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囡兄的北大三级以上教授的帖子, 读后有些想法,同是一二九运动时期的大学生,若走了不同的道路, 到1956年工资改革时, 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当时的大学生,有原本就是地下党的, 举几个比较有名的, 如蒋南翔(六级)姚依林(六级)黄华( )汪道涵(七级),而那些在运动后才参加革命的,在1956年估计大多是司局级干部也就是九级十级那样了, 命好也许少数可以定成八级, 运道不佳甚至十一十二乃至只有十三级的也有。
如果他们的同年代的同学(以理工为例),不管参没参加那场运动,毕业后一直从事专业工作的, 出了国又特别有出息的,有一级教授(或工程师, 或研究员),出了国但成绩一般或命运一般的,二级三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最倒霉的也得拿个四级,。如果没出国但一直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工作, 一级没有, 二级很难,因为当时有个“潜规则”, 没出过国的原则三级封顶, 所以混得最好也就是三级, 四级是很普遍的,能力不强或运道不佳的, 五级大致也应该有, 六级就是倒霉蛋了。
| 好命 | 正常 | 孬命 |
一二九时已是党员 | 六级七级 | 八级九级 | 十级(含以下) |
|
|
|
|
一二九时后的党员 | 八级九级 | 十级十一级 | 十二级(含以下) |
|
|
|
|
出过国 | 一,二, 三 | 二, 三, 四, | 四(含以下) |
|
|
|
|
没出过国 | 二, 三, | 三, 四, 五 | 六(含以下) |
知道的有两对同学, 黄华(一二九时的党员,七级, 260元)和卢鹤绂(出国留学,一级教授, 363元, 因上海是八类地区), 汪道涵(一二九时的党员,七级, 260元)和熊某(出国留学,二级工程师, 上海29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