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悔追踪》到《九三年》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能够思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从《无悔追踪》到《九三年》
     —在革命之上的人道主义

电视连续剧《无悔追踪》中,王志文出演的潜伏国民党特务冯静波,政治信念已被人性的光芒掩埋,成为优秀教师。可是在阶级斗争观念下,由刘佩琦扮演的公安肖大力,非要把他挖出来。为此四十年不懈,牺牲了两家人的幸福。颇为讽刺的是,肖大力在文革中反而被当作国民党特务挨斗,妻子自杀。冯肖两家的后代青梅竹马而相爱,但由于老一代的敌我意识,有情人难成眷属。剧终时,冯走向公安局自首。电视剧明赞暗讽,多次被禁。剧名中的无悔其实是有悔。

成功描写人性与革命冲突的名著还有狄更斯的《双城记》和雨果的《九三年》。两本书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时期超越政治的人性。

《双城记》中梅尼特医生被厄弗里蒙地侯爵陷害入狱18年,出狱后和女儿路茜在伦敦居住。路茜和侯爵的儿子代尔纳相爱。代尔纳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放弃继承权和贵族头衔,移居伦敦,当了法语教师。梅尼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埋葬过去,同意他们的婚事。1793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巴士底狱被攻占,代尔纳为了营救老仆盖白勒,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梅尼特父女闻讯后赶到巴黎,在法庭上作证使代尔纳获释。但无情的革命政权仍然决心报仇到底,将厄弗里蒙地家族斩草除根,于是代尔纳又被逮捕,被法庭判处死刑。暗恋路茜的律师助手卡尔登来到巴黎,买通狱卒,营救昏迷的代尔纳出狱而自己顶替他坐牢。结局是断头台上,卡尔登为了爱情,从容献身。

《九三年》的背景是1793年白军(保王党)和蓝军(共和国)在旺代的战争。白军的领导者是朗特纳克侯爵。蓝军的政委是前神父西穆尔登,司令是戈文,戈文也是前贵族、西穆尔登的学生,朗特纳克的侄孙。溃败的白军被蓝军围困在城堡中。侯爵得知城堡里有一条暗道通到大森林。白军放火后逃跑。三个农夫的孩子在城堡图书馆被大火围困。已经逃走的朗特纳克侯爵听见孩子母亲的呼救声,毅然从暗道返回城堡,救出了三个孩子。他的英雄行为在共和国士兵中引起了一片欢呼。西穆尔登逮捕了朗特纳克,准备第二天将他送上断头台。戈文经过一夜的挣扎,为侯爵的人道精神折服,释放了朗特纳克,自己代替他关在狱中。西穆尔登不顾广大共和军战士的哀求,执行法令,将戈文送上断头台以后,开枪自杀。他内心深处,也同样有着人道精神和革命的冲突。雨果说:“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中国的文艺作品,将革命置于人性之上。要求人性服从党性,歌颂大义灭亲。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警察卧底,利用亲情或爱情骗取对方的信任。比如《黑冰》、《永不瞑目》等。宣扬为了革命,为了国家,或者抽象的人民利益,可以欺骗,可以牺牲亲情和爱情,让人感到别扭。凡是这类题材,总是让人同情有真情的反面人物,而鄙薄正面英雄人物的无情和无耻。

同样是共产国家,苏联在斯大林以后的一些文艺作品,就更勇于表现超越革命的人道主义。1956年拍摄的电影《第四十一》中的红军女兵玛留特卡,是一个神枪手,她杀死了40个白军。政委命令玛留特卡和两名战士押解一名被俘的白匪中尉乘渔船渡海到后方。中尉是一名信使,带着重要口信给白军。政委命令玛留特卡严加看管俘虏,如遇白军,不留活口。海上遇到风浪,渔船沉没,只剩玛留特卡和中尉飘到一个孤岛。中尉病了, 玛留特卡细心照料他。俩人相爱了,在沙滩上追逐,陶醉在爱情中。玛留特卡非常迷恋中尉像大海一样的蓝眼睛。数日后海上出现一条帆船,是白军,中尉欢呼着跑向帆船。玛留特卡呼喊站住,犹豫再三,终于开枪,中尉倒下去,成了她枪下的“第四十一”个。玛留特卡抱着中尉,哭喊着:“蓝眼睛……我的蓝眼睛!”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也演过《第四十一》的话剧。排练时,苏联导演看见饰演玛留特卡的中国女演员毫不犹豫地举枪射击白军中尉,急忙喊停,启发女演员说,你爱着他,应该犹豫和挣扎。女演员说他是敌人,我不犹豫!人艺导演欧阳山尊建议修改结尾,因为“抹杀了红军女战士的阶级觉悟”。他建议改成:玛留特卡击毙中尉后,又将子弹推上镗,准备迎战驶来的白军舰船。如果说对人道主义的理解在被西方文明熏陶过的苏联是多少的问题,那么对山沟里出来的中共就是有无的问题了。

暴力革命大多以嗜血来号召群众,以巩固新生政权。法国大革命如此,十月革命,中国革命也是如此。中国农村的阶级矛盾并不激烈。如孙中山所言:中国人通通是贫,并没有大富,只有大贫小贫的分别。刘文彩,周扒皮、牟二黑子现在证实都是编造的。中共为了夺取政权,斗地主,搞土改,人为地制造农村矛盾。东北农村土改,开始农民发动不起来。中共领导一批农村流氓把整个村的富裕户全家男女老少用铁锹锄头统统砸死,用血腥激化农村矛盾。杜绝农民对国民党军队打回来的观望和担心,从而征集到大批兵源,奠定了东北的胜利。嗜血和暴力一直浸透到这个政权的骨髓里,阶级性、党性压倒人性一直是文艺宣传的主题。所谓亲不亲,阶级分;所谓对敌人的慈悲,就是对人民的残忍。文艺作品很难突破窠臼,少有优秀作品。

革命并不总是绝对正确的,反而经常是错的,但人道主义永远是正确的。

思芦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ng' 的评论 : 文章和选举无关。指责对方选民是左派的特点。就事论事没看到你所说的现象。
思芦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zhz' 的评论 : 从...到...句式,不一定是时间顺序,也可指事件的联系。
cng 发表评论于
说得对,《93年》的意思是,如果脱离了人性而大谈法律,公正,左右,那就变得毫无意义,甚至是助纣为虐。

有感于大批川粉为川普集团在美墨边境制造孤儿的行径大声叫好的怪事。
czhz 发表评论于
从《无悔追踪》到《九三年》
--------------------------------------------
should be "由《无悔追踪》想到到《九三年》"。《九三年》比《无悔追踪》早得多得多。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想起“革命”就有点害怕了,那不就是要人家的命吗?人类文明越来越以暴力为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