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流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铁钦纳的构造的心理学深受欧洲影响。此时欧洲经验主义盛行,经验主义对抗的是宗教神学的玄学思考,他们将知识的基础建立在人的经验之上,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不再用那些玄而又玄的理论解释世界,开始扎实的植根于现实,实事求是的解释这个世界,这一点也是值得现代人们去了解一段历史。

铁钦纳所代表的的构造心理学在美国迅速兴起,具体的年份是20世纪初的前三十年,之后快速衰落,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哪?因为构造心理学的大旗几乎是铁钦纳一人扛起来的,又因为铁钦纳对于实验内省法的迷信,导致构造心理学饱受攻击,随着铁钦纳的去世,构造心理学就衰微了

结构心理学衰落的两个原因。

1.过于依赖实验内省发,即使给实验内省法设立再多的规矩,实验内省法得出的成果偏主观,缺乏客观依据。

2 结构心理学将心理学作为一门纯科学,忽略了其实用价值,最终衰落下去。这两点可能对于做事情的朋友会有一定启发。

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从 意识经验的构造 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只看重意识的成分,而不管意识内容的来源和作用。

研究方法:内省法

贡献:开创了现代科学心理学并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局限:研究内容狭窄、脱离实际;研究方法局限。

2.机能主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一张心理学家的关系网图解说心理学短暂的历史:心理学入门「第2集」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他是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

机能主义心理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在美国的心理流派,是美国第一个本土心理学流派。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包括早期机能主义思潮、芝加哥机能主义学派和哥伦比亚机能主义学派,代表了美国心理学的根本倾向;狭义机能主义心理学则专指早期的芝加哥机能主义学派。

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 人类有机体的的需要 与环境之间 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特点:A.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B.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C.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D.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更多领域。

研究方法:内省法

贡献:为行为主义开拓了道路

局限:排斥其他学派。

3.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主要观点:主张研究那些可以被观察、预见,最终可以被科学工作者控制的行为。主张实验方法,反对内省法。基本公式:S-R(刺激-反应)

研究方法:观察、条件反射、测验等。

贡献:主张科学实验的研究取向,有助于心理学摆脱思辨的性质。

局限:彻底否定人的主观世界;把动物和人等同起来。

4.格式塔学派--韦特海默、柯勒

主要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意义。

A.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不是由若干元素组合而成的,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B.他们提出了知觉中的许多组织原则。

C.似动现象D.头脑中存在知觉的“格式塔”E.问题的解决。

研究方法:实验法。

贡献:主要观点是正确的;知觉的组织原则及学习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反映在心理学教课书中。

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File:Structural-Iceberg-zh.svg

投影片6.JPG

主要观点:行为的原因是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和激发的。这种力量主要来自于本能,是一种潜意识。

本能论;意识观;人格理论;人格发展阶段论

贡献:对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影响是深远的;潜意识动机、防卫机制已被主流心理学采纳。

6.人文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maslow,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马斯洛,马斯洛需求理论,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层次分析法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论,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理论

主要观点:

1.人性观

A.人性是天生向善的

B.人是“持续不断地成长”

C.人性是自主的

D.把人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2.强调“以人为本”

尊重个人的基本需要和自我。

3.需要理论

研究方法:观察、条件反射、测验等

贡献:促进了自我意识的深入研究

局限:很多用语具有模糊和主观性,很难对其下操作定义。

7.认知心理学--西蒙、纽维尔

著名的心理学家米勒发现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是7加减2个记忆块组。  工作记忆容量的研究也发现,工作记忆的时间容量平均为3.5秒,以0.5秒为一单位共7个左右单位。研究意识活动的人发现,以人的显意识时间限度为例,也是0.5——3.5秒的时间限度。容纳7加减2个0.5秒的对象。
  3、以股市交易的状态变化为例:一般如果以日K线为一变化单位,则5个日K线即一个星期左右的变化可以组成一个可分辨的向上或向下或横盘的股市状态周期,横盘态稍少一点。7加减2的周期是明显的,
   4、以社会现象如政治系统的情况为例。在历史上,在同一体制下领导人的传递5代是平均数,9代是极限......。
  类似的7加减2的周期还很多,就是说一个复杂系统在经历5代(五阶段)变化的情况下已经将其从第一阶段继承的自组织资源几乎耗尽,到第9代(阶段)全部耗尽,即该系统需要解体,当然,其要素可以在另一种复杂系统中存在。
  
   7加减2的事物生命终结现象即生命周期数量规律的道理何在呢?这里提出一个猜测或解释:
  由相互作用和正反馈形成的复杂系统其量的规律服从指数增长和指数衰退(崩溃),指数表变化的次数或代,底数表每次增长或衰退所占系统总数量的比例。以2为底的对象为例来计算(每次增长或衰退二分之一)这样7加减2的所谓生命周期就立刻显示出来了。在现实中,如果是描述复杂系统的脆性特征,指数崩溃是合适的,如果是描述一个群体事件或一个政治势力的变化其指数增长或指数衰退的描述也是合适的。

研究对象:感知觉、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主要观点:

1.主张通过可观察的行为 来推断人们内部的心理过程:R-O-S

2.关注人脑所发生的事件(人是怎样推理、理解语言、解决问题、获得道德标准的)

3.主体在学习中是 主动地有选择地 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

4.把人脑比作电脑

5.认知过程:信息的接受、储存和运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