我当年在被抄家的那夜看的,印象无比深刻。立刻有了联想:作家是暗指威廉是一个有神奇推理能力的探案能手吗?
后来读阿根廷作家豪尔赫·博尔赫斯,隐隐觉得,豪尔赫这个名字好熟悉,可是过去并没有接触过呀,哪来的熟悉感呢?偶然一次真是灵光一现:《玫瑰的名字》里,双目失明的修道院前院长,不是就叫豪尔赫吗?难道艾科是暗指著名的阿根廷作家豪尔赫·博尔赫斯?博尔赫斯也是瞎眼,曾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而且政治立场保守,据说因此还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说过这样的名言:“我一直认为,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这个发现让我兴奋了好一阵!真是太有趣了。《玫瑰的名字》出版时,博尔赫斯仍在世,不知是否注意到这个与他有许多相似的文学人物?想必大人总有大量,文学史上没有提及此事,说明他老人家即使看了,肯定也是一笑了之。不会急吼吼找上门打笔墨官司。
《玫瑰的名字》是艾科的第一部小说,充分展示了他的博学多才,睿智机敏。也让翁贝托·艾科这个名字享誉世界文坛,跻身一流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之列。许多后来者也争相效仿小说的架构、布局,来设计完成自己的作品。比如,热门的《达芬奇密码》,其灵感据说也来自《玫瑰的名字》。
至于有关这部小说的各种研究论文和专著更是层出不穷热度不减,仅仅关于“玫瑰的名字”这个书名几乎就构成一场20世纪末期的“阐释大战”,堪称一门“玫瑰学”。
起初,艾科打算将本书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为“梅勒克的阿德索”,后来将之命名为“玫瑰之名”。这一名称来自于古老谚语“昔日的玫瑰只存在于它的名字之中(stat rosa pristina nomine, nomina nuda tenemus.)”,查了一点资料,这句话出现于12世纪修道士圣贝尔纳的诗句中,正切合本书以至艾科一生研究的一个重大主题“符号学和隐喻”。
中国不愧文明古国,汉语不愧变化多端。就这一句古老的谚语,如今就有一大堆汉译的版本——
昔日的玫瑰只存在于它的名字之中;
昨日的玫瑰只留下它的名字,我們所知的只是空虛;
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
昨日玫瑰徒留名,吾等仅能拥虚名;
。。。。。。。。, 。。。。。。。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可能还会有后来居上的汉译版本?
岂止玫瑰,所有可见的物质最终都会腐烂朽坏乃至消失,留下的都是名字而已,这名字不就是文字,不就是书籍吗!
《玫瑰的名字》里,修道院院长对威廉夸耀他们有举世无双的藏书馆。他这样吟诵:“一座没有藏书的修道院,如同一座没有财富的城市,没有名望的城堡,没有炊具的厨房,没有事物的餐厅,没有植物的菜园,没有花草的草坪,没有树木的树林。。。。”
不知道这是谁的诗句,但是“甚合朕意”。
而在这本小说里,亚里士多德失传的《诗学》第二卷正是这一连串死亡事件的因和果!
意大利的这部8集迷你剧,忠实于原著,又发挥了电视剧的视觉优势,对修道院的宏大,雕塑的繁复精致,藏书馆迷宫的设计,中世纪残酷的刑法,每一次死亡的描画,睿智正直的威廉,纯洁年少的阿德索,傲慢残忍的教皇使者贝尔纳,心怀叵测的修士们,深藏不露的豪尔赫,一个个人物一个个场面犹如一幅幅历史题材的古旧油画,给人深刻的印象。看不下书中那些冗长议论的一定会津津有味地看这部电视剧。
艾科生前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如果有一天去了另一个世界,最想带走哪一本书?他回答:可能带上《玫瑰的名字》,不是因为钟爱,是因为讨厌。他呕心沥血写了那么多书,可人们说来说去,就是这一本。所以他要带走,不想听见人们再提了。
可是他也不能不承认,他所有的名声也都来自这本书,所以如果只能带上一本,他怎么能不把它带上呢?
在《玫瑰的名字》初版时,意大利出版方一度像删掉开篇关于历史的长篇大论部分。艾克坚决反对。他说:“修道院通常建在山的高处。我希望读者能经历和我一样的磨难,直到爬上山顶。如果他们不愿这样,那他们就不是我的读者。”
你愿意历经磨难爬上山顶,成为《玫瑰的名字》的拥趸吗?
献上自己栽种的玫瑰,向伟大的艾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