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男生跳楼身亡:夺走孩子命的,不是妈妈那两巴掌zt

My dream of this life is to bring my company to public.
带领公司上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文章来源: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36770 次)
 

 

孩子身上的毛病,都能在我们身上看到原型。

夺走孩子命的,不是妈妈那两巴掌来自洞见 00:0020:59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简宁朗读音频

真的很痛心。

因为看到一个太让人难过的新闻。

据封面新闻报道,本周四,武汉一名初三年级的中学生,在学校里被其母亲当众扇耳光后跳楼自杀,虽然已经尽快送医,但是因为伤势过重还是抢救无效死亡。

事情起源于:14 岁的男生,在学校玩扑克牌,被老师逮住,请妈妈来。

男生的妈妈怎么和老师沟通的,不太清楚。

监控拍到的画面是,走廊里,妈妈打了孩子一个耳光,孩子挡了一下。



妈妈非常生气地说了几句话后,男生立正站好,妈妈伸手又打了男生一个耳光。

接下来,妈妈情绪应该非常崩溃,因为她随后又是掐儿子的脖子,又是戳儿子的额头,嘴里还嘟囔着什么。



妈妈离开后,男生在走廊里静立了两分钟,突然爬上栏杆,从 5 楼纵身一跃。



一个 14 岁的少年,就这样走了。

非常抱歉,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他。

但我想,此刻最无法原谅自己的,应该是他的妈妈。

就像上海 17 岁少年跳桥事件一样,在孩子纵身一跳之后,全世界都在怜惜中众说纷纭,而那个情绪崩溃的妈妈,却永远地失去了她的孩子,一辈子都活在无法饶恕自己的负罪感里。

妈妈当然是不对的,不管是从教育方式还是情绪管理。

但是,仅仅是妈妈的几句话,两个巴掌,一顿推搡,那个孩子就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吗 ?

不是的。

早在这个惨案以如此悲痛的方式爆发前,这个家庭已经隐藏了太多的亲子矛盾。

悲剧,不过是以极端的方式,把一个家庭内部长久藏匿的暗伤,撕开一个口子曝光给世人看,并提醒所有围观者:

教育的问题,从来不是一天养成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从来不是一次冲突的问题。

早在很久很久之前,孩子就病了,家长却讳疾忌医。

01

问题孩子背后,都站着缺席的家长。

儿童心理学上有句话:

当你发现你的孩子有问题时,其实你已经错过了 10 次陪他改正的机会。

如果有一台摄像机,能从孩子出生起,就记录下他成长的轨迹,我们就会发现:

当一个孩子出现某方面的问题之前,他其实向大人求助过很多次。

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长久以来,大人没有给他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他的注意力总是被嘈杂的声音吸引,直至最后连 5 分钟也安静不下来。

比如,孩子暴躁爱哭不讲理,是大人们没有耐心和他沟通,或者习惯用 只要一哭就满足 的溺爱喂养他,直至他以此来要挟大人。

比如,孩子特别痴迷手机游戏,是大人们一忙就把手机扔给孩子,借此逃避陪伴的劳累,且在规则不明的模糊中,让孩子觉得随便玩也没问题。



孩子身上的毛病,都能在我们身上看到原型,也都能在我们家庭找到病根。

就像武汉 14 岁男生跳楼事件,妈妈当众对孩子的崩溃和殴打,大概率不是此时此地只发生这一次。

也像你们家,孩子痴迷手机游戏,是他从小和外公外婆在一起时,就是想玩手机就能玩的,想看电视就能看的,想吃独食就吃独食的,甚至想殴打大人都是没问题的。

他在没有规矩中长大,当然就不懂方圆;

他被当祖宗养,当然就不会共情他人;

他没有被人指出过错误,当然也就无法在被纠正中,明白是非。

为什么所有的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都说0 6 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

因为,那是一张白纸的第一笔,一篇文字的第一段,一个天使的第一步,是习惯养成的第一个阶段,是亲子连接的第一座桥梁。

非常可悲的是,很多父母,在孩子 6 岁之前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给予安全而充分的陪伴,当孩子一身毛病时,又极其嫌恶地指责:

