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的懒散潇洒|西方的豁达/杨宪益和Gladys Margaret Tayler/中西合璧的夫妻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my notes: 從《幾曾回首》讀 the post below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page=3)  caught my eyes, arousing my curosity of memory, as I heard their names in the past but knew little. So, I checked out that their story surprised me a lot:  

https://www.bing.com/videos/search?q=%e6%88%b4%e4%b9%83%e8%bf%ad&docid=608006046290478275&mid=E0DE53C84A5555144940E0DE53C84A5555144940&view=detail&FORM=VIRE  

 
 · 11/30/2009
 · by 
吉林卫视
at time of 22'30'' - 杨有贵族的懒散和潇洒,戴有西方的豁达: 文革4年牢狱认为是闹剧一笑置之。"戴的骨灰扔了。没有什么可留下的,也不要留下什么,就这样吧。"
 
 
 
 
 
 
 

 

References:

• 杨宪益 | 云淡风清了无痕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 ♂ 给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发送悄悄话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的博客首页 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的个人群组 (34430 bytes) (2842 reads) 12/18/2020  10:37:29

• 十年文革一场浩劫,从某种意义上比一场战争的破坏性还大 zhige - ♀ 给 zhige 发送悄悄话 zhige 的博客首页 zhige 的个人群组 (0 bytes) (8 reads) 12/18/2020  15:53:2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J96RcRZijI 

杨宪益与戴乃迭—《金头髮变银白了,可金子的心是不会变的。》 - …

https://kknews.cc/culture/o9zxk5.html · Translate this page

戴乃迭在牛津大学第一次见到杨宪益时,见他眼睛很细,举止斯文彬彬有礼,人也比较和善,最打动戴乃迭是当时杨宪益身上那种爱国主义情怀,随著更深的接触,戴乃迭发现眼前这个男子不简单,活跃、调皮但也知识渊博,崇尚自由,喜欢书画,还异常聪明,简直了。

杨宪益和戴乃迭(Documentary CCTV9

Uniqueness led to valuable forever

 

