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系列二:太宗治世之三十九:府州帅折御卿死于征途与前宰相李昉病故京师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至道元年(辽统和十三年)即公元995年八月十八,宋太宗赵炅(赵光义)立开封尹寿王赵元侃为皇太子。

九月初三(丙午),西南蕃牂牁各个蛮人部落前来进贡。宋太宗下诏封西南蕃主龙汉嶢为归化王。

九月二十二(丁卯),宋太宗登御朝元殿,正式册命皇太子,朝廷陈列的仪式如同元日的朝会一般。皇太子自东宫穿戴平常衣冠,乘马来到朝元门外的帷幄停留,在那里改戴远游冠和改穿朱明衣,由三师和三少(即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和少师、少傅、少保)导从进入宫殿,接受册宝;太尉率领百官称贺。皇太子然后更换衣冠,乘马回到东宫;百官接着身穿常服到东宫参拜道贺。九月二十七(庚午),皇太子在仪仗卤簿的拥簇下去拜谒太庙五室。

也在这天,清远军上言,说反复无常的夏州叛将李继迁带兵入寇,但被官军击退。

九月十五(戊午),辽圣宗耶律隆绪因南京(幽州)太学生员逐渐增多,特意赐给太学一处水硙庄(磨坊庄园)。

冬十月初一(甲戌),北宋皇太子辞让,不要东宫僚属向他称臣,宋太宗也答应了。

十月初二(乙亥),辽圣宗下诏让诸道设置义仓,每年秋季祭祀土神的秋社时,百姓从收获中拿出部分谷粟藏进义仓,社司登记上交的数目,到歉收年时再发放去赈济饥民。

十月十二(乙酉),宋太宗拿出新制的琴和阮(相传是西晋阮咸所制形似月琴的乐器)给近臣看。琴原有七弦,现在增为九弦,分别称为君、臣、文、武、礼、乐、正、民、心。阮原有四弦,现在增为五弦,分别称为金、木、水、火、土。宋太宗接着让待诏朱文济和蔡裔带着琴和阮到中书省弹奏新声,并下诏让宰相以下官员都来欣赏。朝廷内外为此献歌和颂诗的有几十人。

当初,宋太宗想要增加琴和阮的弦数,朱文济觉得不应增加,而蔡裔则觉得增加的好。当新式琴和阮制成后,宋太宗召朱文济前来抚琴,但他推辞说自己不会。宋太宗非常生气,当面赐给蔡裔绯色官服。朱文济本来班次在蔡裔之上,这时宋太宗却让他单独身穿绿色官服,想以此刺激朱文济。但朱文济始终坚持先前的意见。当宋太宗派中使送他们到中书省抚琴时,朱文济不得已,但还是只取琴中七弦抚奏。宰相问他说:“这新曲叫什么名字?”朱文济说:“古典《风入松》。”宋太宗赞扬他有操守,最终还是赐给他绯色官服。

十月十五(戊子),乌实部落请求向辽国表忠,辽圣宗下诏对他们加以晓谕。

十月十六(己丑,《宋史》作乙丑,疑有误),陕西转运使郑文宝被指控惊扰边境,被贬为蓝山县令。

十一月十六(己未),宋太宗在便殿检阅兵马。有个卫士能挽开重达一石五斗的劲弓,连发二十支箭矢,还绰有余力。宋太宗因而跟近臣说:“天下无事,但间隔着也出现一些奇才,全在朕的御下。”他又命令骑兵和步兵各数百,东西列阵;然后观看他们挽开强弓劲弩,同时进退,发矢如一,队列整齐而有节奏。宋太宗说:“这殿庭间只有几百人而已,但军威已经如此可观;更何况数万成列的堂堂大阵容!”

同时,宋太宗设置转运司办理公事,并挑选朝官及三班官员出任;每路设置二员,平常事情他们可以和转运使联署施行,非同寻常的事则允许他们乘坐驿马入朝奏报。宋太宗觉得远方的百姓有事不能自已到朝廷上诉,所以设置这一职位。

