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个周末的晚上都是窝在沙发里看电影,看了朋友推荐的是枝欲和的无人知晓,痛得我很多天都缓不过来,虽然我这一辈子都是喜欢看悲剧的,但这部电影带给我的痛楚,是绕梁三尺,依旧挥之不去。又到周末,我想该找一部治愈型的电影安抚自己吧。无意中看到这部台湾电影‘阳光普照', 多么美好而又温暖的名字!2019年斩获金马奖最佳剧情,最佳导演,最佳主演等奖项的影片。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就是太阳,无论纬度高低,每一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24 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这是大儿子阿豪留下的信息。
电影讲述的是台北一个普通平凡的四口之家,父亲阿文是驾校的教练,母亲是化妆师。大儿子阿豪可以称作是学霸,学习脾气秉性都堪称优异,因为高考没有考上第一志愿而选择复读。小儿子阿和相反,是个社会混混儿,所谓的社会不良少年。影片一开头,阿和因和朋友一起血腥恐怖的伤害事件而被送进了少年铺育院 - 我们称之的少管所。父亲一直都不喜欢这个小儿子,认为他就是个麻烦,在他心里阿和早已成为了一个’弃子‘。在儿子被判去少管所的那一时,父亲说:我们做父母的管教不力,希望你们好好地管教他。我希望他关到老关到死! 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大儿子阿豪身上。可是不曾想,这个近乎完美得让家庭温暖的大儿子阿豪突然跳楼自杀了。一家人陷入了巨大的变故之中。一重接一重的打击映射了亲情的矛盾,家庭的症结和社会的压力。家,可以是人生的避风港,但也可能成为悲剧滋生的暖房。
我理解阿豪的离开,可又异常悲痛于他的选择。
阿豪高大阳光帅气,不仅听话而且懂事,他是大人们眼中和社会上认为会有出息,前途光明的孩子。
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晚上,阿豪认真洗簌完毕,望了望镜中的自己,整理好床铺,走向了阳台。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阿豪的选择。
在葬礼上妈妈从阿豪的好友小真那儿得知,阿豪几天前给她发了一份短信:
原来阿豪作为一个优秀的孩子,承载着所有人的希望,唯独缺少真正的家庭关怀, 父亲爱的表达是寄予厚望,每年一本来自驾校的练习册:把握时间,掌握方向。母亲的爱是对他过于放心的不问不顾。家庭里没有沟通,体会不到关爱,这些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都太沉重了。正如他所说,他只有阳光,24小时照耀着他。长期暴露在阳光之下的阿豪,已变得灼热和煎熬了,他多希望可以拥有一处阴影,歇息一下,喘一口气。爱的承重将他推向了极端。终于,这个阳光的男孩在阳光中陨落了。
这个电影里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又觉得意义非凡:
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刚开始的时候司马光当鬼,在他把所有小朋友都找到之后,他突然说,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被找到,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说:“没有啊,都在啊,哪里有少?,”但司马光就是坚持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被找到。大家拿他没办法,于是就开始找他口中不见的小朋友。找了一阵子,终于在一个树下,看到一个大水缸,大家看到那个水缸很兴奋,指着那个水缸说:“一定在里面……“
司马光捡起一块石头,砸向水缸,水缸破了,但是根本没有水流出来,大家都呆住了。因为他们看到一个小孩,坐在水缸的阴暗处,看向缸外。
那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自己,故事结束了。
这个能躲在阴暗处的小孩正是阿豪寻觅的,能够歇息的阴影。他选择了决绝的方式投向他的阴影。
影片的结束,父亲用阴暗的方式解决了阿和的困扰,和母亲相拥在山顶,所有的痛苦和忍隐都倾诉了出来,表面看家庭得到了和解。但问题依然存在现实之中。这部电影有太多可以解析的角度,家庭,父权,关爱,犯罪。但我对阿豪想要的那片阴影却格外关注。
看完电影,让我想到自己的成长,从小到大,不也是一直承载着期望吗,家庭要我们争气,社会要我们阳光,要我们发光发热,需要争取卓越,追求成功。以至于这种骨气已植于精髓,用意识鞭策自己。任何负面的都从心里拒绝接受也不要表达。‘阳光普照’的另一面,就是要我们学会把阴暗的一面压抑下去,可却忘记了:一味追求阳光终会有被灼伤的爆裂。而每个被阳光晒得昏沉的人,都需要在阴影下躲一躲。
一个鲜活的人,无论孩子还是成年,悲哀喜乐总有时,丑陋疲惫软弱都正常。也要学着去寻觅自己的阴影,找到一个隐暗的角落,能够休息,能够发泄,又不伤及他人。司马光砸缸救得并不是同伴,而是发现能够躲在阴影里的自己。追逐阳光异常美好,可阴影也是自然的并存。勇于面对,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着和自己和解吧。
电影中的很多音乐也是那么美妙共鸣, 让人感动又安静。
如何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是枝裕和说:一部好的电影,就是会让人看完之后,长久不能忘怀的,会真切的对你的人生造成一点点儿改变的电影。'阳光普照'正是这样一部让我改变认知的电影。
谢谢看帖,我的朋友们,愿你们有太阳也有能够安心栖息的阴凉处,愿
阳光普照!