91岁时的杨宪益

天津和牛津

  小时候家里生活很舒服,很大的院子和花园,养猫养狗,我整天玩。但是我5岁时父亲去世了,于是人人都说我是白虎星,命硬,会克人。妈妈怀我的时候曾梦到老虎。后来我的儿子也死了,但我还是不信命。
  父亲是天津的中国银行行长,当时银行是私有的,北洋军阀都很感谢父亲给他们钱发军饷。他曾带我去他的办公室,也许他对我有期待,但我没有兴趣,只是玩。
  我没有读过小学,家里给我请了教私塾的秀才,叫魏汝舟。读的书是当时最普通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之后是儒学经典《论语》、孟子》、《礼记》、《诗经》,也读《楚辞》、唐诗宋词、《古文观止》,还有史书。所有的书都不怎么解释,就是要背。我记忆力还可以,一般读个两三遍,就可以背了,所以基本上没挨过打。其实背不出也不会打,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没人敢打我的。
  十多岁后我才出去读教会学校,但还是不认真,玩的比较多,班上总考第一名的那个学生非常努力,很认真,我就不跟他争,所以我总考第二名。小时候有过各种各样的幻想,最早想当孙悟空,大一点时偶像是诸葛亮,说明有点政治上的理想,不过没过几年就只想做杜甫、陶渊明了。
  现在想起来,小时候看书是很多的。我家里有很多藏书,都是线装古书,经史子集都有,还有笔记小说,很多都带插图,很好看。不那么古旧的书我记得有成套的“说部丛书”,林琴南翻译的。这些书放在家里,没有人规定我要看,也没有人禁止我看,我就随便翻,很自由,完全是凭兴趣选择。
  我买书很多。当时天津有个玩的地方,叫“大罗天”,里面有卖书的,最早是先生带着去,后来我也自己去。我买书的习惯是宁滥勿缺,几乎是能捞到什么书,就先搬回家再说。有的书只是觉得插画好看,有的只是觉得书名有趣,就买了,买回去也不一定看。如果是成套的,则一定要买全了。
  我有个很要好的中学同学喜欢古诗,我受他影响,读了很多汉魏古体诗和陶渊明,也学着写,主要是五言体,七言的律、绝就很少写了。唐诗我偏爱中晚唐的,唐以后的诗很少看,黄遵宪和康梁的诗或可一读,但诗味毕竟差一点。至于白话诗,比如胡适的《尝试集》,还有郭沫若、艾青他们,我觉得根本就不是诗。我对白话的“五四”新文学一直没有感觉,那一批作家,除了周氏兄弟,其他如茅盾、巴金,我都不佩服。鲁迅非常优秀,我没有翻译完鲁迅全集是很可惜的。
  到教会中学新学书院读书之前,我没有接触过现代科学。上新学书院后我开始对自然科学感兴趣,我不相信世界上不可能有“永动机”的说法,想自己造一个出来,为此看了很多科学方面的书。
  不过,我读的最多的,除了古书,就是英文书。对英文诗歌,小时候我喜欢朗费罗和丁尼生,还有拜伦和雪莱,年龄再大一点儿喜欢波德莱尔、兰波、马拉美等,还有古典作品,像古希腊的萨福,也都喜欢。
  上中学起,我开始能看古典的英文,比如莎士比亚。我还有个偶像,就是意大利的马志尼,我中学看过他的《人的天职》,狂热地喜欢他,后来到英国留学时,我买到了他的英文版全集,都高兴坏了。读了拜伦的诗《哀希腊》之后,我对古希腊很向往。要了解西方文明,就要了解它的源头古希腊和古罗马,我决定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我买了拉丁文语法书自学,又请了个希腊人教希腊文,可惜他只是一个商人,没有太多的文化,对我帮助不大。我到英国留学,学的就是希腊文和拉丁文。
  父亲去世后,经济来源断了,不过家里有积蓄和股票,生活还不错。我是独子,母亲当然还是希望我能继承家业,读中学时我也参加过几次中国银行的董事会会议,可我不感兴趣,她也就算了,她对我很宽松,没要求过什么。但她对我有件事不满,就是家里请了个教英文的老师,我第一次见她就笑,说她的名字“徐剑生”可以对下联“快枪毙”。她是中山大学毕业的,因为丈夫池大夫喜欢别的女人,她总是不开心,后来就自杀了。有一段,我们算是正式谈恋爱了,她比我大十多岁吧。
  中学毕业后我考上了燕京大学,但还想考清华或北大。这时我中学的英国老师要回国休假了,母亲本来想要我大学毕业再出国的,现在为了把我和徐剑生分开,就让他带我走了。1934年秋天我到了伦敦,先补习希腊文和拉丁文,第二年春天通过入学考试,但牛津不怎么重视亚洲学生,当年没有招生指标,我只好等了一年多,到处玩,1936年才正式入校。
  当时牛津规定,要先学一年半的古希腊文和拉丁文,再学一门专业,一共四年,毕业考试通过,分四等,才能得荣誉学士学位,要在《泰晤士报》上公布,很隆重的。我的指导老师曾跟我说:你要是用功一点,可以考二等,如果不努力只能拿三等,因为不可能给外国学生一等,结果毕业时我拿了四等。当时一般都是二等,少数优秀的二等,考四等是很少的,一两个吧。
  我是一个坏学生.小时候读书就很随便,没花什么精力。在国内就是这样,对什么都感兴趣,看书很杂,都是闲书,没什么目的性。也看当时时兴的杂志,比如《学衡》。总的来说,读书全凭兴趣,觉得这样读书才是快乐,否则就成苦差事了。
  牛津每年三个学期,我只有一个学期在校,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外头玩,在地中海、欧洲旅游。后来还跟爱人一起去过巴黎、回国时经过加拿大。也买了很多书,尤其爱逛旧书店。英国的书跟中国相比很贵,留学生中像我这么买书的不多。很多哲学和社会科学的书都是那时候才看的。和小时候一样,我买的书也不一定都看,比如我买过一套法文的《凡尔纳全集》,结果读不下去。
  不过总的来说,那时的精神并不愉快,因为家乡被日本侵略。毕业前半年的样子,家里来信说,因为抗战爆发,家里破产了,不能再给我寄钱了。我从来没有储蓄的习惯,钱早就用完了,只好把书卖了做生活费。英国的书店回收旧书,一般是半价。我靠着卖书撑过了最后一个学期。但经济压力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没什么好吃的就少吃点,就这样吧,没什么要紧的。

