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韓戰為何爆發?中共為何參戰?
卜一
前言
這個月是中共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韓戰為何爆發?中共為何參戰? 七十年來,中共、国府、美、俄發表的有關韓戰的文章、書籍不勝枚舉,但各因立場,所敘相去甚遠,关於韓戰為何爆發? 計有南韓發動說、北韓突發而中共未預知說、蘇聯尋找太平洋出海口說、美國誤表撤出南韓及史達林估計錯誤說等等。 而至於中共為何參戰?則流傳有毛澤東轉嫁內部矛盾、消除國軍降部說、推行國際共產革命說、聽令於史達林以求獲得武器說等等。随着時光的推進,中、美、俄三方檔案陸續解密, 可知韓戰是一個非常複雜、牽連萬千的歷史過程。根據現有資料,眾所公認的乃是史達林是韓戰的總設計師,也就是禍首。而中共之參戰主要是基於東北國防,以免重蹈百年來列強蹂躪悲劇之考慮,但也有外交失误及誤判國際形勢。史学家沈志华的《毛泽东、史达林与朝鲜战争》及杨奎松的《开卷有疑》有很详细的有关韩战的叙述与分析,读者有兴趣可参考,然后自己做判断。
雅尔达密约
二次世界大戰中,老謀深算的史達林於一九四三年初史達林格勒會戰取得勝利後,即開始布署戰後地盤的爭奪。在遠東方面,其目標在於恢復并扩展一九〇四年日俄戰爭前帝俄在東北、朝鮮、庫頁島、千岛群岛及附近岛屿的勢力。一九四五年二月雅爾達會議(Yalta Conference,又稱克里米亞會議)中,史達林利用美國、英國邀請蘇聯於歐戰結束後參加對日作戰的機會,提出「外蒙 獨立、旅順租界、大連自由港,及中長鐵道共管」的條件而签订了《雅尔达密约》。 換句話說也就是要中國割讓外蒙,並讓蘇聯控制東北。名義上是防止日本,但也為防禦戰後可能逐漸強大的中國。
雅爾達會議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一九四五年夏,蔣經國到莫斯科拜會史達林,史向蔣明白地表 達了他這份擔心:「老實告訴你……你們中國如果統一,會進步很快的!」美國方面,早在一九四二年初夏,中途島海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後,也開始考慮戰後遠東布局,同樣地,美國感到戰後中國勢將成為東亞強權,乃對外蒙古及東北的歸屬作了考慮。是年初,罗斯福派特使居里到重庆,向蒋介石提出战后满洲维持独立,但被蒋断然拒绝。继「雅爾達密約」之后,美国逼迫國府與蘇聯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 日在莫斯科簽訂了三十年有效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史達林得到外蒙獨立、旅順租界、大連自由港,及中長鐵道共管等權益。中國北方國防為之一空,這也是促使國府失去大陸的主因之一。
金日成蠢蠢欲动
在朝鮮的占領問題上,美、蘇同意以北緯三十八度為界。 一九四八年六月,南韓大韓民國成立;九月,北韓朝鮮人民共和國亦成立,南北韓分裂對峙。隨後蘇軍撤出北韓,但卖給北韓許多精良武器(註:金日成以北韩的9吨黄金、40吨白银、1万5千吨铂矿换取)。當時金日成仅38岁,原在苏联从军,被史达林任命为北朝鲜领导才几年,少不更事,而由南韓逃往北韓的共黨頭子朴憲永(后被金日成以特务罪名枪毙)誇言其擁有龐大的南韓地下勢力。兩人於一九四九年三月同去莫斯科晉見史達林,是年底兩人又去了北京,再到莫斯科向毛澤東、史達林提出發動韓戰、進攻南韓的計畫,但被堅決拒絕。
李承晚
少不更事的金日成
朴憲永
史达林、毛泽东最初不同意
毛澤東當時的重點是「解放台灣」,警告金不得「輕舉妄動」。史達林當時剛在柏林與美國冷戰較勁,退縮下來;他總結了二戰的經驗,環顧蘇、美國力的對比,深知蘇聯絕不可再走向戰爭。
一九四九年夏,劉少奇祕密訪蘇,向史提出協助「解放台灣」的建議,史很坦誠地表達了他怕引起美国介入的顧慮,拒絕參與攻台。是以这年底史達林在莫斯科嚴正地訓示金日成,不可發動進攻南韓,并声明這乃是當時蘇聯的政策。 又據赫魯雪夫晚年的回憶,一九四九年底,毛澤東、金日成均在莫斯科慶賀史達林七十壽辰,史、毛、金曾對發動 韓戰作了商討。