你怎么这样,你怎么那样,你太给我丢人了!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

这样的家长,没有资格嫌弃孩子,而是要向孩子道歉。

因为,每个有毛病的孩子,都在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向父母发出呼喊:

爸爸妈妈,看见我,我生病了,需要你们花些时间,把我带出坏习惯的沼泽,否则我会沉溺的。

看见你的孩子,看见他今天所有的问题,都是对你们缺席太久的敌意。

不要随便给他扣上 坏 叛逆 堕落 的帽子,知道他今天所有的问题,你们也有份儿。

像对待新生儿一样宽容接纳他,从第一个好习惯开始引领他,给他时间,给他肯定,他才可能在你们的看见中,主动改变自己。

从心态上做到这一点,你才在行动上做到下一点



02

挽救一个孩子,其实是捋顺他周围的关系。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他所处关系的反映。

所以,挽救或治愈一个孩子,要治疗的并非是这个孩子,而是他周围的关系,确切来说,是他和父母的关系。

很多父母看不到这一点,发现孩子有了问题,就病急乱投医,认为都是孩子的错,甚至把孩子送到杨永信这类骗子那里,这样只会亲手毁了孩子。

你们家的孩子,自幼由外公外婆抚养,虽然你们是他的父母,但外公外婆更像是他心理上的父母。

他进入青春期后,你们把他带到身边,给他贴上 变坏了 的标签,武断切断他和老人的关系,但又没有时间、耐心和方法,去修复你们和他之间的关系。

这个孩子,在关系的突然断裂中,就会无所适从,异常叛逆。

他离开了溺爱的外公外婆,对你们又缺乏亲密和信赖,孤独无助中,他必须抓住什么,去建立一种被无限包容、无限接纳的关系。

手机和游戏,就这样成了替代品。

现实中,他无法和亲近的人,建立持续而亲密的爱。

游戏中,他才和虚幻的人,建立脆弱而痴迷的网。

要知道,每个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其实都是一个对现实失望的少年,确切地说,是对父母失望的少年。



不要再恨铁不成钢地斥责你的孩子: 你为什么对游戏这么痴迷?

从一点一滴上,陪他多回到现实中和人发生连接。

陪他锻炼,带他旅行,和他一起读书,邀请他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多听他的想法,放手给他去做决定,让他在体验和经历中明白

手机的方寸之地外,原来还有这么多好玩有趣的事儿。

接受他还会犯错,还会犯瘾,还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会往前走三步又往后退两步,但一定要鼓励他,一小步一小步地在好习惯中,重建自我。

走得多了,小步就变成了大步,孩子就变成了好孩子。

在行动中做到这一点,你才能来到第三个阶段

03

给你全部的温柔,但我也有坚定的时候。

这几年,孩子自残自杀事件的爆发,让不少家长都陷入迷茫:

真不知道该怎么管孩子了!

管得多了,孩子会跳楼!

不管他,又怕他走上邪路!

其实,不必过分担忧。

少年自杀身亡的事件,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一直都有。

因为,问题家庭,从未绝迹。

这些年,不过是网络发达,传播迅速,而教育焦虑,一次次把这类悲惨事件,在讨论中不断放大而已。

从概率上来讲,这些事件,永远是小概率的极端事件,只要你真正地爱你的孩子,他大概率会成长为健康而豁达的人。

那么,怎么才算真正的爱呢?

温柔而坚定的爱。

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全部的温柔和耐心,接纳和鼓励,分享和陪伴,而不是说教和唠叨,控制和绑架。

在具体事情上,要给孩子坚定的原则和边界,做对了就要大声表扬,做错了就要明确指出,失信了就要受到严惩,违规了就要付出代价。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说好的只玩 20 分钟游戏,到点了就必须放下手机。否则,就失去下一次 20 分钟的机会。

家长做到言出必行,行必有果,孩子会在清晰的认知里,耳濡目染,明确自我。



一位叫 劲姊 的妈妈,在武汉 14 岁男生跳楼后,分享的自家孩子的故事:

我家崽,也是一个不省心的孩子。

中学时,我多次被老师请到学校,以至于看见老师的电话就紧张。

但并没有因此指责打骂过孩子。

高一时,接到老师的电话,说我家小子伪造走读证(他是寄宿生)多次混出学校,那天终被抓获。

我当时在另一座城市,向老师说明情况,马上出发,晚上 10 点半才赶到学校。

我小心翼翼地问老师,孩子怎么样,老师说在外面罚站。

我看到我崽笔挺地站在走廊里。他看到我喊了一声妈妈。

我问他吃饭了吗,他说没有。我到老师办公室,被告知处罚结果是,停课 3 天,记过处分。

我坦然接受,并向老师道歉,把崽带走,把路上给他买的饭菜递给他。

在家三天,我一句也没提这件事。

第四天,送他去学校,进了校门口,才问他,你说说怎么和保安叔叔斗智斗勇的。

浑小子笑了,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一遍,其实也没做什么,就是混出去走走,或买杯饮料。

我说了句何苦呢,一个人的档案是要陪伴终身的,要珍惜自己的荣誉。

顺便告诉他 妈妈眼睛不好,那天赶去学校,心里又急。晚上开车上高速,万一出点事,你日子怎么过。

从那以后,崽再也没给我添过乱。

是的。

想要得到孩子的接纳,先接纳孩子。

想要得到孩子的爱,先爱孩子。

想要得到善果,先播种善因。



04

最后,如何和孩子相处?

有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把他当一个孩子来看。

也就是说,他是孩子,还在成长,认知水平有限,自控能力不足,这些都是需要他慢慢学习和在父母的教导中学到的,请多些包容和耐心。

第二个原则就是,当你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他当个成年人看。

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想想你要说的话,如果放在大人身上,会不会伤害自尊心?

孩子也是人,只要是人,被责骂就会伤心,不被尊重就会愤怒,受委屈了就会有恨,不被理解就会有痛苦。

教几个父母和孩子说话的小技巧:

请不要说:我和你说话呢,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

请这么说:我感觉你今天有心事,你能不能和我说说看?看看爸爸(妈妈)能不能帮你。

请不要说:还不回房间去,这么晚了,别玩了,听到没有?我都说了好几遍了!

请这么说:还有十分钟就要睡觉了,你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脸?

请不要说:小孩子懂什么,你怎么这么犟啊?我都是为你好!

请这么说:你可以说不,但我需要知道你说不的理由,才能理解你呀!

有一本书,叫《为何家会伤人》,里面写到的场景,真的很让人刺痛。

你给了孩子恨,却妄想从他身上得到爱;

你给了孩子痛苦,却妄想从他身上收获感激;

你给了孩子阴影,却妄想他永远积极向上没有阴霾;

这是永远不可能的。

纪伯伦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

你的儿女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更不是我们情绪的垃圾桶。

不要再以爱之名,做伤害孩子的事情了!

 

 
阿宽 发表评论于 
不是说老师、学校、妈妈也有错,而应该说全是妈妈的错!结束!不管是家庭问题,教育问题,还是妈妈本身的问题,这些都不是小孩应该去面对的,因为你是孩子的母亲,你必须知道,并保护好你的孩子。西方先进国家不允许打未成年小孩,是很有道理的,不打不成器,最多是不成器,但不会死,
dw1976 发表评论于 

那个教师也有
不可推卸的责任!
根本不负责任,
只等着看热闹。
算什么老师?