也在这月,宋太宗召西川招安使王继恩回来,改任峰州团练使上官正和右谏议大夫雷有终并为西川招安使。

高丽人连年向辽国进贡,辽圣宗这时派翰林学士张幹等人去册封高丽王王治为高丽国王。王治派十名童子前往辽国学习契丹语。

十二月初一(甲戌),群臣奉表为宋太宗加尊号为法天崇道上圣至仁皇帝,但接连上了五次表章,宋太宗还是不许。

十二月初六(己卯),铁骊部落向辽国进贡猎鹰和骏马。

十二月初七(庚辰),北宋制成由秋官正韩显符负责制造的铜浑仪和候仪。宋太宗下诏在司天监修筑台子安放它们。

这期间,永安节度使折御卿生病。辽国细作探知此事后,招讨使韩德威再次被李继迁所诱惑,因而率众侵入边境,想报复子河汊战役的失败。折御卿抱病出兵抵御。韩德威得知他亲自前来,只好驻兵不敢进发。刚好折御卿病情加剧,他母亲派亲信去召折御卿回去就医用药。折御卿说:“我世代深受国恩,强寇未灭,是我的罪过。如今面临强敌,我岂能为了自己方便而放弃士卒!死于军中,只是我的本分而已。请转告太夫人,不用挂念我,忠孝岂得两全!”说完他悲伤落泪,次日就病故了。

折御卿是名将折德扆的儿子。折德扆世代居住在云中,是那里的大族,父亲折从阮自后晋和后汉以来,独自占据府州(今陕西府谷县),控扼西北,中原朝廷非常依赖他。折从阮在后周官至靜难军节度使。他坐镇府州时,署任折德扆为马步军都校。广顺年间,周世宗将府州升格为永安軍,任命折德扆为节度使。当时折从阮镇守邠宁,所以父子俱领节度镇。时人以此为荣。

后周显德中年,折德扆带兵攻下河市镇,斩首并军(北汉兵)五百多级。他入朝时,周世宗任命他弟弟折德愿暂时掌管州事。当时周世宗南征,回来进驻通许桥时,折德扆前来迎候拜谒,并请求迁往內地。周世宗因为他历来深得蕃人的民心,所以没有同意,而是厚加赏赐后让他回到府州。折德扆还没回来,折德愿又在沙谷寨打败五百多并军,阵斩北汉将领郝章和张钊。宋初,折德扆又在沙谷寨打败河东(北汉)军,斩首五百级。建隆二年(961)他來东京(开封)上朝,宋太祖对他恩遇有加,并很快让他归镇。乾德元年(963),他在太原城下打败北汉军,并生擒并将杨璘。翌年他就病故,终年四十八岁。宋太祖追赠他为侍中。他有两个儿子:折御勋和折御卿。

折御勋字世隆。折德扆镇守府州时,上表奏请他为要职。折德扆去世后,宋太祖任命折御勋为汾州团练使,暂时兼知府州事。开宝二年(969),宋太祖亲征太原时,折御勋前往行宫谒见,宋太祖于是任命他为永安军留后。开宝四年,他趁着郊祀来上朝,大礼完毕后就回去了。开宝九年,宋太祖到西洛举行郊祀,他又来朝见,但因路上生病而没赶上大礼。宋太祖改任他为泰宁军节度使,将他留在京师。太平兴国二年(977),他在京师病故,终年四十岁。宋太宗追赠他为侍中。

折御卿年轻时补任节院使。他兄长知州事时,署任他为兵马都校。折御勋移镇泰宁后,宋太宗召他出任闲厩副使兼知府州。宋太宗亲征河东时,派折御卿和尹宪带领驻军一同攻打岚州。他又攻破岢岚军,生擒他们的军使折令图献给朝廷,并攻下岚州,还杀了北汉宪州刺史霍翊,又生擒并将马延忠等七人。他为此升迁崇仪使。淳化三年(992),他经四迁成为府州观察使。淳化五年,他官拜永安军节度使。不久一万多契丹兵马入寇,折御卿在子河汊击溃了他们,斩首五千级,缴获战马一千匹;契丹军带有名号的突厥太尉、司徒、舍利二十多人战死,折御卿还生擒一名吐谷浑酋长。此后契丹人很怕折御卿。宋太宗派使者去问折御卿道:“西北要害的地方都驻有劲兵,戎狄从哪里过来的?”折御卿答复说:“敌兵沿着山峽小径过来,本来只想抢掠百姓。臣派细作探知后,派人拦截他们的归路,因而纵兵出击,打败了他们。契丹人马坠下悬崖山谷而死的到处都是,他们的大将韩德威仅仅逃得性命而已。这都是神灵带来的,并非臣的功劳。”宋太宗表示嘉许。折御卿后来的事都已细说,就不赘述了。

折御卿死时才三十八岁。宋太宗得知他的死讯,痛悼了许久,追赠他为侍中,任命他儿子折惟正为洛苑使兼知府州事。折御卿家世代都是边将,非常熟悉蕃夷的情况,常想立功报恩。朝廷也因为麟、府二州靠近戎夷,所以倚赖他捍卫一方。自从子河汊大捷以来,辽人丧胆,不敢深入境内。

十二月二十五(戊戌),朝廷将马步军都军头兼澄州刺史孙赞处斩。宋太宗跟宰相说:“孙赞近来请求前往河西效力。当他与蕃贼交战时,违背主将命令,结果让王师损失了一百多人。朕已派使臣就地将他斩首。类似这样不守军纪的将领,朕将不予宽贷。这样偏裨将领和部队行伍,就不敢不服从军令!”