爱情和亲情

  我在牛津认识了我的爱人,她叫Gladys Margaret Tayler,中文名字戴乃迭,她父亲是英国传教士,她出生在北京,六岁才回英国,是牛津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学中文专业的学生,但她学得不算很好。我们在一起一般讲英语,算我照顾她吧。她后来还开玩笑说,她喜欢的不是我,是中国传统文化。又说她汉语讲不好是因为我讲英语太多了。她长得很好,比我好多了。
  那时我们常一起玩,一起划船,牛津和剑桥每年都要举行划船比赛,她还参加过。她是个很单纯的人,说话很直率,也很爱国,对英国有很深的感情。
  她母亲反对我们俩在一起,说如果我们结婚的话,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自杀——这点叫她说中了。我母亲也反对,以为我娶了外国老婆就不回来了。后来知道我要回国,也就没什么了。那时天津已经沦陷了,母亲和妹妹把家产变卖了,离开老家搬到四川重庆去住。
  我毕业时收到了两张聘书,一个是哈佛大学,一个是西南联大吴宓和沈从文的信,都要我教希腊和拉丁文。我想去西南联大,可母亲希望我留在身边,而且1940年秋天,昆明轰炸得很厉害,她不准我去。我就和戴乃迭一起接受了中央大学(后来的南京大学)的聘书。如果我去西南联大,国民党管得少一些,可能我就跟闻一多一样被枪杀了,所以也没什么后悔。
  母亲租了罗家伦的房子,罗是中央大学校长,学校的名声不好,但罗还不错,我们一家人在抗战中第一次团聚,还是很高兴的。
  我和爱人在重庆只待了一年,那时候可真不容易。我回国时带了四大箱书大部分是外文原版书。结果过海关的时候被日本人盯上了,他们一声令下全部没收了。战后,我通过一个朋友去追查这批书,在日本的图书馆里找到了一部分,上面都盖着蓝色的方形印章,显示是“杨氏图书”。这个小印章记录了这些图书辗转几个国家的艰辛命运。
  没有被日本搜走的小部分书,后来也命运多舛。它们陪着我从重庆到贵阳,走了很多地方,抗战胜利后,我赶往南京与家人会合,结果从西南沿江而下时遇沉船,又损失了一批书.连耗子都会成为图书的克星。重庆山地多老鼠,只要一只耗子,一摞书一夜之间就可以化为齑粉。
  当时重庆也有书店、图书馆,但基本上没什么书。市面上流行的大多是关于时局的书报,像唐瑜创办的《救亡日报》航空版,后来印刷厂被炸毁了。也有共产党的《新华日报》卖,不过是违禁的。也出版《日寇暴行实录》这样的图文书。至于学校图书馆,有的都是很普通的书,像二十四史、四书五经之类。外文图书尤甚,中央大学只有一两本《莎士比亚戏剧》什么的。我给学生上课,根本就没有教材,更没有参考书,就凭我自己讲。所以那时候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靠老师,如果有幸遇到好老师就很好了,最好的书就是老师脑子里的书。
  要说起来,也不能断言那时候的读书环境就差得不行,现在的阅读环境恐怕还不如那时。那时虽然书不多,条件艰难,但总的来说比较开放,日本轰炸重庆,大家都成了闲人。有时间读书,也好学。而且大家对国民党官方的宣传普遍不是太相信,习惯于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也别有一种精神在。不管是学生还是学者,学习热情都很高,有真痴迷学术的。
  一方面,大家都关心时事,我和乃迭帮着学生把口号宣言译成英语传到国外,我妹妹杨苡夫妇签名捐款支持学生。另一方面,我们也搞翻译,传播文化。