 
12度圆缺 发表评论于 
文章无耻至极,还在消费那悲惨的妈妈和孩子。
LISP 发表评论于 
青春期抑郁症

根源是孩子潜意识本能想独立

父母压制造成挫败感
Airi 发表评论于 
啊哟哟,那你用别人上子弹的枪杀了人你就不用坐牢了是吗?强盗逻辑可以啊

size0 发表评论于 2020-09-22 00:14:49 基因使子弹上膛,环境扣动扳机。这妈妈的两巴掌撑死算扣动了扳机,子弹可不是她L O A D上去的!
Airi 发表评论于 
通篇还在谴责受害者。夺走命的怎么就不是那两巴掌了?当中打脸,掐脖子,多么毁人格的行为啊。这种家长应该坐牢
smeagolrocks 发表评论于 
中国的传统打孩子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现在即使有法律也没人当回事,我有个朋友在国内大学附小当美术老师,上次眉飞色舞地跟我说她怎么样抽了一个不听话学生的耳光,听了还是挺震惊的,感觉学校老师打学生的情况都挺平常的。
Brit_英伦97 发表评论于 
教育孩子,家长可能先要思考如何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家长的言行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Chaixiyao 发表评论于 
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承受能力越来越低。
zhuniang 发表评论于 
sick!
ywz2008 发表评论于 
写得好,做父母的就是要像处朋友一样对待孩子,只有足够爱,只能有正确的方法。
功夫熊猫茶 发表评论于 
孩子玩个扑克有什么问题?学校对孩子简直是法西斯。
OldPortland 发表评论于 
我们的教育没有人性!
size0 发表评论于 
基因使子弹上膛,环境扣动扳机。这妈妈的两巴掌撑死算扣动了扳机,子弹可不是她L O A D上去的!
size0 发表评论于 
废话太多!因为人类无法改变老天爷的原始设计,所以只能把孩子的问题归因家长,或者学校或者社会。实际上,这孩子设计本身就有问题。环境可以改变老天爷的设计吗?如果超级AI大神不降临,不把每个个体的设计算明白,这类S H I T就会发生!
rainstorm 发表评论于 
说了这么多,废话太多。
罪魁祸首怎么不是他妈?如果你抑郁,我抽你俩耳瓜子,你跳楼了,这事儿跟我无关?可能,我不是推你下去的,不算故意杀人。但是我的那俩耳刮子绝对是主要原因。
打了牌就被找家长,只不过再次证明中国老师早就把找家长当成一种可依赖的手段。
当众打人耳光,这是一种屈辱。
公开场合侮辱他人,导致自杀,你看看法院管不?
赵Q 发表评论于 
这个妈妈平时大概就对孩子粗暴无礼,平时在家里,也许问题不太大,这次在学校里,当着同学们的面,对一个快是小大人的男孩
lulalala 发表评论于 
混在家长队伍中的流氓阿飞。
没头没脑 发表评论于 
最麻烦的是孩子没有自律,但是自尊感又强。澳洲的土著孩子对上学时非常随意的,学校老师也没敢对她们施行同样的就学压力,学习上比之其他族裔都要轻松,但是他走上社会,她们的自杀率超高。因为社会生存的压力一下就替代了她们没有承担过的学习压力.心里就奔溃了。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习和家务结合适当的担当和参与家庭的一些责任。这对培养自律的学习心里时非常重要的。
damocles 发表评论于 
"夺走孩子命的,不是妈妈那两巴掌"
而是根本就不能胜任但却当了妈妈的女人。

这世界上的很多角色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的,包括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丈夫,妻子,老师,学生。
搞搞震冇帮衬 发表评论于 
这个妈自杀也是迟早的事
素食者 发表评论于 
善缘还是恶缘
若平 发表评论于 
中国大陆的社会僧多粥少,有9.6亿人的月收入不到2000元人民币,想要有个好一点的生活,无论个人、无论群体、无论各级政府行事无所不用其极。
刚满十八 发表评论于 
玩手机比打牌还上瘾
XiaoL 发表评论于 
玩个扑克就要叫家长,小到鸡毛蒜皮的事就喊家长亲自去学校,现在中国的学校也太有问题了。
水粉画 发表评论于 
这种微信体蹭热点的烂文。不能帮助中国家长也帮不了中国孩子。
无事劳 发表评论于 
打个牌就要喊家长,要老师干嘛的?
BKL 发表评论于 
做父母太不容易了!
tonyxu 发表评论于 
每年不知道这么死了多少孩子,
我发誓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了这个社会的牺牲品;
凉风习习 发表评论于 
这个妈在家里也一定是家暴这个孩子的
公说婆有理 发表评论于 
搞错没有,孩子玩个扑克是啥毛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