当初,每年经过汴河从江、淮一带要运来三百万石大米,除非因水旱灾害而蠲免租税,都不少于这数字。这年,江、淮一带运来的大米多达五百八十万石。

也在这年,辽国选拔了进士王用极等二人。

至道二年(辽统和十四年)即公元996年春正月初七(己酉),宋太宗亲自到太庙祭享,并于两天后到南郊的圜丘合祭天地,接着大赦天下,也为朝廷内外文武官员加恩。宋太宗因为文物仗卫的盛况,下诏让有司部门作画,称为《南郊图》。

正月十五(丁巳),辽圣宗蠲免三京及诸州的税赋。

正月二十五(丁卯),宋太宗废置诸州司理判官。

二月初一(壬申),退休的司空致仕李昉去世。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父亲李超曾任后晋工部郎中兼集贤殿直学士,叔父李右曾任资善大夫。他很早就去世了,膝下无子,便过继了李昉。李昉也因门荫补斋郎,接着被选授太子校书。后汉乾祐年间他进士及第,出任秘书郎。宰相冯道引荐他,和吕端一同直弘文馆,不久改任右拾遗兼集贤殿修撰。后周显德二年(955),宰相李穀出征淮南,李昉担任他的记室。周世宗阅览军中的一道章奏时,喜爱那文笔优异和词理明白,了解到是李昉所作。当他见到相国寺的文英院集时,又发现那是李昉与扈蒙、崔颂、刘袞、窦俨、赵逢,以及李昉弟弟李载所题,而尤其喜欢李昉的诗,因而赞赏道:“朕很久前就知道这人了。”亲征淮南回来后,周世宗就提擢他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显德四年,李昉加史馆修撰兼判馆事。这年冬季,周世宗再次南征,李昉跟从他抵达高邮。当时陶穀出使江南,內署的诏书和其他文件都由李昉起草,因此周世宗任命他为屯田郎中兼翰林学士。显德六年春,他因母亲去世丁忧离职。周恭帝嗣位后,赐他金紫官服。

宋初,他加中书舍人。建隆三年(962),他改任给事中。翌年,朝廷平定湖湘一带,李昉奉诏到南岳祭祀,宋太祖顺便任命他为衡州知州。一年多后他接受替代归朝。陶穀诬奏李昉为自己的亲信索求京畿地区的县令,宋太祖因此十分愤怒,召来吏部尚书张昭,当面对质这事。张昭是位资深老儒,非常正直。他脱下官帽上前,大声上奏说:“陶穀欺罔君上。”但宋太祖依然怀疑,因此将李昉支出朝廷,出任彰武军行军司马。李昉因此居住在延州,打算在那里维生养老。三年后他本当內迁,但李昉不想。宰相举荐说他是个人才,应该得到重用,所以宋太祖于开宝二年(969)召他回朝,再次拜他为中书舍人。没多久,他出任直学士院。开宝三年,他负责礼部贡举。开宝五年,他再次负责贡举。同年秋季,他参与宋太祖的大明殿宴会。宋太祖见到李昉坐在卢多逊之下,因而问宰相是怎么回事。宰相说:“卢多遜是翰林学士,而李昉只是直殿而已。”宋太祖当即正式任命李昉为学士,并让他位居卢多逊之上。李昉负责贡举时,他的同乡人武济川也参加候选。后来因武济川在殿试奏对时表现不佳,李昉为此受到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不久改任判国子监。翌年五月,他再次出任中书舍人兼翰林学士。同年冬季,他负责吏部铨选。当时宰相赵普被卢多逊构陷,卢多逊多次在宋太祖面前大讲他的坏话。宋太祖为此征求李昉的意见,李昉说:“臣不过掌管书诏而已,赵普的所做所为,并非臣能知道的。”赵普很快就被排挤出朝,卢多逊于是成为参知政事。