  我妹夫赵瑞蕻在内地买不到像样的书,1938年途经香港时买了本法文的司汤达的《红与黑》,后来他在中央大学分校教书,开始翻译该书,四年大功告成。赵瑞蕻的法语老师很高兴,说他做了件很不容易、振奋人心的事情。在炮火连天中,既积极参与抗战宣传和学生运动,又潜心于名著的翻译,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奇异”现象。
  抗战后期和解放初期的通货膨胀太厉害了。在重庆的时候,上午发了薪水,就要火速赶去换成黄金或大头,然后再去买生活用品。否则到了下午,法币的薪水就要缩水一小半。解放初期,梅兰芳的演出还是2万元一张票,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块钱吧。
  你说的对,嘿嘿,我的书里有一些历史痕迹。是的,都是商务印书馆的小册子,1936年前后的“丛书集成初编”,每册一两角钱,1950年的《敦煌曲子词集》定价4000元,吓死人吧?到了1961年,向达著的《郑和航海图》定价回复到0.48元。这几种书的字数和页码都差不多,价格差了一万倍。
  对了,说陪都重庆的文化界、文艺圈,你们一定要说说二流堂。抗战期间,文艺界很多人“流落”到重庆,居无定所。唐瑜外号阿朗,是个仗义疏财的报人,自费建房,“收容”了一大批文艺界名人。在重庆中一路下坡,唐瑜从租地、买地,到绘图设计、施工监工,全程一手操办,先后盖了六七栋楼,著名的有碧庐、依庐等。呼朋唤友来聚居,吴祖光、夏衍、丁聪、盛家伦、沈求我、高集、高汾、萨空了、金山、张瑞芳这些剧作家、演员,都在他那里住过。
  阿朗是南洋华侨,有一个有钱的哥哥做他坚强的经济后盾,他从南洋回国时,带了满载的小轿车、大卡车到重庆,后来车卖了,车上的物质食品都分给朋友吃了。吴祖光到晚年还回忆说,有一次他和唐瑜一起出门,走到中一路四德村,马上就要到他们的家“碧庐”了,唐瑜突然看着远处一辆豪华大轿车发呆。轿车飞驰过来,溅了两人一身的泥水。唐瑜才如梦方醒,喃喃地说:“这是我的车,卖了……”
  战时的重庆,文艺工作者没有合适的聚会场所,朋友们碰头,大多泡茶馆,但茶馆无一例外贴着“莫谈国事”的招牌,不能畅谈。于是,二流堂就成了大家聚会的首选之地。黄苗子、郁风夫妇,戴浩,还有我们都是自己有居处的,平时也乐于去二流堂欢聚议事。
  二流堂这个名字也是开玩笑来的。他们那群风雅放达的文化人,看了延安过来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学会了一个陕北名词“二流子”,表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搞文艺的大多生活自由、做法散漫,大家便互称二流子。郭沫若去碧庐聊天时,说要写一块匾额“二流堂”,二流堂的名号就这样叫开了,唐瑜荣登二流堂堂主。可悲的是,解放后的反右,文革历次运动中,二流堂被《人民日报》点名,当作“中国的裴多菲俱乐部”被大肆攻击,打击的主犯吴祖光、新凤霞更是命运悲惨,令人感慨。
  音乐家盛家伦也有一些趣事。他的藏书甚丰,其中有买的、借的、拿的,还有偷的。上海的南京东路沙逊大厦楼下有一家洋人开的大书店,盛家伦常常去站着看一天书。碰到书店打烊他还没看完,或者站得太累,书又实在爱不释手,他就顺便“把书带回家去看”,还说偷书不算贼。最有趣的是有一次,他见到一个书呆子穷教员,很喜欢一册外文书,但买不起,犹豫良久还是悻悻然地出了书店大门。岂料盛家伦已经在门口等着他,把那册书塞给了他,那人对如此神偷,只有瞠目结舌的份。