一九四九年底,毛澤東、金日成均在莫斯科慶賀史達林七十壽辰
史达林转而开启绿灯
但金日成回到平壤後猶未死心,與蘇聯駐北韓大使席提可夫不斷對話。席提可夫認為金不切實際,也違反蘇聯當時 的政策,但經不起金的一再請求,答應替他向史達林轉達意見。未料一九五〇年一月三十一日,史達林讀到金的建議書後,批示道:「我理解金日成的建議,願意隨時與他商討。」這乃是 現有資料中,史達林首次對金日成提出發動韓戰亮起綠燈, 也可說韓戰在爆發約五個月前,史達林就已作了決定!(请见杨奎松论文) 為什麽史達林在一個多月前還堅決反對發動韓戰,而此 時就作了徹底的改變?這一個多月裡到底發生了什麽大事促 使他作如此重大的決策?
回顧歷史,可瞭解到這一個月裡史達林作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與毛澤東的會談。毛於一九四九年 十二月十六日下旬抵達莫斯科後六小時,史達林即會見他並給予盛大的歡迎,讚賞他在中國革命的成功。但在會談中, 毛提出廢除蘇聯與國民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重新签订合约,特別是中共希望收回旅順、大連及中長鐵道的權益(外蒙古独立的事没有提出),引起史極大的不安。
毛提出廢除蘇聯與國民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引起史極大的不安
劉少奇在半年前(一九四九年夏季)祕密訪蘇時,請求史達林給予軍事、政治、經濟各方面的援助,同時再三向史「交心」。同年刘少奇也表示中共将领导亚洲的共产革命,得到史达林的同意。毛澤東此時斷然拒絕了美國的「頻送秋波」,發表 「一邊倒」向蘇聯的外交政策。使中共在外交上缺乏了迴旋的餘地及討價還價的籌碼。
其後史有意冷淡毛,不肯與他妥協,毛的處境十分狼狽。所幸中国與英國達到妥協(据推测,最主要是香港问题),一九五〇年一月六日,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发电给周恩来,表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愿意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同时,英国宣布撤消其对国民党集团的外交承认。英國迅速地承認中共政權,給予史達林極大的壓力,史深怕中共走向南斯拉夫铁托的“分离路线”,不得不讓步,答應在數年之內歸還旅、大及中長鐵道。
史達林深謀遠慮
這個讓步打破了蘇聯在遠東地緣 政治上的有利格局。老謀深算的史達林立即開始籌畫重新布 局。當時美、蘇在遠東兩大可能發生衝突的地方是朝鮮和台灣。雖然美國內部也曾有「朝鮮、台灣不在美國防衛之內」, 「亞洲大陸不是美國作戰之地」等說法。
但「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美國当时在远东占领了日本、琉球、菲律宾,怎麽會輕易放棄朝鮮和台灣這兩個太平洋邊的政治戰略重地呢?有的史学家认为美国当时是在作态,向中共频送秋波,希望毛泽东成为「第二铁托」,与史达林分离。
但也有的史学家认为史达林,金日成,甚至毛泽东都相信美国真不会界入朝鲜和台湾的变动。剛在柏林與美國「爭鋒較勁」,且縱橫捭闔、高明過 人的史達林又怎會「錯誤估計」美國的意圖呢?一旦朝鮮戰起,美國肯定不會坐視,台灣情勢將複雜化,中國繼續分裂, 而中共則走到戰爭邊緣。以後的歷史發展充分地證實這些觀點和史達林的深謀遠慮。
史達林把朝鲜战争的责任和风险推给了毛泽东和中共
