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
因为昨天的集会流血事件,我学校今天特意调整了课表,把第一节课改成了全校大会,并紧接着召开指导老师带队的小会,以期解决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紧张、焦虑、疑问等。
我学校的指导老师就像国内的班主任,只不过带的学生少。一个老师只带几个学生。指导老师并不仅限于任课老师,行政人员也带学生的。原本每周都有班会,今天额外增加一次。指导老师负责所带学生的大小事宜,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行为,与各任课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到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解答疑难问题等等,责任非常繁杂。此外,学校有专业的心理专家,用来在必要时给师生做心理咨询。
我比较幸运,因为独自负责中文这一块,事情比较多,所以是全校唯二没有担任指导老师的人之一。
我不带队,不知今天的心理疏导会朝哪个方向去。今天这事儿,我只想说:在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上,这里在制度和力度上,比国内要完善的多。也许,这和西方的文化有关,会关注每个个体,会就事论事,不强迫个体作出选择。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学生,父母离异,跟妈妈过。因为可想而知的原因,与父亲感情淡泊,几年不愿说话。但生父依然与学校沟通,努力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种情况。同时,离异后的亲生父母带孩子一起去看心理医生,以期缓和亲子关系。
这让我很感慨。在国内,看过太多离异后的夫妻势如水火,形同仇人,老死不相往来。不说主动带孩子看心理医生,缓和亲子关系,往往严禁孩子与另一方接触,杜绝探视,反对认亲,甚至不惜抹黑对方,恶意中伤,人为地把父母之间的矛盾转化为孩子的枷锁。也正因为这样,离异家庭的孩子承担了更多的压力。
但在美国,社会对离异家庭的包容度非常大,离异夫妻之间的关系也相对融洽。记得一个笑话,老二还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吧?有一天很是愤愤不平地跑来问我:“为什么很多同学都有继父继母,我就没有?!”呵呵。
总之,不管政治事态如何发展,但学校对学生的保护,还是值得竖大拇指的。
所以,我们很好,你们别担心。送一块老大做的蛋糕给你们。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