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与焦虑

跨跃中美文化,勾通双項信息探讨人生感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預期與焦慮(anticipation and anxiety)
在職場混過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人到了星期天下午會變得焦燥不安,愛發無名火,晚上甚至難以入睡,心理學有一個專用名詞叫星期天焦慮症(Sunday anxiety),之所以焦慮是因為人的大腦有種預期的功能(Anticipation),that is excitement, waiting eagerly for something you know is going to happen.無論將要發生的事是好事還會壞事,只要你認定它會發生,你都會產生預期感,這種期待感會在大腦某個領域產生一種化學物質,使人感到興奮或焦慮。星期天晚上想到第二天又要上班了,重新面對工作中的壓力,所以情緒低落、沮喪,這時容易發生夫妻爭吵,打孩子出氣的事。第一次乘座遊輪時的激動和興奮在本質上和焦燥不安是沒有區別的。住在樓下的每天要等樓上的扔完兩隻靴子才能入睡。偶爾某一次只聽到一隻,害得他等另一隻落地,焦慮得一夜未眠。如今美國人共同的預期心理就是即將揭曉的大選結果。隨著最後時刻的逼近,有些人的焦燥情緒也隨之接近沸點。
人們對選舉有不同政見是正常現象,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不要把不同意自己意見的人看成敵人。在華人圈裡時常會聽到歇斯底理的叫罵聲,有人強勢逼人表態,甚至發出誰選川普叫他死於新冠的詛咒,還有人甚至失去理智,揚言若某某人當選,一定離開美國,移民加拿大,或去新西蘭。
人不可太自以為是,忘記了自己是誰。你可以躲在自己家裡焦慮,想罵人可人對著鍋台罵,但不要危害他人,公開叫罵。
大選的不確定性使人產生焦慮感實屬正常的心理反應,但持續不斷地焦慮下去,不能自我調適,不能接受大多數選民的選擇,就應該去看心理醫生了。那些借酒撒瘋,把平日积存在內心的垃圾情緒借對選舉結果的不滿發曳出來的也大有人在,只要不爽,任何人,不管是朋友还是家人都会成为他的出气筒,對這些人勸是沒有用的,最好建議他們去看心理醫生。
無論誰當選美國總統都是國家大事,不是你的私事,美國不是你一個人的美國,無論川普還是拜登和你沒有私仇,不必咒他早點死於新冠。另外也要放過你身邊的人,不要骂选某某人的是瞎子、白痴等等。无论誰当选下届总统,都不是美国的末日。美國二百年的民主基石不可動搖。星条旗永不变色,永不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