一九五〇年二月十四日,中共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三月三十日,金日成、朴宪永秘密访问莫斯科,直到四月初与斯大林共进行三次会谈。從已解密的苏联档案来看,这三次会谈,主要内容涉及斯大林支持金日成攻打南韩,但强调应征得毛泽东的同意。一份关于斯大林与金日成会谈的机密报告记载了他们谈话的内容。斯大林强调说:“不要指望苏联会直接介入战争,这是因为苏联在其他地区特别是西方,面临着挑战。要再同毛泽东商量,他对亚洲问题了如指掌。“
周恩来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
其後,史达林在金日成进攻开始前,下令召回了在朝鲜人民军前线部队中的所有苏联顾问,把朝鲜战争的责任和风险推给了毛泽东和中共。金日成於五月中旬到北京向毛泽东报告、商讨准备进攻南韩的计划,最初毛泽东考虑到台湾的问题,持反对意见,认为此时发动战争时机不够成熟。遂与史达林就此事沟通,斯大林要求毛泽东调几个师的兵力到东北,布防于丹东-沈阳一线。毛泽东要求苏方提供几个师的武器,斯大林回复称装备问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但要求中方尽早布置兵力。最後在五月十五日,毛泽东同意了金日成进攻南韩的计划。
国共内战时期,东北的许多朝鲜族人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至1949年5月初,其规模已达3个师。此时,毛泽东同意将这3个师無偿地移交给朝鲜,其中两个师在同年7月到达朝鲜,另一个师从一九五〇年一月末开始整编为一个师和一个团,在同年3月至4月间移交给朝鲜:总兵力1.4万余人,武器有步枪1.2万枝、轻机枪440挺、重机枪180挺、手枪120把、迫击炮132门、反坦克炮72门、105榴弹炮36门及若干弹药。
北韓發動攻势、美国出兵朝鲜、协防台湾
一九五〇年六月二十五日凌晨,北韓向南韓發動猛攻。美國總統杜魯門當時正在他家鄉密蘇里州度假,立即飛回華府。在旅途 中,杜決定絕不重蹈二戰前英國對希特勒併吞蘇台德區的姑 息政策,當晚召集緊急會議決定出兵朝鮮及協防台灣。幾小時之後就照會蔣介石,二十七日正式宣布派第七艦隊巡弋台灣海峽。其後美國在聯合國大會提出譴責北韓侵略,蘇聯代 表故意缺席,放棄在安理會否決權,促使聯合國組軍援韓順 利通過。九月,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越過三十八度線,大 軍直趨鴨綠江邊。 中共於美國宣布第七艦隊協防台灣後,作了嚴重的聲 明,譴責美國侵略,干涉中國內政。但毛澤東立即宣布延緩 「解放台灣」。
朝鲜战争进展示意图
北韩軍攻占汉城
美军在釜山坚守
美国派第七舰队防御台湾海峡
7月31日,麦克阿瑟在没有得到杜鲁门同意之下,擅自从东京到台湾访问,蒋中正两度接见会谈,并分别发表声明,蒋发表谈话谓与麦克阿瑟会谈已奠定中美共同保卫台湾与军事合作之基础。当时国军大陆尽失,一个月前刚从海南岛、舟山群岛撤退,万山群岛已将不保,人心惶惶。韩战的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协防台海和麦克阿瑟访台带给国民党欢天喜地的“柳暗花明”。当时在台北人人都感到:‘這下子可好了!“蒋介石向麦克阿瑟提议,派两个师参加朝鲜战争(内定由刘玉章、刘廉一率领),但没被采纳。
英雄气盛,但没有领教过毛主席「人海戰術」 與「山地運動戰」的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擅自访问台湾,带给蒋介石新机
刘玉章
刘廉一
联军在仁川登陆
仁川登陆
仁川
美军伞兵配合仁川登陆
美军登陆後的仁川
麦克阿瑟亲临前线,在舰上指挥
回顧這段歷史,令人疑惑的乃是中共曾堅決表示要盡快「解放台灣」,也在積極準備中。美國也認為共軍將於一九五〇年攻取台灣, 急令撤退所有在台美國工作人員及眷屬。而台灣海峽秋末及 冬季有強勁的東北風,夏季與初秋颱風不斷,整年唯有在春 末夏初較為風平浪靜,適於大軍渡海。鄭成功、施琅均於此 際過海以成大業。為何中共錯過了大好時機,直到仲夏(六 月二十五日)還沒有發動攻台?莫非是早已得知韓戰爆發在即,東北必將有危機,只得棄台而保東北了?