宋太宗即位后,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并下诏让他与扈蒙、李穆、郭贽、宋白一同修撰宋太祖实录。他还跟从宋太祖进攻太原。御驾停留在常山时,因常山是李昉的故里,宋太宗特意赐给他羊肉和酒水,让他召来公侯一道宴饮,尽欢而散;乡里的父老及曾经和他交游过的人也都参与。宴会进行了七天才结束,人们都以此为荣。王师回来后,宋太宗因功拜他为工部尚书兼承旨。太平兴国中年,他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赵普和宋琪居相位已久,朝廷想寻找他们的继任,而老臣宿旧中没人超过李昉。因此宋太宗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赵普再次出外任职,李昉便和宋琪同时官拜平章事。没多久,他加监修国史,并提议恢复时政记必须先通过御览后才送交有司部门的做法。这种做法就是从李昉开始的。

雍熙元年(984)南郊祭祀时,宋太宗任命李昉和宋琪并为左右仆射,但李昉再三推辞,因此宋太宗给他加中书侍郎。宋军出讨幽蓟失利,宋太宗派使者分别前往河南和河东,招募百姓当兵,每八丁取一。李昉等人相继上奏说:“近来朝廷分别派人到河南和河东的四十多郡登记招募民众,防备辽人入侵边境。这的确是不得已之举。然而河南的民众历来只熟悉农桑,不知战斗。一旦招募他们当兵,必定会动摇民心。如果他们啸聚山林,朝廷更得花精力去剪除他们。如此一来,那么不但河北的乡闾将困于兵荒马乱,而且河南的百姓也会聚集扰乱。何况现在正当春和之际,这样做更会妨碍耕作。陛下如果觉得已经颁发明诏,难以反悔,那就应当马上续派使臣,对他们严加告诫,在各地征兵时,如果发现人心不安,则必须暂缓,然后密奏朝廷,请求裁决。这样或许能避免后患。”宋太宗嘉许地采纳了他的建言。

端拱初年(988),布衣平民翟马周击打登闻鼓上告,说李昉身居相位,当北方有事时,却没能做好防备,只知道赋诗宴乐。当宋太宗亲耕皇家籍田的典礼结束后,为此下诏让学士贾黃中起草制书,将李昉罢相,改任右仆射,并严加责备。贾黃中说:“仆射是百官的师长,其实也有宰相的责任。如今李昉自工部尚书改任此职,算不上贬黜责让。如果以减轻他的政务,让他多花时间在文学上,尽量劳逸结合作理由,臣觉得更为得体。”宋太宗觉得有理。刚好边境日益告急,宋太宗下诏让文武群臣各自进献抵御的策略;李昉又引用汉朝和唐朝的事例,极力建议宋太宗委屈自己,和契丹修好,争取弭兵息民。他的主张得到舆论的称道。

淳化二年(991),宋太宗再次让李昉以本官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翌年夏,北宋发生旱灾和蝗灾,接着又长期下雨。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黃中、李沆同居宰輔,因没能协调天地和谐(所谓宰相的责任),所以上表待罪,但宋太宗也没有怪罪他们。淳化四年,李昉因自家接连遭遇生老病死,便请求解除机务,但宋太宗下诏不许,并派张齐贤等人向他宣旨晓谕。李昉只好起来重新视事。几个月后,朝廷让他罢相,改任右仆射。先前,宋太宗召张洎起草制书,授李昉为左仆射,罢免他的相位。张洎上奏说:“李昉位居爕理(即调和阴阳)之任,而阴阳失调,又不能决意引退。陛下如果再让他身居百官师长的位置,将何以激励群臣?”宋太宗览奏后,便让李昉罢相,只守本官。

后晋侍中李崧和李昉是同宗也是同乡。当时人们将李崧的家称作东李家,李昉的称作西李家。后汉末年,李崧被杀。到这时,他儿子李璨自苏州常熟县令的位置上到京师调任。李昉趁机帮他申诉他父亲的冤情,并说:“周太祖已为他昭雪和追赠官爵,归还他家的田宅,并录用李璨为官。然而李璨年已接近五十,还埋没在州县的职位上。臣以前和他一同遭难,现在怎能独自得到圣明的恩遇。如果陛下能推崇一视同仁和恩及衰微的原则,那么李璨家已往的冤情不但能在九泉之下得申,陛下继绝兴废的恩典也将永光史冊。”宋太宗于是下诏授李璨为著作佐郎。他后来官至右赞善大夫。