译事和逸事

  我说我爱人很单纯,在政治上没什么头脑,说了国民党不爱听的话,当时重庆买得到《新华日报》,但总是受限制,不让看,她就常常买了看,还说过三青团的人像法西斯,别人就把她当共产党。还有一次,因为我认识英国大使馆的人,有人就告发我们,说我们是英国特务。大学的聘书一年一发,第二年她就没收到聘书,那我也不干了,就离开了中央大学。这时香港大学要我去,可我不想离开大陆,就没去。这样换了几个学校,在贵阳、成都很多地方待过。
  这时梁实秋在重庆主持国立编译馆,觉得只有把外文翻译成中文的,没有把中文翻译给外国人看的,不好。他是我在牛津的同学,就想到要我们两个去做这个工作。其实我更喜欢搞历史研究,并不喜欢翻译。我答应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戴乃迭也懂中文,但教书到底吃力,一起作翻译对她比较好一点。另一个是教书没什么意思,学生很复杂,比如有很多三青团,就是特务,我们应付不来。翻译比较单纯,轻松一点,就去了。本来也没打算以此为生的。
  翻译的是《资治通鉴》,译了不到四十卷,从战国到西汉那一段,也没出版,我看没用了,丢了也浪费,就给了一个澳大利亚朋友,不知道他后来怎么处理的,我也不管。那一段在梁实秋的领导下,在北碚的生活很好,后来刚解放时,在南京生活也不错。
  1952年,我们到了外文出版社。因为他们社长刘尊棋很热情,准备有系统地向外国介绍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拉了一个单子,一共有一百多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我觉得这还不错。我们翻译了一部分,有的出了单行本,有的发在《中国文学》,杂志对全世界发行,大概每一期发一万多份。主要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美国也有一点,英国销路不大。
  不过我们的计划没有完成,因为后来领导换了,刘尊棋被打倒,这件事就没了。很可惜,这事要做成了还有一点意思,另外,如果有机会多翻译一点鲁迅我还是很乐意的,《坟》就没有翻。
  周扬做文化部副部长时,想起我会希腊和拉丁文,就把我调去译荷马史诗,后来又被出版社拉回来翻译《红楼梦》,反正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红楼梦》只有两个全译本,一个是英国霍克斯翻译的《石头记》,一个是我的。我认识霍克斯,他是真的喜欢红楼梦,花的功夫比我大,十几年的时间。
  所有的翻译都是我跟爱人合作,我拿着书直接囗译,她就打字,打得飞快,然后再修改。她做事比我用功。我们的翻译很快,大跃进嘛,什么都要快,最快的时候,翻译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要求越快越好,结果我们一个礼拜就译完了。无所谓质量,就是要快。我自己觉得翻译比较满意的是《宋明平话小说》,还有就是《史记》。