美军威脅到中國東北、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
韓戰開始後,毛澤東立即下令鄧華、洪學智率十三兵团紧急开赴東北, 同時一再對美國提出警告。但是否入朝參戰?內部反對的意見居多,主要是抗戰、國共內戰多年,民窮財盡、百廢待興、 人民厭戰。譬如粟裕、林彪都稱病而不願領軍入朝。當時聯 軍在仁川登陸,切斷北韓軍退路,金日成已接近崩潰,打算 到東北成立流亡政府。麥克阿瑟躊躇滿志,進軍北韓,逼近 鴨綠江畔,威脅到中國東北,并提議轟炸東北,揚言十一月底感恩节前結束戰爭。毛澤東乃力排眾議,雖在史達林失信,不出動空軍支援的困難情況下,斷然決定派彭德懷率「志願軍」入朝「抗美援朝」,「禦敵於國門之外」。
13兵团司令员邓华
13兵团副司令员洪学智
五次战役及双方对峙、坑道战、停火
「雄赳赳!氣昂昂!越過鴨綠江!」從十月十九日開 始,首批二十四萬大軍趁夜渡江,到次月中旬,入朝「志願軍」已達 三十八萬,而到第二年春第三次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决定部队轮换入朝,使各軍都能到朝鲜接受锻炼,取得现代战争的经验。在第四次战役过程中,志愿军大量部队先后入朝,到4月中旬,已达16個步兵軍共48个师,7个炮兵师、4个高炮师、4个坦克师、9个工兵团、3个铁道兵师和两个直属团,再加上其他机关部队,在韓「志願軍」總數已高達九十五萬(註:录自洪学智《抗美援朝战争回忆》)。
雄赳赳!氣昂昂!越過鴨綠江,志愿军入朝
麥克阿瑟雖英武一世,但未嚐過毛主席的「人海戰術」 與「山地運動戰」,只得狼狽地退回三十八度線。三次攻擊後, 「較勁」已夠,彭德懷認為無力再戰。當時由印度為首諸國在聯合國提議停戰,並醞釀中共進 入聯合國。但史達林與毛澤東均不肯罷手,勒令發動第四、 第五次攻擊,進軍越過三十八度線。在美軍反攻下,中共 敗退回到三十八度線之北。接著雙方对峙、坑道战、和談了兩年多,直到一九五三年,史達林去世後,才簽訂停戰協定,結束了歷時三年的烽火。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
上甘岭坑道战
上甘岭志愿军炮击
和談了兩年多
簽訂停戰協定
彭德怀在停戰協定签字
克拉克在停戰協定签字
苏联是最大的得利者
韓戰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集團與以 美國為首的民主集團之間冷战中的首次大戰。其結果奠定了之以後 數十年南北韓對峙及遠東政治的格局;蘇聯得以長期在遠東無憂,延緩了其全盤崩潰之日;美國自韓戰之後,又在越南、東南亞紛忙二十餘載。
中共付出极大代价、功过有待历史评断
中共在韓戰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轮调入朝参加朝鲜战争的总兵力超过三百万,最後於1953年夏季同时在朝的志愿军高达135万人。死傷慘重,經濟破損、 建設迟缓,特別是造成中國二、三十年與西方隔絕,排除在聯合國外,民生凋敝、政治落後,演化出悲慘的「文化大革 命」,有「犧牲了一代」之說。但中共在韩战与美国对抗三年,得以平分秋色,增强了百年来饱经列强侵凌的的民族自信。中共借韓戰購得蘇聯現代化的武器,將解放軍由「小米加步槍」進化到現代化,其后并派大批专家协助中国建设,增強了中国的 國防与经济实力,排除了重演百年來列強蹂躪的悲劇的可能。這許多功過還待將來的歷史評鑒。
韩战给予国府新机、台海对峙至今
另一方面,朝鲜战争帶給國府新機,使其得以在台灣重整、建設, 經濟起飛,並啟發大陸走向改革開發;同時國府痛定思痛, 宣布「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但台海对峙至今。
朝鲜战争在歷史上留下的影響是深遠悠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