翌年,李昉年已七十,宋太宗让他在特进兼司空位置退休致仕;并让他在朝会和宴席时,站在宰相的班位;一年四季的赐给也更加优厚。至道元年(995)正月十五,宋太宗到乾元楼观灯,召李昉前来,赐他坐在自己身旁,并斟满御杯让他饮酒,还亲自取来果品给他享用。宋太宗见到京师的繁荣昌盛,便指着前朝的一些坊巷和省署,让近臣将它们拓广为大街长廊,并议论道:“晋汉君臣昏庸暗弱,互相猜忌,冤枉并陷害善良的大臣。当时民不聊生,即使想要有所营建改造,哪里会有闲暇?”李昉说:“晋汉的事,臣全都亲自经历过,岂可和陛下的圣朝同日而语。像今日这样四海清晏和百姓安康,全都是陛下恭勤为政带来的。”宋太宗说:“勤政忧民,是帝王的常事。朕不以繁华为乐,只是以民众安康为乐罢了。”因而望着侍臣说:“李昉事奉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有过伤害他人的事,所以今日能够享受如此恩遇,可真算是善人君子。”这年即至道二年,李昉陪同宋太宗到南郊祭祀。大礼结束后他入宫庆贺,在下拜舞蹈(谒见地王的礼仪)时仆倒在地。台省官吏急忙扶他出宫,他卧病在床几天后就去世了,终年七十二岁。宋太宗追赠他为司徒,谥号文正。

李昉为人温和厚道,十分仁恕,不念旧恶,没有城府。他在位时小心谨慎,虽然没有显赫的政绩可称,但行为总是保持大体,不沽名钓誉,贪求恩威。他参知政事时,宋太宗曾问侍臣道:“朕跟唐太宗相比如何?”其他侍臣都交口称赞,只有李昉默默无言,不过轻微咏诵了白居易的《七德舞词》的“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宋太宗马上改口道:“朕不如他,朕不如他。爱卿的话提醒了朕!”李昉写文章也羡慕白居易的风格,尤其淺近,容易让人读懂。他也喜好接待宾客。江南平定后,南方归附朝廷的士大夫大多都和他交游。他特别看重张洎,比较薄待张佖。当李昉罢相时,张洎起草制书,反而对他深为诋毁,而张佖却朔望(初一和十五)必定会去拜访李昉。有人跟张佖说:“李公对待先生历来不怎样,先生为何还经常去看望他?”张佖说:“我担任廷尉时,李公正在朝廷秉政,却从未对我有过任何请托。这就是我之所以敬重他的原因。”

李昉居住的地方有园亭別墅的胜景,所以他经常请故人和亲友到那里饮宴作乐。退休致仕后,他想追踪洛中九老的往事。当时吏部尚书宋琪七十九岁,左谏议大夫杨徽之七十五岁,郢州刺史魏丕七十六岁,退休的太常少卿致仕李运八十岁,水部郎中朱昂七十一岁,庐州节度副使武允成七十九岁,退休的太子中允致仕张好问八十五岁,吴地高僧赞七十八岁。他们九人商议一齐出游,但因西蜀发生寇乱,这事也就算了。

李昉历来和卢多逊关系很好,从来没对他产生怀疑。但卢多逊却经常在宋太宗面前讲李昉的坏话。有人将此事告知李昉,但他不信。当他拜相时,宋太宗跟他谈起卢多逊的事,李昉还努力为他解释。宋太宗说:“卢多逊为相时经常诋毁爱卿,说爱卿一钱不值。”李昉这才信了。宋太宗也因此更加看重李昉。李昉在中书省主事时,有人想通过他得到进用。李昉虽然知道他是个可用人才,但照样严肃地拒绝了,而是后来通过正常渠道提携了他。有些人不足任用,李昉反而总是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子弟问他为何如此,李昉说:“任用贤能是人主的事。如果我接受他的请托,那就是私自施恩。所以我严峻地拒绝了,使恩典归于主上。对那些不能任用的,既然最终让他们失望,如果再不用好言好语相待,那将是取怨之道。”

当初,李昉叔父李沼没有儿子。李昉母亲谢氏怀孕时,指着肚子跟他叔母张氏说:“我要生下男孩就给叔母当儿子。”所以李昉过继给了李沼。李昉再次拜相时,上表提到这事,请求追赠自己亲生父母官爵。宋太宗于是追赠他祖父李温为太子太傅,祖母权氏为莒国太夫人,父亲李超为太子太师,谢氏为郑国太夫人。

李昉平时有心悸的毛病,每几年发作一次,发作后总要一年才会痊愈。估计这都是因为他负责制诰三十多年积劳成疾所致。当他身居相位后,更加担忧畏惧。李昉死后留有文集五十卷。他有四个儿子:宗讷、宗诲、宗谔、宗谅。李宗诲官至右赞善大夫。李宗谅官至主宾客员外郎。

要想知道宋太宗后来的事,请看下篇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