座上宾和阶下囚

  我经历了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抗日、国共两党对抗和合作、共产党统治,还是抗日影响最大,影响我人生最重要的事,第一个就是抗日,然后是我回国教书以后,对国民党完全失望了,愿意为共产党做一点事情,这是第二个理想。后来还有别的理想,比如研究历史。
  刚建国那一阵,毛泽东常邀请大家坐坐,好像是在怀仁堂吧,有几十个人。周恩来很客气,介绍说我是翻译《离骚》的,翻译很好。毛一边跟我握手一边问:《离骚》也能翻译吗?我当时也很简单,就回答说:什么都能翻译。
  当然也有我不翻译的。钱锺书被调到北京负责《毛选》的翻译,他也是我牛津的同学,学问很好,但英语并不是他的最强项,他就想要我去合作,给的条件很好。不过我拒绝了,也没别的什么原因,我刚在南京买了房准备定居,而且政治文章我翻不好,《毛选》我也没怎么看,没什么意思,也不喜欢,我一般只翻文学作品。
  1968年,我们又被怀疑是英国特务,进了监狱。那天晚上我们没事做,在家里喝了半瓶酒,十点多有人敲门要我去办公室,去了就说军委会要逮捕我,问我有什么问题,我就问:什么地方可以小便?他们告诉我了。别的我也没什么问的。那天抓了很多人,大概有几十个吧,都挤在一个炕上,沙丁鱼似的,我就要别人挪个地儿出来睡觉,旁边的犯人闻到我身上有酒味,说好香啊,问我是不是喝醉酒闹事被抓的,我说不是,然后就睡了。都快十二点了,也该睡觉了。别的犯人也在睡觉,就睡了。文革那时候经常乱抓人,前一个礼拜我们的一个邻居,是外国人,刚被逮捕,所以我们也不是很吃惊。黄苗子是朋友了,他写了《咏酒呈宪益》的打油诗,有两句是:十年浩劫风流甚,半步桥边卧醉囚。
  一共就审讯了一次,是夜里,很多人拿着枪,带刺刀的,好像要枪毙我似的。问我认识什么人,要我写基本情况,我想了想,就写了中国的朋友和亲戚一百五十人,外国人有一百个。后来也没判,就这样煳里煳涂关了四年,我还教过狱友英语和唐诗。后来有一天突然叫我去,胸口挂块牌子,上面写着我的名字,给我照相,又以为是要被拉出去枪毙。当时也没怎么想,枪毙就枪毙吧,也没什么。结果不是,放了。说对不起,关错了,就这样子过去了。又过了快一年,公安局来了很多人来道歉,还说关于我的材料很多,一大堆,你要就拿去。我也不要。
  我的爱人也被抓了,外国人关在一起,都是太太小姐们。她们的条件比我们差,暖气不够,还要干一点擦窗户之类的活。她也只被审过一次,就没有下文了,直到被放出来。

遗恨和遗憾

  我们坐牢的时候,儿子在湖北工厂工作,两个女儿下放到农村。文革结束后把孩子调回身边,儿子回来时精神就有点不对,只说英语,整天往大使馆跑,我们没办法,把他送回英国,不久他就在那边自焚了。
  我爱人知道儿子出事后,当时就不行了,我喂她饭也不吃,什么都不吃。于是我们就计划回英国一趟。她跟我到中国后.这一辈子就这么一次因私回家乡。当时组织上还不准,我们就给周恩来写了信,这才让走的。从那以后她身体就一直不好,特别是1989年以后病情就加重了,差不多十来年的时间吧,我什么也不做,就是照顾我的爱人。直到她1999年去世。我们在一起六十多年,从来没有分开过。
  对我来说,翻译一直都只是一种职业,我翻译的东西,我做的事都不重要。如果我能够做一点历史研究,也许成就会大一点。也不是说什么事业,就是自己感兴趣吧。不过没条件,也就算了。我兴趣最大的是古代史,从春秋战国到唐宋那一段。也写过一些文章,但总是没条件,历史研究需要很多书,我去的地方都没有好的图书馆,也没有时间,翻译很忙。这当然有一点遗憾啦,不过也就这样了,无所谓。我现在生活得很好,孩子也很好。活了九十多,差不多了。没有什么可留下的,也不要留下什么,就这样吧。

 

TJKCB 发表评论于
从《几曾回首》读 调皮但也知识渊博,崇尚自由,喜欢书画,还异常聪明,简直了。Reading from "Ji Zeng Looking Back" Naughty but also knowledgeable, advocating freedom, lik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nd also very clever, simply.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