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定时

万物有定时

       《成熟的无花果》讲述的是少女巴比特想去拜访堂兄妹,而教母坚持要等到无花果成熟才允许她去Bayou-Lafourche的故事。

    作者Kate Chopin通过对巴比特和她的教母迺迺妮姆妈的传神描写,为我们展现了青涩与老练,急躁与笃定,还有不同年龄的人们对时间的主观感受。文章里的明线是写巴比特在等待无花果的成熟,暗线则显示着迺迺妮姆妈在透过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少女的耐心,等待她慢慢地成熟长大。第三段写道教母“如一尊圣母像般有耐心”,而“巴比特则像一只骚动不安的蜂鸟”,这两个明喻形象地揭示了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最大不同——耐心。巴比特天天去查看无花果树,当她发现无花果终于成熟了的时候,“手舞足蹈了一整天”,但却没有急不可耐地马上跑到教母面前大声宣告,而是等到第二天早餐时,把无花果装在精致的瓷盘里装饰好,而且是在老妇人端坐好之后,才将盘子放在她面前。这样看来,经过一天又一天的守望,从春到夏,少女似乎也在慢慢学习耐心这门功课,而且最终学有所成。

         文中的两个人物是截然不同的两代人,两代人的幼稚与老练中间,驾联着爱与信任的桥梁。教母和少女,一个因爱而教导训练,一个因信任而顺服交托。迺迺妮姆妈没有解释,只是给出时间作为命令;巴比特也没有质疑抗议,单纯地听从且等待。短短的七段文字,由等待无花果成熟开始,到等待菊花盛开结束。端庄严谨的教母似乎在告诉跳脱天真的少女,“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传道书 3:1),成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急躁无法催加改变它一丝一毫。它的脚步不慌不忙,按部就班,却从不停歇。只要我们耐心等待,总有收获的一天。这一份笃定通过言传身教,相信已经被巴比特捕捉到,她会把教母的祝福带到姑姑家,等候在菊花盛开的时候,迎接老妇人的到来。

         人生短短几十个秋,时间是其中永恒的主题。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来了又去,从懵懂单纯到练达成熟,波澜不惊之间,垂髫小儿已长到知天命之年,人类不就是这样传承延续的吗?曾几何时,我也如巴比特一般愿时间飞逝,自己一夜成人;到如今,却常叹白驹过隙,恨不能韶光稍住。好在因知“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人心里。”(传道书3:11)所以能够如迺迺妮姆妈那样从容恬淡,一边尽职训练后辈,一边送出美好的祝福。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传道书 3:1),而我们生而为人,要做的不过是遵照神设计的规律,认真生活管理全地,努力完成大使命,在等待中盼望“果实成熟”,主再降临的那一天。

附: 《成熟的无花果》

 Kate Chopin

作者简介:凯特·萧邦(Kate Chopin,1851-1904)生长在圣路易斯的一个富裕家庭,嫁给一位路易斯安 纳州的法国商人,定居纽奥良,生下六个孩子。先生在 1882 年死于疟疾,两年后带着孩子凯特回到圣 路易家和母亲同住,此时才开始写小说,31 岁。

 迺迺妮姆妈(Maman-Nainaine)说无花果成熟时,巴比特可以去看望她的堂兄妹,堂 兄的家在盛产甘蔗的 Bayou-Lafourche。 并不是说无花果成熟跟这件事有任何关系, 但那就是迺迺妮姆妈一贯说话的方式。

 对于巴比特来说,似乎还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因为无花果的叶子还显得那么嫩绿, 无花果则像小而硬的绿色弹珠。

  然而,几次热雨来袭伴随着大量的烈阳高照,尽管迺迺妮姆妈如一尊圣母像般有耐 心,巴比特则像一只骚动不安的蜂鸟,他们了解首先,此刻正值盛夏。巴比特每天 蹦蹦跳跳地来到正对着篱笆成排的果树下,她在树下走得很慢,仔细窥望粗结、展 开得树枝,每一次她都失望而归。但最后一次所见,却令她手舞足蹈了一整天,

 第二天早晨,迺迺妮姆妈以她一贯特有的庄严方式坐下来吃早餐时,棉布帽矗立着, 仿佛一轮华盖笼罩在她白皙、恬淡的脸上。巴比特端着一个精致的瓷盘走向她,放 在她教母的面前,里面盛放着一打紫色的无花果,肥厚的绿叶镶了一圈。

“嗯?” 迺迺妮姆妈扬了扬眉毛,“今年的无花果熟得可真早啊!”

“啊,”巴比特叫道,“我觉得它们成熟的太晚了呢!”

“巴比特,” 迺迺妮姆妈一边说着,一边用锋利的水果刀给无花果去壳,“你要 把我的祝福带到 Bayou-Lafourche。然后告诉你的姑姑,我会去 Toussaint 看望她— —在菊花盛开的时候”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